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史上职场风云录
0.00     定价 ¥ 86.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64242466
  • 作      者:
    刘捷
  • 出 版 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捷,前喜马拉雅网络科技公司董事,财经管理作家、企业管理咨询顾问、职商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复旦大学复泰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高校商学院特聘师资。出版作品有《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和《职场经济学》。
展开
精彩书摘
  《史上职场风云录》:
  在这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有过好首领,也有过庸碌之辈,即使出现过几个普通的昏聩领导也没酿成什么可怕的后果,唯有所谓过于残暴专横的君主,才会让一个王朝覆灭。谁?一个夏桀亡了夏,一个商纣亡了商。其实这两人究竟是不是真的残暴到人神共愤的地步?也不好说,毕竟历史都是后人书写的,把前朝末世写得越黑暗血腥,本朝的出身就越名正言顺。让我们放下“个别人决定了历史”这样单纯的故事观念,历史的进程其实是道、是趋势,无论是恶名昭彰的暴君还是英明神武的伟人,都不过是历史挑选出来的演员而已。
  商王朝的末年,随着铁器的应用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原有的管理模式与新的生产力发生了冲突,这才是王朝更替的本质原因。不同部落对王朝的依附要求已经大大降低,而王朝对各部落的经济汲取需求却仍然非常大,只是大家在强大军力的威慑之下不敢反抗而已。但是,商的军队是不是真的那么强大呢?缺的只是有人出来验证一下。
  黄河西面的周人说:那好,我来试试。
  从文王到武王,这个试炼的过程也历经了失败和磨难,最终实现了改朝换代。
  直到周朝开始,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家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王,有了中央和组织建设,有了封建。所谓封建,就是分封殷商遗子、姬氏子弟以及各路功臣到不同的封地,但是所有被封的君主都必须向周王效忠并履行义务和职责,当然这些要求与商朝相比显得更轻,也更规范。同时,周朝在中央管理层也设立了职能机构来进行综合治理,从此我们的历史才进入了有组织结构的时代,与今天的职场有些可以类比的共性了。
  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周公功不可没。周公,应该是最早的职场精英,堪称职业经理人的典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商纣对周人的态度一直是保持警惕和打压的,但是用错了策略,比如说让姬昌去征讨几个叛乱的部落,本意是为了让他们两败俱伤,结果却是周人在平叛收服这些部落之后反而实力大增。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苦征途,最终在周武王手中灭了殷商,而在此过程中,周公姬旦作为创业老臣、武王的首席幕僚,可谓功勋卓著。
  在后人看来,他就是个孔子所谓的“生而知之者”,通俗点讲就是天才。在那个年代,哪有什么兵法、管理学,竹片子的书都没几本,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去完整系统地学习。然而,周公却无师自通,在文治武功上都很有章法,不得不说他是个有能力透过行为看人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周公被后人称为“圣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圣人的没有几个。
  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朝之后没两年就去世了。这时候安排继承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当时,王位的继承有三种方法,在理论上都合理合法:
  一是传子。从千年前禹传位儿子夏启就开始了父子相承的家天下时代,这是最顺理成章的做法。但问题是武王的孩子这时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幼儿,面对新王朝刚刚建立的复杂局面,直接继位当王,小孩子干不了。
  二是传弟。古人寿命不长,生育也是件成功率不太高的事情,所以经常出现王死了却没有儿子的状况,于是按顺序由弟弟接任也很常见。去世的武王排行第二,老大伯邑考早在还没有灭商之前就死于商纣之手,往下排位靠前的是老三管叔,而周公是老四,要是按照顺位的话得是管叔继位。只不过这个管叔的能力实在不够看,国事交给他怕是也要出事。
  三是传贤。有时候也会打破顺位,非嫡长子、非长弟继位的状况也有发生,众人可能选择更有能力、更贤明的那一位来继承。而要这么说的话,首推就无疑应该是为武王灭殷立下过丰功、人气也最高的周公姬旦了。只是所谓的贤,毕竟是个主观判断的因素,怎样才算贤?由谁来做出判断?都是问题,容易引起纷争和朝局动荡,有一定的副作用。
  那么,作为当时执掌军政权力的周公,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首先排除了传弟,因为管叔这个人能力实在不行,而且有后人所谓的“异世”之心,就是说不靠谱,脑子有点水,想的东西经常不合时宜。管叔当王,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非被他给祸祸了不行。
  ……
展开
目录
1.内与外、功与制、始与终——最早的卓越职场人代表:周公
2.底层建筑不容破坏——孔子诛少正卯的缘由
3.人才不拘一格、但一定要有格——春秋养士从鸡鸣狗盗说起
4.管理权威的来源——晋国的最后一任CEO智瑶
5.当断则断,当立则立——西门豹治理邺城水患
6.职道根本唯“公平”——中国变法第一人李悝
7.情商与专业一样重要——貌似所有被封武安君的都不得善终
8.高处不胜寒——郁郁的屈原也曾少年得志
9.企业管理的1.0时代和2.0时代——商鞅所奠定的秦帝国管理范式
10.战略素养是常被低估的职场能力——秦帝国奠基者之一:非著名名将司马错
11.职场独木的力不能支和风必摧之——霸王帐前的可怜范增
12.创业何需“梦之队”?——汉初十八侯里的“老乡帮”
13.顺应和利用人性的激励——说说献策推恩令的主父偃
14.初心远志的力量和基层的历练——不扫屋而扫天下的陈蕃
15.普通人永远不要与趋势相抗衡——诸葛亮的神话和悲歌
16.关于机会这件事,你怎么看?——谨慎谨慎再谨慎的司马懿
17.感情是管理的双刃剑一一刘备的感情牌
18.疑心不是病,成病了就要人命——“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
19.忠诚度应该是职场人的底线配置——三姓家奴吕布
20.通透地放下,谁都可以吗?——千古真隐士唯陶渊明一人而已
21.有士心无需士风,知用人更应识人——东晋清谈风雅中的直人王恭
22.直臣也讲斗争技巧——唐太宗的“镜子”魏征
23.该拍拍,该谏谏,别太死板——凌烟阁上的虞世南
24.情商、能力、人脉、隐忍与择机——职场得意与失意的唐朝诗人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