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
0.00     定价 ¥ 4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7875671
  • 出 版 社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精彩书摘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的主要途径
  积极开展前期设计阶段的现场调查工作。“实践出真知”,在做任何一项决定之前,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才能提高决定的正确率。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也是如此。在开始投入设计之前,对于有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都做好调研。调研方法有许多种,常见的有实地走访调研和网络调研。选择了恰当的调研方式后,就要按照该调研方式的要求开展调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通常采用实地走访现场调查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分小组进行调查,每组选出固定人数,将调查地区分成一个个区域,由专人负责。每一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将小组内所负责的调查区域调查完毕后,记录数据和检测结果,最终汇总所有调查区域的全部数据。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需要由工程设计负责人对调查区域进行抽样走访、二次调查,将调查数据与初次本地区调查数据进行对比,测试调查结果是否真实有效且可用。例如:某地区出现污水排放难的问题,污水随意排放导致农田被毁,群众生活用水收到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地区环境保护部门联合工程建设部门决定在该地区郊外的污水处理厂周边三公里处开凿一条污水流通通道。这样在市中心排出的污水就能够通过这条通道直接流进污水处理厂,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效率,也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该项工程在正式开展之前,工程部门需要派遣工作人员做好现场调查工作。主要调查的方向有:本地区污水主要由哪些企业或小区排放、污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污水处理厂周边是否有常住居民、建造污水流通通道会占用哪些土地、建成通道以后会不会破坏周围人的生活环境、需要建立的污水流通通道的长度和宽度、初步预计需要的经费是多少等等。
  取得调查数据之后,要做的是对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把经检验真实有效的调查数据提交给工程负责人后,负责人将所有数据通过统计图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做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保证项目的设计具有科学性。
  做好设计方案的对比工作。仅运用一套设计方案来指导工程建设较为片面,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水平达标,从多套设计方案中得出最优的一套是最正确的做法。在历经前文中的现场调查后,设计团队对于本次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展的优势和劣势都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接下来就是撰写设计方案。水利水电工程往往耗时长、花费高、社会重视程度也高。因此,在设计方案的提交这一步骤,要“汲取众家所长”,选择多个设计团队或设计师来撰写方案并提交。
  在进行设计分析对比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多套方案对比时,切忌偏颇,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展开分析,无论设计方案的作者和出处是哪里,都要从方案本身出发,防止因其他外在因素,导致真正的好方案被埋没;第二,在对比评估一套方案时,要从整体进行考虑。没有一套方案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不要只关注方案的优点或缺点。要结合之前的调查结果和水利水电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做出整体对比;第三,要有重点,根据本次水利水电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来进行评估,重点关注设计方案是否能够达到工程设计的初始要求。
  例如:某市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常年多雨,经常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同时,由于该市市中心处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每年一到雨季,就容易出现水位上涨,洪水泛滥的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该市决定,在沿河区域建立堤坝,防止河水暴涨漫延到马路上,影响行人出行和行车安全。经过现场调查后,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配置方面来进行评估,建立堤坝都较为可行。因此相关部门开始征收设计方案,主要是对设计部门提出要求,每一个设计小组都需要撰写一份设计方案上交审查。另外,在部门官网上发布公告,向全社会公布此项工程的详细消息,向社会上有设计才能的人发出邀请。
  做好设计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把控设计质量能够让工程的设计更加合理,方便之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对于水利水电的工程设计来说,质量远比速度重要,如果空有设计速度,忽视设计质量,会导致设计师在撰写设计方案时,为了节约时间,对于方案中一些细节不经推敲或不查阅足够的资料,直接按照自身直觉或以往经验来撰写,导致设计方案最终被舍弃。或者一旦工程部门采用这样不够完善的设计方案来展开项目,很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下降,不仅达不到工程建设的初始目的,还会劳民伤财,甚至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想要做好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管理人员的选择要与设计师的选择分开,参与设计的部门不参与质量管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保障权利不被滥用、混用。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选择,可以在与本次工程相关的所有部门中进行筛选。对质量管理工作有意向的员工投递简历,上级领导通过综合平时表现,工作能力,设计水平和工作经验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人员参与质量管理。
  第二,管理人员做好相应质量管控工作。在确定了质量管理相关负责人的人选之后,正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除了时刻关注设计团队的设计进度、有无问题、是否作弊等方面,还要对于设计方案做出基础审查,发现一些明显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设计团队,防止在后续的设计方案分析对比中失去竞争力。在进行正式的质量管理工作之前.做好质量管理人员工作规划和章程,规划中要明确质量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每日工作时间、工作周期、允许与设计团队交流的内容、质量管理汇报时间等。管理人员按照相应规程行使权力并承担责任。这样做能够让管理管理人员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也保证了设计环节的公平。
  提升设计人员素质。一套设计方案是否优秀,取决于设计师的水平是否优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要想拥有良好的设计方案,就要拥有优秀的设计人才。为此,工程部门要提高对设计师的要求,全面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设计人员的素质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精神态度和专业能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几点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安置规划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
第四节 如何完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第五节 水利水电工程试验检测要点
第六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学

第二章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质量
第四节 有效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平

第三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难点与要点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第五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加固技术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地基处理技术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
第五节 危险源辨识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第六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
第七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导流及围堰技术

第五章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问题及措施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本质安全化建设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控制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标准化
第五节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第六节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

第六章 水利水电工程实践应用研究
第一节 灌注桩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
第二节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应用
第五节 电气自动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第六节 三维CAD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第七节 水利水电工程喷射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
第八节 边坡勘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第九节 水利水电工程中斜井施工技术的应用
第十节 BIM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第七章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理论研究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第八章 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中的缺陷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监理中的合同管理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的索赔管理
第五节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
第六节 水利水电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总承包合同管理

第九章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
第二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经营管理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中锚杆的锚固和安装

第十章 水利水电工程招投管理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阶段出现的问题
第二节 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管理监督
第四节 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工程变更管理

第十一章 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的创新
第二节 基于科学性的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管理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监督管理
第四节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的应用
第五节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中的档案管理
第六节 水利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编与档案管理
第七节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问题
第八节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