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空间分立与融通: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5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7836155
  • 作      者:
    吴翔宇
  • 出 版 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翔宇,湖南平江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在站人员,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在《人民日报》、《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2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政府奖励。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抗战语境的刺激与国统区文学意识的生成
第一节 文学视角的转换与作家的焦虑
第二节 文艺的功利性与艺术的缺失
第三节 启蒙与救亡制导下的文学场

第二章 战争规约下的国统区文学的主潮
第一节 政治显效性与文学审美性的冲突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张力关联的辩证思维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的倡导与深化

第三章 持久战与国统区文学的拓展
第一节 文艺论争与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推进
第二节 民族战争情境催生下的壮丽史诗
第三节 “七月派”:拥抱现实的精神搏斗
第四节 “九叶派”: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成熟
第五节 穆旦:站在不稳定点上的精神扩张

第四章 民族政治的边缘姿态:主流话语的另一种声音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裂隙:新浪漫派的文学书写
第二节 “政治无信仰”与沈从文的“重造政治”

第五章 解放区文学的文化构成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的内涵及特质
第二节 创作群体的多源性与左翼作家的批判新潮
第三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作家的改造

第六章 《讲话》与文学新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 “工农兵”方向:为什么人的问题
第二节 文艺的实践性: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第三节 《讲话》的传播与文学“经典化”实践

第七章 解放区文学“方向”的确立与话语实践
第一节 赵树理“方向”确立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节 “人民文学”与“人的文学”的归并与冲突
第三节 “土改”叙事与革命历史化确证

第八章 殖民话语控驭下的沦陷区文学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鲁迅精神传统的承继与“租界”的文学反抗
第二节 沦陷区显性文学生态
第三节 沦陷区隐性文学形态
第四节 沦陷区乡土文学的繁荣

第九章 “乱世”之中的“平常”取向
第一节 张爱玲:建筑于日常凡俗生活之上的人性苍凉
第二节 苏青:乱世中的俗人哲学
第三节 钱锺书: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流亡之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