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春趣集
0.00     定价 ¥ 6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5835167
  • 作      者:
    李忠春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李忠春从业以来在报刊、杂志等处发表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专栏,以及个人的散文杂文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其中不乏获奖作品,如散文作品《犹记少年春趣》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和试题库中,被全国各地中学。《犹记少年春趣》一文还获得山东省作协与中共日照市委联合主办的刘勰杯散文奖。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忠春,山东五莲人,曾用名李仲春。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后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毕业后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二十多年,曾在群众工作部、总编室、记者部等部门当过记者、编辑和主编。1995~1996年在中宣部新闻局挂职锻炼一年,任新闻宣传处副处长。2000~2004年任人民日报社吉林分社社长,2005~2008年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党委副书记;人民日报评定高级编辑、高级记者。2008年9月,调任全国工商联主管主办的中华工商时报社总编辑。2017年调任全国工商联宣教部正局级巡视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杂文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学党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作为特约评论员,曾在人民网开设评论专栏。出版有《人事与本事》《深情浅论》《春趣集》等专著。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的部分作品曾收入高等院校通讯和评论写作教材,杂文作品《“走路”与“观景”》、散文作品《犹记少年春趣》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和试题库。《犹记少年春趣》一文还获得山东省作协与中共日照市委联合主办的刘勰杯散文奖。
展开
精彩书摘
春风化雨润亲人
我是一个乡情比较重的人。家乡芳香漂溢的泥土,茵茵欲滴的麦苗,蜂飞蝶舞的杏花,时时氤氲在我的思绪和梦乡,经常流淌进我的笔端和指尖。这些年来,我无论出差何处,身在哪方,总是感念着故乡,祝福着宗亲!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是个激情澎湃、风云变幻的年代。我们小时都经历过“文革”,对家谱更是讳莫如深,因为这在当时是“四旧”。只是在家里的油灯下,炕头上,经常听到先辈和兄弟子侄们,私下悄悄说起家谱上的故事,以及全家族爷们春节或清明,回到本家圣地诸城县(现改为市)枳沟镇的乔庄,集体祭拜祖先的经历。
狗年新春伊始,通过电子信箱,我敬收到本家爷们树银和族亲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广征博集、精心编撰,荦荦十几万字的《昆阳石屋山阴李子家谱》。拜读之后,百感交集,感慨良多,万端思绪又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枳沟、乔庄、东云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又回到了我的思绪中,梦乡里。
我的家乡位于鲁东南沂蒙山与潍坊平原交界处,地处潍坊市的诸城市和日照市的五莲县交界,宗亲们就生活在这方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潍水河边。这方奇山秀水曾养育了无数的历史文化名人,山东的诸城也就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陕西的韩城、浙江的绍兴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历史文化名县。
拜阅敬读家谱里边的照片和信息,先辈和宗亲们的身影,又鲜活丰满地来到了我的眼前,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的四季美景,艰辛而又快乐的生活,又身临其境般真切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白胡子老头在殿大爷脾气火爆,刚正倔犟;忠正大哥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在淮海战场上见过陈毅元帅,回乡后长期担任村党支部委员,为人豪爽,幽默风趣;一太侄子当过生产队长,为人正派,性格耿直;还有浓眉大眼、高大雄壮、英武逼人的茂太侄子,等等。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家父和本家爷们在我家不时召开的“家族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商量着如何帮助宗亲族人们处理家里的难事急事,特别是看病就医。那时的乡村,民风纯朴简单,宗亲们团结一致,互助友爱,互谅互让。这些让人温暖亲切的形象场景,历历在目,总是在我的心中回忆,在我的梦中走动,挥之不去。我的这些宗亲们,为人厚道朴实,处事真诚实在。听老人讲,当年经济困难时,外地的乞丐也愿意到这里来讨口吃的,因为这里的人不“眼生人”,对外地人和善。这些禀性也深深地流进了我的血液中,嵌进了我的性格里。
第一次看到先祖的文字记载,解开了我心中很多欲解未解的疑问,从族谱这些简约精炼的文字中,我了解了家族的来龙去脉,也看到了先辈们那颗历经风雨沧桑,始终执着不变的初心,这就是让家人后辈们过上平安祥和、丰衣足食、阖家安康的美好生活。据先祖鹏翮等前辈修撰的家谱记载:“吾李氏本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东门里人也,洪武三年(1370年)分析大族,东实海滨”。屈指算来,如今已是近650年了。在这近六个半世纪里,我的先辈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梦想,栉风沐雨,颠沛流离,从三晋一路走到东海齐鲁,在古密州的潍水河畔扎下根来,在这里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留下了不懈奋斗的足迹。我们云门支系的先祖维翰、维正、维庆三兄弟,也是投亲靠友,来到十几里外的古莒州的小山村生活,到我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了,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变迁,如今在这个小山村,也是枝繁叶茂的大家族了。
P3-5
展开
目录
散文
春风化雨润亲人
父亲的人生格言
母亲的沉默寡言
怀念去世的父亲
善到极处是平淡
孩子,祝你永远快乐成步!
通往家乡的路
简笔漫画润童心
回望家乡的窗口
那明媚的春光
办好专业酒报,行业新风
母亲树
犹记少年春趣
奇山秀水纯朴人家
从作家向学者的亮丽转身
潍河岸边的缅怀
这沉甸甸的遐想
心潮逐浪高
杂文
一条重要的学
复员兵与二道贩子
到艰苦的地方立业
出版业的君子之道
“四合院”的想
缠藤与小树
变味的乡情
有感当“侦察员”
“骑驴找驴”话市场
戆县令家事考
有感于“老乡”管质量
一勺“烩”之优劣
谈“一M”治“三M”
名人不必真有“病”
模拟大游行
设岗堵截之类
也谈“换脑筋”
烟头与痰引出的话题
企业要会自己选路走
警惕国企变“家族公司”
武大郎起用“高人”
一大于一百的启示
拿出自己的绝招来
扬鞭促奋蹄
眼界的宽与窄
功夫在哪里
“小国寡民”到如今
“人事”与“本事”
有罪推定
“群众基础”析
灯塔照亮前进方向
开会切莫程式化
“工作方法贫乏症”
“送穷”与“抢富”
可贵的角色互换
学校不应上演“官场现形记”
从包头至延安不能“一车直达”谈起
“演戏作秀”该治理的另一种不正之风
政府部门要谨防“钮扣错位”
“小锅饭”也要打破
我们失去思考力了吗?
社会多么需要这样的“叛徒”啊!
只需把病人当病人
心舒气缓才和谐
有些贪官为什么能顺风惬意多年
弃母之痛与统筹之喜
责任空转养痈遗患
卷土重来未可知
给干部招商引资减负
“道歉”背后的喜与忧
“遮羞墙”折射了什么
让乡镇干部心无旁骛地工作
“走路”与“观景”
实事如何办实
“运动式推动”病症诊治
让“长尾”真正摆起来
顺应人民新要求奏响时代最强音
解决食品安全重在治本
怎样才能让农民不盲目跟风
坚守住我们的底线
朝令夕改现象折射出了什么
解决“三公顽症”公开透明是关键
要高度警惕形式主义的新变化
本地人与外地人摩擦是制度之痛
警惕某些地方冒进式“硬发展”现象
“惠民工程”惹民怨折射出了什么
“挟洋自重”屡禁不止为哪般
企业家为何提倡看官场小说
“内卷化效应”及其他
破窗户为什么会越来越破
附录
附录一 希望,流淌到笔端
附录二 赤子情怀
真诚为人真情为文
春趣春韵春清音
附录三 愿我南开永远青春
做南开精神的优秀传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当我们不在过去的肩膀上流连
给梦想一次绽放的机会
代跋 缘分与梦想
——关于新书《春趣集》的题外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