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皖浙赣边游击区革命斗争史(1933.11-1938.2)/景德镇学院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4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210129394
  • 作      者:
    江旺龙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皖浙赣边游击区,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苏区闽浙赣苏区演变而来的。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央苏区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做战略转移。闽浙赣苏区也相继失陷,赣东北转入游击战争,后闽浙赣省委转移到皖浙赣三省边交界的鄣公山地区坚持斗争,领导皖浙赣三省边的游击战争。后闽浙赣省委展开会议决定改称为皖浙赣省委。因此,这一块游击区被称为皖浙赣边游击区。皖浙赣边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一直到1938年2月,在陈毅同志领导下,皖浙赣边游击区红军游击队主力部队在浮梁县瑶里镇参加了新四军改编,奔赴抗日前线。 《皖浙赣边游击区革命斗争史(1933.11-1938.2)/景德镇学院学术文库》讲述的就是以上这段历史史实,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
展开
作者简介
江旺龙,男,1973年生人,景德镇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研究,在《商业研究》《科技管理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已出版论著1部。
展开
精彩书摘
1933年冬,国民党蒋介石调动百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同时,在赣东北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也日益猖獗,斗争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一形势,以方志敏为书记的闽浙赣省委制定了“打破敌人的进攻,保卫基本苏区,同时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新的苏区”的基本战略方针,以起到外围牵制的作用,拱卫闽浙赣老苏区。开拓新苏区的地点有三个:皖南;皖赣边;开(开化)婺(婺源)休(休宁)边境地区。
三个新苏区的开拓,不仅仅扩大了革命地域的范围,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革命力量,扩大了党的影响,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而且,改变了赣东北地区的土地革命战争的风貌,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也为后续革命斗争的延续、革命力量的保存,做战术上的准备。本章大事记:1933年11月20日,闽浙赣省召开第三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加强白区工作,积极发动白区群众,创造皖南、浙西新苏区”,并计划在三个月内,在“皖南建立四十个秘密区委”。
1933年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皖南重镇屯溪,秘密建立皖南特委。
1934年1月24日,闽浙赣省委再次召开会议,形成《关于开展白区工作发展苏区的决议案》。
1934年1月,闽浙赣省委共产主义学校举办白区工作训练班,为开展白区秘密工作培训干部。
1934年3月派赣北特委到达皖赣边浮梁县。4月24日中共赣北特委组织小源暴动。
1934年4月,再次派原化婺德县委组织部长刘毓标,原铅山县河南特区委书记陈直斋等到达皖南,加强皖南革命力量。
1934年8月21日,以刘毓标为书记的太平中心县委发动柯村暴动,组建皖南苏维埃政府,建立一块皖南苏区。
1934年秋,闽浙赣省委指示:“在德兴、化婺德必须加紧开化工作,争取开化,建立开化新苏区,创造与推广浙西苏区”。中共化婺德中心县委派中心县委干部赵礼生赴浙西开化,联络邱老金、张春娜等游击武装,共同开辟浙西开(开化)婺(婺源)休(休宁)根据地。
1934.年10月7日,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经安徽祁门县查湾进入皖赣边苏区。皖赣边苏区红军与红七军团密切配合,并肩战斗,共同杀敌,相继开展新桥、储田桥、鸦桥等多次战斗。
卫星新苏区的开辟,为闽浙赣苏区扩展了生存空间,扩大了革命影响。三个卫星新苏区在一定程度上拱卫了苏区。1.1闽浙赣省委开辟卫星新苏区战略的制定1.1.1闽浙赣苏区首府葛源镇葛源镇是“红色省会”,是中共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所在地,拥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1932年,经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中共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省会设在葛源镇。闽浙赣省会葛源是领导闽浙赣苏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斗争的中心。
P1-2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卫星新苏区的开辟
1.1 闽浙赣省委开辟卫星新苏区战略的制定
1.2 皖南新苏区的开辟
1.3 皖赣边新苏区的开辟
1.4 皖赣边苏区支援红七军团
1.5 开辟开婺休游击区
第二章 全面向游击战争转变
2.1 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北上失败
2.2 闽浙赣苏区全面转入游击战争
2.3 开婺休游击区的斗争
2.4 皖南苏区的游击战争
2.5 泾旌宁宣游击区的创建与挫折
2.6 皖赣边苏区失陷
2.7 贵秋东根据地的创建与失败
2.8 开创都湖鄱彭游击根据地
第三章 鄣公山会议后皖浙赣边游击战争的发展
3.1 鄣公山会议后的胜利进军
3.2 赣东北老苏区的恢复与发展
3.3 皖赣边游击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
3.4 浙皖游击根据地的发展
3.5 上浙皖游击区的开辟
3.6 下浙皖游击区的开辟
第四章 “西安事变”后的局势转变
4.1 国民党的“清剿”部署
4.2 皖浙赣省委失败
4.3 下浙皖游击根据地失败
4.4 浙皖游击根据地失败
4.5 上浙皖游击根据地失败
4.6 赣东北特委遭到重大损失
4.7 皖赣特委在艰难中坚持斗争
第五章 皖浙赣边红军改编
5.1 国共皖赣边谈判
5.2 陈毅到达景德镇
5.3 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
5.4 陈毅二至景德镇
5.5 陈毅开展统战工作
5.6 新四军第一支队战地服务团
5.7 扩兵
5.8 整编
5.9 成立修械所
5.10 皖浙赣边红军改编名录
第六章 改编之后的光辉战斗历程
6.1 岩寺集中点验集训
6.2 韦岗伏击战
6.3句容战斗
6.4 珥陵战斗
6.5 薛埠战斗
6.6 参加渡江作战
6.7 入朝作战
6.8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6.9 参加1984年国庆阅兵
6.10 现在的老虎团
结束语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