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交响:中外电影比较研究——第一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香港“论文电影”探析——以陈耀成、麦海珊、许鞍华、邱礼涛为例
儿童文化研究视野下的中伊现实题材儿童电影比较
武侠影像与“第二世界”的建构
中外“公路电影”研究之比较考察
从逆光到飞翔——试析当代中美青春主题电影的意识形态转向
爱恨交加:1927-1943年中国媒体对黄柳霜的报道和评价
早期中美合拍片《中国为何而战》的“中国”形象与“东方范式”
身体·气质·类型——近年来都市电影中男性明星银幕身体与男性气质的中美比较研究
中韩合作电影的发展与演变(2000年至今)
有声时代的无声坚守
平行、影响与借鉴:中外电影比较研究的视野与实践——首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
新旧媒介视野下电影的历史、现状、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全球好莱坞的地方化空间——印度的多厅影院
消失的抵抗性——论中国微电影的青年亚文化书写
电影邂逅京剧:《定军山》新议
“二战”后上海市警察局对电影媒介的检查与使用
早期立体电影在中国——从大众传播媒介出发的考察
电影史:媒介维度的引入——试论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史写作
间离形式与主体间性——弹幕电影的观影模式分析
可预测、定制化与跨界互动——“大数据”时代国产电影的创作及审美变迁
大数据思维影响下的电影美学新趋向
奇观生产与霸权建构——好莱坞电影《环太平洋》对日本动画与特摄元素的收编
新旧媒介视野下电影的历史、现状、未来——第二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综述
电影史研究理论与方法:新材料、新思路、新方法——第三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电影史研究之艺术史视野——第四届“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
附录:2013-2016年北京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国际论坛全部发言名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