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解电影》是一部影视传媒专业重磅、经典教科书,自1977年首次出版便大受欢迎,被誉为“同类书中蕞好的一部”。作者考察了电影与其他媒介(如小说、绘画、摄影、电视甚至音乐)的密切关系,为我们深入理解电影描绘了一幅“全景立体式”蓝图,并站在多媒体与数字革命的当下,展望数字时代电影艺术的未来。
「一百多年前电影的发明所预示的媒介结合,到如今已经成为现实。就好像电影是20世纪的决定性媒体,但不过是21世纪新媒体的序幕。随着旧的化学技术和机械技术持续被数字电子和光子学技术取代,电影人正在重新发现先锋精神。电影这个媒体正在重塑自己。」
◎ 长销40余年的经典电影教材,新媒体时代的全新修订版本
ú 20世纪80年代,国内资深电影理论家、翻译家周传基在《世界电影》上翻译引介
ú 上海大学资深教授陈犀禾作序推荐
ú 经多次全面修订、扩充的第4版,新增关于网络空间、远程呈现、“媒介域”等新内容
◎ 前沿关注:直面多媒体时代蕞新变革,关注互联网流媒体、虚拟现实等影像艺术的蕞新发展
ú 21世纪影像技术的新发展:CGI、互联网、流媒体、在线视频、赛博空间、虚拟现实、自媒体、媒介域
ú 21世纪好莱坞电影的新取向:电影游戏的融合与传统电影走向终结,续集与翻拍、类型新转向(主题公园电影、漫改电影……)
ú 21世纪商业电影外的全球电影新样态:黑人电影、独立电影、民族电影、欧洲艺术电影、第三世界电影、后现代叙事
ú 21世纪电影批评的新焦点:数字图像和声音的不可靠
ú 多媒体时代颠覆性的媒体世界与媒介经验:数字呈现、数字平台、沉浸与交互、数字文化、数字生活
◎ 立体全景式“认识电影”,从艺术、技术、语言、历史、理论、媒介等多重维度,阐释“电影如何传达意义”的所有要素
ú 电影作为艺术
ú 电影技术:画面与声音
ú 电影语言:符号和句法
ú 电影史的形态:政治、经济、美学
ú 电影理论:形式与功能
ú 媒介:在物之间
ú 多媒体时代:数字化革命
◎ 专业方法
ú 符号学与结构主义
ú 电影诗学与电影哲学
ú 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
ú 形式主义与蒙太奇传统
ú 新现实主义与场面调度传统
ú 物质性视角下的电影媒介考古
ú 电影与电视研究
◎ 翔实资料
ú 500余张剧照、60余张图表
ú 自史前至当下的“电影与媒介发展大事年表”
ú 精选的电影与媒介参考读物
ú 一种思想向一种艺术语言的转换会如何影响这一思想?每种特定艺术语言的思想形式是什么?
ú 难道一切不都是与位和字节有关吗?这些与化学作用和奇怪的机械设备有关吗?难道一切不都是发生在电脑里的吗?
ú 语言系统的力量在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巨大差别;而电影的魅力却在于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差别。无论如何,电影像一门语言。那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ú 很快所有人都意识到,在这场影像变革中有着相当可观的潜在收益。从现在起,“胶片”仅仅是一种原材料,一种可供媒介艺术家使用的众多选择之一。
ú 我们对电影的哪一个部分更感兴趣,是关于电影是什么的(形式),还是关于它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功能)?
ú 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书、电影、唱片、磁带、杂志或者报纸,但这些新兴的媒介生产者真的能让他们的作品被广泛地阅读、观看或聆听吗?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铭记,在电影、媒体和多媒体之外,还存在真实的遗迹。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