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奏策——从牧马人到始皇帝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07558425
  • 作      者:
    大司马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大司马,本名陆建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攻历史文化领域,写作特点“爱较真,擅长从演绎背后发现真实”。作品有《汉朝的密码》《东吴帝国》《曹操》《最三国最枭雄》《西游正史》《明星史记》等多部通俗历史读物。其中《东吴帝国》曾获中国首届网络小说三等奖,入选阿里巴巴自媒体年度文史十强、今日头条全领域千人名单。曾参加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


展开
精彩书摘

秦文公报告 岐山以西我已夺回

 

公元前770年,因为在危难之际协助周平王向东迁都,秦人终于获得天子赐予伯爵之位,在今天的陕西省陇县一带开始了秦国五百多年的霸业。

但是,当时的周天子王都已经迁徙至洛邑。华夏文明昌盛的中心地带,毫无疑问是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第一批兴旺发达起来的诸侯国,都集中在这四省范围之内,如第一个小霸主郑国,原来的封地是在陕西省

渭南市华州区,此时便搬家到了河南,先后吞并郐、东虢以及其他八个附庸国,最终把都城迁徙到了今天的新郑。随后,齐国在山东、晋国在山西,逐渐兴起并成为制霸天下的雄主。

相对而言,此时留在关中西周王都废墟上的秦人,就落魄许多。一是人口的大规模东迁,二是戎狄的大肆破坏,导致整个陕西地区都陷入空前的冷寂状态,正如一位路过镐京废墟的诗人吟唱的那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路过镐京的废墟啊,看到以往的宗庙宫室,现在都成了一片荒地。野生的黍子啊一片连一片,高粱长出了新苗;我徘徊在这里,脚步是那么沉重缓慢,内心又是何等起伏不安。理解我的人,知道我心忧;不理解我的人,还在奇怪这个人到底在琢磨什么?遥远的苍天啊,是谁使昔日的繁华宗周,变成了这样的荒丘?

有人说破坏了不要紧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秦人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关中建设起来不就成了吗?

这话说得轻巧,游牧民族的掳掠,那可是彻彻底底,事后回到田头的农民,眼见得颗粒无收,简直就是死的心都有,重建谈何容易啊!

秦人建国之后数十年的努力,一是驱逐戎狄,二是经营关中,这两件事,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最艰难的两大任务。

戎狄之一是申伯当年引进来的犬戎。

这里顺便插一句,这个申国,原本在今甘、陕交界的小陇山南麓一带承担周王朝抗御西戎的任务,如今已经跑到了淮河上游的今河南信阳,当时叫作谢地的所在,真是谢谢他们这一家门啊,原本是西大门的看护,如今却把西门打开引进了敌人,自己跑东边休养生息去了。

换言之,现在的秦,就替代了从前的申,担任了周王朝西门的看护责任。

就秦本身来讲,赵仲死在戎人手里,赵世父曾经做过戎人的俘虏,甚至秦国真正意义上的开国君主秦襄公,同样死在戎人手里——《史记》记载:十二年,(秦襄公)伐戎而至岐,卒。

这个能说是不共戴天的世仇吗?

当然可以。

 

那么秦襄公的儿子,有没有为老爹报仇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可惜的是,史书没有留下这个儿子的名字,唯一的称号“秦文公”,也是半假半真——真的是“文”这个谥号,假的是爵位,当时秦君还是伯爵,正确的叫法其实是秦文伯(他的父亲襄公也是如此)。

秦文公嬴姓、赵氏,至于叫啥名,没有一字半言流传下来。

但是这个秦国的第二代国君,还是干了点事的。他即位的第四年,就不断驱逐戎人,向西推进到了汧水、

渭水两条河流的汇合地。汧水,即汧河,现在叫作千河,是渭河的支流。

渭水就是渭河。

那么就在这里,秦文公感慨万千,他说这个地方啊,咱们秦人可得记住啊,周天子给我们的第一块封地就是这里,没想到现在,我们都成为正式的诸侯了。

那么这个地方究竟是在哪里呢?

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的西南部,有个小镇叫作长青镇,就是秦文公感慨的“汧渭之会”。

距秦文公百余年前,秦人的先祖非子,接到周天子王命召唤之后,就是来到这里为周天子养马,因此得到赏识,从而获得第一块封

地:“秦。”

 

而距非子百余年后,秦文公来到这里,他就打算把这个当初老祖宗赖以兴旺发达的地界,当作自己振兴秦国的起点。

秦文公先算了个卦,卦师告诉他此处大吉。他便果断决定:

“咱秦国的新国都,就在这里!”

但是很遗憾的是:秦国的史书,并未留下这座都城的名字。唯一可以确认的是,秦人之前过的,都是半游牧的生活(周天子给他们的任务就是牧马),到此时,终于步入定居时代——《史记》说秦人“即营邑之”,也就是说,在这“汧渭之会”,修筑了秦人第一座城邑。

事实证明,修城这件事,秦文公干对了。之后十余年间,秦国采取蚕食策略,夺得一块土地就修一座城,如此就好似蚕吃桑叶般一点一点控制从犬戎手里夺下来的土地。

就这样到公元前750年,也就是周平王东迁后二十一年之际,秦人终于蚕食到了岐山。

岐山在哪里呢?就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东北,如今县名就叫岐山,《封神演义》书中吹得热闹非凡的“凤鸣岐山”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那么这个功劳有多大呢?之前我们讲过陕西的好几个地名,如眉县——申国最早的国都就在这里,而眉县就是岐山的东边邻县。还有秦国此时的都城,在凤翔区长青镇,也就是岐山的西边邻居。两者距离不过二十公里。秦文公干了十余年,几乎全部业绩就是从今天的凤翔区扩张到了歧山。

但是意义很重大,因为秦人把周天子丢掉的西岐老家给夺回来了,这多光彩啊!

所以秦文公一本正经地向洛邑的周天子报告,说大王交给俺爹的任务,终于在俺手里完成了,现在俺要把夺回来的土地,以岐山为界,岐山以东的土地,全部上交,还给你周天子。

呵呵,单看这份报告,写在《史记·秦本纪》里的十来个字,多么光辉灿烂!可是你要知道两件事。第一是周天子已经在洛邑安居乐业许多年,他不可能也不会愿意回岐山以西。第二则更重要,此时秦国掌控的土地,只有关中平原的一小块,周天子就算愿意要这块岐山以东的土地,他又如何来治理?要知道从岐山到洛邑之间,还有大量戎狄部族存在,他们都是秦的敌人,也是周的敌人。

所以,《史记·秦本纪》里“岐以东献之周”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做个姿态而已。

事实上,得地不多,秦文公更大的好处是得了很多被犬戎掠夺去的人口,《史记·秦本纪》里说他“遂收周余民有之”,也就是把这些人口全部收入了秦国旗下,他们原本是周人,现在都变成秦人了。

所以,秦文公这就算功成名就了。

事实上,秦文公打戎人是积极的,可是搞一下宝鸡境内的其他诸侯,他也很乐意。

今天的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就是虢国的旧地。

论跟周天子的亲疏,虢国可比秦强一万倍,秦的老祖宗是殷商那一边的,而虢国的先祖可是周文王的弟弟,周武王得管人家叫叔叔,在西周那会儿,虢国的国君世代都是周天子的卿士,还经常担任周天子征讨一方的指挥官,建立了不少军功。除了西方的封地(陈仓这边),第二块在东方周天子东都洛邑附近的制邑,也就是后来的虎牢关所在地。第三块封地,则跨今天的山西、河南两省,从黄河北岸的山西平陆,一直到黄河南岸的河南三门峡市。

所以说虢国的地盘,都是周天子地理上顶紧要的位置,也因此,一进入春秋就被那些豪强盯上了。洛邑附近的制邑,被郑国人强占,郑庄公跟他老娘武姜聊天那会儿,武姜要把这块地封给叔段,郑庄公连忙说:“不行啊,那个地方太重要了,当年虢叔就战死在那里。”至于山西平陆和河南三门峡这一块,到晋献公那会儿,一招“假道伐虢”,归了晋。

而留在陕西的虢国旧地,在秦文公这个年代,就开始慢慢地蚕食其土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