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走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0.00     定价 ¥ 29.8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9909925
  • 出 版 社 :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走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系“2020年乡村振兴”论坛上的讲话合集,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围绕有机旱作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绿色兴农国际比较、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等专题开展深入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
作者简介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简称“农研中心”)是农业农村部直属的政策咨询机构,前身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研中心研究人员依托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业发展白皮书三大平台,围绕履行“三农”政策研究、乡村调查、政策评价、试点试验四大职能,建立了粮食安全、金融保险、土地制度、集体经济、绿色发展、产品预警、当代农史、扶贫脱贫、乡村治理等研究团队,为党和国家制定农村政策、发展战略和深化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发挥比较优势的关系。在中国,尽管发展大田作物不具比较优势,但从战略全局和长远考虑,中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的方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在这一点上,中国不能学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大幅度降低谷物的自给率。同时,也不能片面地强调比较优势。另外,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核心是口粮安全,本质是食物安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不是要全部自给,应该更主动、自觉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只要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统筹安排好国内的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二,坚持走分区分类突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国际上看,迄今为止比较成功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以新大陆国家为代表的大规模土地经营加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好处是可以比较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种是以以色列、荷兰等为代表的劳动加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道路,好处是可以比较好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我国人多地少,按照速水、拉坦(速水是日本经济学家,拉坦是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更适合走后一种技术路线。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地域差别极大,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可能会走不同的技术路线。比如,以大田作物为主的地区,第一种类型的特点就会更大一些,而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劳动加技术要素所占的比重就会更多一些。因此,要坚持分类分区突破,不搞一刀切。中国东北和西南,可能将来完全是两种类型的农业现代化。刚才听王省长讲,山西农业要发挥“特”“优”的特点,贵州也是这个特点,“十里不同天”,但是农作物非常丰富,而且是绿色有机的,就要走“名、特、优、小、精”这个路。这也是很好的,类似以色列、荷兰的方式。三,要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的主体。从数据上分析,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目前是25%。我认为,到2035年,一产业从业人员可以下降到10%-15%,那样留在耕地上的农户经营规模还有望进一步扩大。但即便如此,终归还是东亚小农户类型。如何推进规模经营?一是要突出重点,从我国区域差别大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应不同地区的作物布局,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的土地规模经营,让该大的大起来。因为粮食是土地密集型产业。二是主动引导和利用农户分化的趋势。农户分化未见得是坏事。过去杜老就讲,“让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让工副业向能工巧匠集中”,就是引导农户分化,分化了才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化。现在我们要做什么事?就是在分化的过程中,要建立以农耕者为中心的土地流转制度。现在的土地流转制度里,有些并不是以农耕者为中心的。同时,把培育核心农户和职业农民的工作抓好。三是发展家庭农场要配套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四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展开
目录
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若干政策问题思考

主论坛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粮食安全与立法

突出扶持重点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能力

关于种业及农作物品种结构改革创新的思考

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

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携手同行共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对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分论坛一 有机旱作农业

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旱地农业科技发展与展望

华北农业的进步

——有机旱作化

走好“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特色之路

农牧结合种养循环

——努力走好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榆次路径

分论坛二 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主题发言

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项目示范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