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经典影像案例中的紧急决策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7619353
  • 作      者:
    谌华侨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外交决策大多涉及国家重大问题,属于高级政治范畴,资料难以企及,获取正式的外交决策案例难度较大,而已经公开放映的影像资料,尤其是电影,包含大量外交决策素材,涵盖多个国家、多种类型的外交决策实践,不仅便捷可行,还可以反复观摩,是较为理想的教学素材。

展开
作者简介

谌华侨,四川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巴关系、巴西综合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剧情介绍

(一)劫难前的沉寂

1990年8月1日,科威特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兰吉特与科威特王子谈完生意后,与司机奈尔驱车赶往自己家里。兰吉特非常厌恶车里播放的印度音乐,尽管他只是侨居于此,但他已认为自己是科威特人,而非印度人。随后,兰吉特与妻子阿姆莉塔共赴宴会,享受着金钱与地位带来的奢华。

次日凌晨,睡梦中的兰吉特被好友的电话吵醒,电话中他得知,伊拉克袭击了科威特。起初,兰吉特并未在意这个消息,因为他早已习惯边境上爆发的小型冲突,认为这次也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然而,就在这时,不远处的枪炮声和屋外传来的士兵的声音,兰吉特越发觉得此次冲突非同寻常。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刚刚还寂静无声的黑夜里,整个科威特已近被伊拉克士兵占领,他也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

(二)战火中的觉醒

黑夜中的炮火让兰吉特意识到,他必须想办法立刻带家人一同尽快离开科威特。第二天清晨,司机奈尔载着兰吉特驱车前往印度驻科威特大使馆。一路上,他们看见伊拉克士兵正在四处搜捕科威特人。一伙士兵把车拦下后,把兰吉特揪出了车,并用枪指着他开始盘问。为了保命,兰吉特不断急促地嚷道自己是印度人。而司机奈尔见兰吉特十分慌张,便下车请求那些伊拉克士兵放过他。这群士兵不由分说一枪打死了奈尔,兰吉特见状感到既恐惧又无助。他本以为自己的命运会像奈尔一样,而此时兰吉特的一位旧相识扎耶德正好经过。他是伊拉克少校,兰吉特也因此幸免于难。扎耶德救下兰吉特后,将他带到了达斯曼宫。他了解兰吉特的商人身份,并知晓他有丰厚的家底,便告诉他,只要有足够的报酬,便可以让他和家人平安离开科威特。

惊魂未定的兰吉特离开达斯曼宫后,就直接开车前往印度驻科威特大使馆。他冲向印度大使馆的官员,愤怒地诉说这一路上的遭遇。但使馆官员表示,虽然暂时没办法帮助他离开科威特,却可以让兰吉特先把他的家人接到大使馆来避难。然而,当他回到公司,看到需要帮助的印度侨民时,兰吉特放弃了与家人一起离开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帮助印度侨民。

(三)绝望中的希望

将前来求助的印度侨民安顿好后,兰吉特便开始想办法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带领他们回到印度。他首先想到印度驻科威特大使馆,然而当他驱车到达时,发现这里已经人去楼空。所幸大使馆里还有一位正准备离开的官员,他给兰吉特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并告诉他,可以通过这个号码联系到印度外交部。在大使馆碰壁后,兰吉特只好拨通电话,但接通后许久仍未有人接听。就在他快要绝望之时,印度外交部联合秘书桑杰·科利拿起了电话。兰吉特急忙向他说明了仍滞留在科威特的印度侨民的情况,并希望对方能够给予帮助。但科利却以他不负责海湾区域事务为由,用外交辞令敷衍打发了兰吉特。兰吉特求助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他只得无奈地挂掉电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兰吉特怀着渺茫的希望,期待着来自印度的救援,然而,他等到的却是伊拉克士兵。他们荷枪实弹地来到印度侨民聚集的营地,搜掠食物,但所幸并未造成人员死伤。无能为力的兰吉特在伊拉克士兵离开后,只能再次来到达斯曼宫,去找伊拉克少校扎耶德。兰吉特愤怒地向少校诉说着那伙伊拉克士兵的劫掠行径。但是少校却不理会,还告诉兰吉特,他也无法阻止这些士兵,而且他们很有可能会再次回来,两人最终不欢而散。

兰吉特意识到伊拉克士兵将步步紧逼,危险加剧,他不得不再次给科利打电话,希望印度政府能够迅速提供支援。不像上次的敷衍态度,科利被兰吉特的真情打动,他决定负起一个政府官员的责任,尽力帮助兰吉特和滞留在科威特的无辜民众。两人在电话里详细讨论应对策略。科利建议兰,吉特可以尝试向印度驻伊拉克大使馆寻求帮助。兰吉特听取了科利的建议,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来到印度大使馆后,他向使馆官员报告了印度侨民在科威特的情况,并希望使馆能够帮助这些印度人办理回国的临时证件。然而,印度大使馆的人却告诉兰吉特,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确定这些人全部都是印度人,因此无法为他们提供或办理临时证件,回国的希望再一次落空。

(四)曲折后的成功

一次又一次的求助失败后,兰吉特开始寄希望于他原先结识的一些伊拉克权贵。在朋友的帮助下,兰吉特来到伊拉克外交部,并顺利见到了外交部长阿齐兹。他愿意提供帮助,并告诉兰吉特,有一艘从印度运输物品到伊拉克的货船,印度侨民或可以搭乘这艘船返回印度。满心欢喜的兰吉特以为他们很快就能回国,因此在返回科威特后,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这些印度侨民。大家十分感谢兰吉特所做的一切,一起载歌载舞,期待着回国的时刻。然而,当所有印度侨民都已整理好行李,准备登船时,坏消息传来。原来联合国刚刚制裁了伊拉克,对其实施禁运,所有船只也都无法驶进或驶出伊拉克,这也就意味着货船无法起航。

晴天霹雳再一次降临在兰吉特和这些印度侨民头上,他们意志消沉,无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此时,兰吉特的妻子鼓励他振作起来,重返营地和所有印度人一同面对。兰吉特很快从失败中走出,立即给外交部联合秘书科利打去电话,告知他滞留在科威特的印度侨民情况已十分危急,希望外交部能尽快完成与约旦的谈判。是日晚上,兰吉特找来许多汽车,向滞留的印度人说明行车路线,带着大家一起驱车前往约旦。这时,印度与约旦方面也最终达成了协议,允许印度侨民入境。终于,历经各种曲折,所有人成功离开科威特,进入约旦境内。在印度外交部长的授意下,科利等人制定了具体的撤侨方案,并与民航部门联系。最终,兰吉特和印度侨民在约旦搭乘印度民航飞机,安全返回国内。


展开
目录

 前言

1 《撤离科威特》:自下而上推动的印度撤侨 / 001

2 《逃离德黑兰》:国内环境及部际协调对国际战略的影响 / 016

3 《猎杀本·拉登》:十年磨一剑的情报分析 / 033

4 《危机13小时》:美国外交安保危机决策的压力测试 / 051

5 《我的1919》: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抗争、无奈与怒火 / 070

6 《战前37天》:欧洲大国战争决策的混沌、秩序与精英 / 086

7 《恩德培行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105

8 《战狼2》:外交决策中的个人及其推动作用 / 122

9 《红海行动》:海外营救及撤侨战略决策的执行 / 138

10 《湄公河行动》:湄公河国际联合执法背后的外交战略布局 / 153

11 《惊爆十三天》:危机决策中的美国政府与总统 / 168

12 《灵通人士》:英美对外战争决策过程中的个体博弈 / 1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