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先农坛听雨:从中国古代建筑说开去
0.00     定价 ¥ 22.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2086381
  • 作      者:
    古枫
  • 出 版 社 :
    应急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古枫(李大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顾问。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员工,现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志愿者讲解员。其散文集《江上有好酒》,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并获第六届全国煤矿乌金文学奖;散文集《这里能听见心跳》,获第七届全国煤矿乌金文学奖。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为夏朝,这在诸多的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线索和依据。在考古学界,认定古代文明必须具有三个要素:即城墙、文字、青铜器,三要素缺一不可。对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尽管在史学界颇存争议,但河南偃师二里头最有可能化解这些争议。让我们从建筑的角度把目光投注给河南偃师二里头,去揭开冰山的一角。1959年夏天,考古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考察时发现了二里头村,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大幕。二里头遗址范围广阔,东西约2公里,南北长1.5公里,经过数十次发掘,迄今我们考察的面积尚未超过10%。虽是局部挖掘,却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完整的城垣,纵横交错呈井字形的街道,青铜器和绿松石的手工业作坊,封闭式的庭院,祭坛与官城建筑,其中的一二号宫城夯土遗址的面积分别达到了10000平方米。其中的一号宫室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外围有廊环绕,整体布局合理,建筑都是四面坡顶,有门屋、行廊、广庭、主殿,全部建在夯土台基之上,中间的广庭5000平方米,完全能够举行大型的活动。这样的规模,我们不难推算是统治者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的,是至高至上权力统治的产物。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城市,其周密的设计,建筑的形态和布局,使我们一再瞠目。经过半个世纪的发掘和考证,特别是对这座古城存在时间的认定,最后专家给出结论,把二里头遗址认定为是夏朝中晚期的国都。根据各种史籍记载,夏朝存在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比古希腊巴特农神庙的历史早1000多年,而距它800年后才有了意大利古罗马竞技场。如此推算,夏朝的国都曾经辉煌赫世,至少上述的欧洲古建遗址很难与之同决高下,因时间相差甚远。二里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夯土木架结构建筑,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建筑房屋的基本框架,把中国宫城建筑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整整一个多世纪,开启了庭院式封闭性建筑的先河,建起了最早的城墙。这些均为以后的历朝历代所继承,使宫城建筑、包括四合院在内的庭院式民居形态找到了源头。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二里头触摸到了一个王朝的脉动,印证了夏王朝的存在。让司马迁的《夏本纪》找到了对应的实体。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上面铸有精美的图案,尽管到目前我们仍未发现文字,但从建筑上说,诸多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二里头,找到它留下的悠久印记。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二里头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我们期待以后会有更多的发现。二里头呈现出的灿烂文化,使得以后安阳殷墟的出现又是那么顺理成章而不显唐突。
  1899年是中国考古史上光辉璀璨的年份,人们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意外发现了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把文字刻在乌龟壳和兽骨上,称作甲骨文。因为是商朝所刻,商人好占卜,又作“卜辞”。甲骨文和出土的青铜器上铭文记载,大约有4500个字,我们只能辨认其中的2500个字,但却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成熟汉字。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汉字有3000多个,而我们典藏的汉字竟有90000个左右,这些汉字居然是源自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我们所涉及的是,和这考究文字毗邻之地的被称作殷墟,它的发现不期然为我们打开了另一座古都之门,让我们可以尽情地还原其中迷人的建筑。我们是在1928年,开始揭开封闭了几千年的殷墟表层黄土。在接下来几十年的陆续发掘中,让一座布局有序、气势非凡的古城遗址走进人们的视野。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许多都镌刻了铭文,使我们轻而易举地破译了遗址的身份:这是商王朝国都留下的遗址,确切地说是第20位商王盘庚迁都遗留下的断壁残垣。历史上商王朝几次迁都,此次从曲阜迁来。一是为了躲避临近黄河频繁的水患;二是为了缓解王室内部的残酷争斗;三是铲除贵族腐败风气和他们长期盘踞的黑恶势力。盘庚选中了这块背倚洹河的风水宝地作为新的国都,公元前1300年实施迁都,这也是商王朝最后的国都。
展开
目录
史诗篇
始祖智慧造房舍 特殊地域筑根基
夏朝旧都二里头 建筑史上新纪元
周朝旷世大营国 封王筑城定格局
列国纷争秦称霸 始皇伟构点江山
大汉建筑王者气 亭台楼阁展雄风
南北割据逢乱世 寺塔建筑独一枝
隋朝统国四十载 文化交融建奇功
大唐气韵凌霄汉 享誉海外美名扬
五代十国少伟构 双寺一塔也称奇
宋代诸国多个性 异彩纷呈显奇葩
元建大都奠基业 佛殿壁画满宫城
明清建筑堪精湛 辉煌谢幕享后人

营造篇
古建馆内双藻井 拜殿蟠龙北天宫
铺瓦为阵造屋顶 各具特色靓乾坤
榫卯凹凸舌槽吻 斗拱叠加翘出檐
呼风唤雨看螭吻 趋利避害脊兽行
梁柱枋椽壮筋骨 雀替虽小擎大局
五彩缤纷添靓丽 雕梁画栋传千年
金砖漫地两相映 琉璃做瓦一片金
远古走来大都市 千年积淀筑国城
民居杰作四合院 淳朴宅邸世代传
栉风沐雨沧桑事 古坛路转再逢春
一亩三分皇家地 天子耕糟亲扶犁
神秘坛台多机巧 阁内殿中皆称奇
……
情思篇
写在后面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