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创业与初创企业管理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010221731
  • 作      者:
    董鹏中,李惑然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董鹏中,199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职业师范学院机械制造专业,2008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创业就业处,教授。是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专家。主持完成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生涯规划》、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创业基础》,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销》带头人;先后主持参与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本科专业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教育部高教司教育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编写《大学生创业标准教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教育师资素养标准》多部教材;曾获得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奖励。
  
  李惑然,1987年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现任吉林省创联企业管理研究院院长,吉林省创业咨询专家。作者长期从事企业问题研究与咨询工作,在创新创业教学与辅导方面从业16年,拥有丰厚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问题发现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①高校“课程-中心-竞赛”全程辅导模式,挖掘创新创业教育潜力。在德国高校的研究实验室中常常蕴藏着一些创新想法,然而,科学家通常很难完全评估这些创新想法蕴藏的商业潜力。针对这一问题,德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会针对评估项目的商业潜力及创意程度进行研讨。例如,慕尼黑大学从企业管理学专业中挑选学生与创新创业者进行密切合作,,仔细查验其经营理念是否具有商业潜力,并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具体地拟出实施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需要给创新创业学生上必要的课程,并予以尽心的指导。如果能证明这个创新创业想法是可行的,该高校的创新创业中心将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商业计划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上提出商业规划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团队需要制定具体的基础计划,并撰写一份可行可盈利的商业计划书,参加德国商业规划竞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中心、德国商业规划竞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支持服务,创新创业者在公司发展的早期阶段会获得很明显的优势。这不仅对创新创业者是一种鼓励,而且学生还可以把学校传授的内容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受益无穷。
  ②“专业+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革新。德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其内在的跨学科性。创新创业需要一种整体的教育,既能跨学科,又能把不同学科整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找到解决单一问题的最佳方案,而更多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这种复杂的构成体——公司。站在创新创业者的实际立场考虑,单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仅仅掌握人事管理或会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脱离专一化并转向整体化。比如,在基础管理和早期发展管理阶段,必须考虑到经济和科技学科的融合。这种跨学科整合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革新,同时也能测试全新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与成效性。同样,对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来说,单一的职权功能彼此孤立是不可行的。不同职权功能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结构,才能促进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③“兴趣+行动”导向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德国创新创业教育能实现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的专业化。换言之,学生的学习不受外界要求的束缚,而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专业教育。个性和自主性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不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更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框架所要求的行动导向性,行动导向性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具有综合性和反射性学习的特点,因此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有合理详细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各领域具备这种专业的行动能力。专业的行动能力可以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人们一种能力,既能使其深入了解职业环境的复杂性,也能调动各种资源完成目标。
  从以上的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德国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表现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解答疑惑,提出问题,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论证和决策能力;而学生的角色则定位于主动、积极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和教育形式要求学生要自主行动,制定并公开展示解决方案,表达自己的建议或独立见解,从而促进学生在各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及能力,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2)多方联动合作的孵化实践
  ①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德国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这一开放性的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让高校通过和企业外部的交流获得全新的认知和提升,这样的合作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共赢。一方面,德国企业能通过高校的研究改进产品、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功能;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可以在学校导师的帮助下,参与实际研究和商业发展项目,个人专业素养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教育。例如,德国乌尔姆大学和戴姆勒公司进一步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与科研机构合作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戴姆勒公司在乌尔姆大学建立“车辆环境感知研究院”,将双方在车辆环境检测领域的研究专长结合到一起。一方面,新研究所给高素质的年轻科学家和学生提供了实践专业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里经验丰富的汽车开发人员,也能与师生一同构思新的环境检测系统,这使来自学术界和商业界的研究人员并肩工作成为可能。
  ②“中心+孵化器”扶持模式,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德国高校建立的创新创业中心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促进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奥登堡大学是德国高校创新创业中心的成功实践典例,该校是德国六所较好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之一,在2011年还受到德国联邦经济部EXIST竞赛项目的表彰。奥登堡大学在校内建立了创新创业中心并提供初级教授席位,这一措施能提高创新创业者的创新创业文化修养,培养独立人格,并使得创新创业中心的影响向周边地区辐射,从而带动发展。创新创业中心的服务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在职人员、科学家和应届毕业生,也特别欢迎有创新创业精神者加入。创新创业中心主要开展创新创业咨询服务,还协助创新创业者发现潜在的商机,将他们的创新概念、技术、研究成果等投入到实际生产或服务中。所以,任何有创新创业想法或者创新创业项目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专业且行之有效的帮助。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创业与创业教育
一、创业的实质与意义
二、创业动机、要素与过程
三、创业教育与人生发展

第二章 北美洲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
二、加拿大创新创业教育

第三章 欧洲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英国创新创业教育
二、德国创新创业教育
三、法国创新创业教育
四、荷兰创新创业教育

第四章 亚洲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以色列创新创业教育
二、日本创新创业教育
三、印度创新创业教育
四、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

第五章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与发展趋势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色
二、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特色
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点与趋势
四、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第六章 创业创新与创业路径
一、蒂蒙斯创业模型
二、创新思维与能力
三、创业路径

第七章 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一、创业精神
二、创业核心能力
三、创业职务能力

第八章 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
一、初识创业团队
二 、组建创业团队
三、管理创业团队

第九章 创业商机寻甄与评估
一、认识创业机会
二、识别创业机会
三、评估创业机会

第十章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二、商业模式的种类
三、商业模式设计的主要依据
四、商业模式创新

第十一章 创业资源与创业融资
一、精准认识创业资源
二、创业资源的来源
三、创业资源的应用
四、创业融资

第十二章 创业风险与风险防范
一、创业风险出现的表象
二、创业风险产生的根源
三、创业风险如何防范
四、风险发生后的解决方法

第十三章 创业计划与创业训练
一、了解创业计划
二、撰写创业计划
三、创业训练
四、项目路演

第十四章 新企业创办与初创企业管理
一、创办企业的前期准备
二、初创企业的管理要点
三、初创企业的管理方法
四、初创企业组织建设
五、初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六、初创企业财务管理

第十五章 初创企业营销
一、初创企业营销的着眼点
二、初创企业营销方式选择
三、初创企业适用的促销方法
四、初创企业的广告宣传

第十六章 初创企业适用的经营战略
一、战略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价值
二、战略的构成
三、战略的类别与应用
四、战略应用的经典范例——华为的崛起

第十七章 初创企业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一、初创企业常见问题的表现
二、初创企业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与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