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搜索
无库存
“红色经典电影与近现代中国”十讲
¥
0.00
定价
¥ 89.00
浙江图书馆
ISBN:
9787522509556
作 者:
李松林,李楠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电影海报与世界影史(数艺设出品)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4
大师镜头斯皮尔伯格篇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2024
音频工程师手册第5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4
电影狂想昆汀塔伦蒂诺回忆录(京东专享影迷纪念版好莱坞暮霭蓝+菲林胶片珍藏卡+主题电影票根书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问苍茫制作手记(电视剧《问苍茫》官方授权幕后制作全记录)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4
教父幕后制作揭秘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4
唐人街电影或者故乡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4
动画纪录片理论选读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4
电影化虚拟现实艺术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4
虚拟现实引擎交互设计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松林,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3年有影响力标兵人物、北京市理论宣讲名师,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李楠,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美国文学、美国华裔文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展开
精彩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红色经典电影与近现代中国”十讲》:
孟犁野认为《农家乐》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名为“农家乐”,但观赏时并没有乐趣可言。影片拍成后,在电影界内部受到批评。但批评的锋芒并没有指向它的要害——概念化,缺乏艺术感染力,而是指责它鼓吹“个人发家致富,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发家,种棉花”。
视频:《葡萄熟了的时候》(2分钟)
《葡萄熟了的时候》是由孙谦编剧,王家乙导演,欧阳儒秋、杜德万、李百万、柳毅主演,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2年拍摄的电影。影片讲述了1951年夏天,南沙村葡萄大丰收。周大娘园里的十亩葡萄每亩摘到1200斤,为了安装水车和给女儿红娥置办嫁妆,周大娘等不及赶庙会,急着想卖掉葡萄。合作社负责人丁老贵认为推销葡萄不是他分内事,而因此与周大娘产生矛盾,周大娘一气之下要将葡萄卖给奸商刁金。支农工人龚玉泉劝阻,周大娘才没上当。县委和县联社闻讯,及时给合作社拨来一笔资金,周大娘和丁老贵消除了误会,周大娘把葡萄卖给了合作社,并主动捐款支援抗美援朝。
电影剧本发表之后,曾经受到称赞。有评论认为:“作品所反映的主要的思想矛盾,并不是极端落后的思想与极端进步的思想矛盾,而是在前进途中思想步调不一致的矛盾。应该说,这种矛盾的反映,是恰当地反映出新现实的矛盾。”影片播出后,有评论认为:作品并没有深入展开这个“在前进途中思想步调不一致的矛盾”。孟犁野认为:“孙谦以较敏锐的眼光,关注着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中国农村的现实,努力捕捉‘土改’后农村中新的社会矛盾,是应该肯定的。同时较之《农家乐》,《葡萄熟了的时候》在艺术创作上也前进了一步”,同时也认为“影片在艺术上暴露出的毛病也颇多”。
第三,以新旧对比的模式忆苦思甜是红色经典电影初创时期的特色之一。有学者把这一类影片称之为:“翻身的颂歌”。这一类影片的代表作是《白毛女》《龙须沟》等影片,都是通过展示旧社会的苦难衬托新中国的幸福,从而传递出“新旧社会两重天”“旧中国把人变成鬼,新中国把鬼变成人”的主题。从艺术角度考察,这一时期的电影由于创作上的时间紧迫或短暂,大多停留于写实层面,影片的故事情节大多偏重于事件的进程与人物的经历,艺术的想象或创造较少。
视频:《向经典致敬》——(《白毛女》的扮演者田华讲述拍摄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4分钟)
田华回忆说:我生长在河北省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儿时的记忆大都是亲人被日本鬼子残害的场景。我的三哥于1937年聂荣臻部队来河北的时候当兵,第二年牺牲在冀东的一场战役里;二哥在区里工作,在一场鬼子扫荡中牺牲,他们都是无名烈士。我大伯被烧死在红薯窖里,大姐被一边喊“花姑娘”一边追赶的鬼子吓疯了,我父亲也被敌人抓去最后病倒身亡。这一切对我的人生影响巨大。我在12岁的时候报名参加抗敌剧社,成为儿童舞蹈队的一员,开始接受党和军队的培养,我的名字田华就是汪洋副社长替我改的。当时剧社活动特别多,慰问战士、群众宣传、驻地教歌、开办识字班等等,给我提供了很多学习进步的机会。记得第一次正式演出是慰问参加“百团大战”的革命队伍,在一个舞蹈的最后,我爬上梯子向凯旋的抗日官兵敬礼,直到最后一个士兵通过,胳膊都举酸了,但是我心里特别高兴,特别骄傲,因为这是我参军后的第一个正式角色。从此,我参加了剧社创作的《子弟兵和老百姓》《让地雷活起来》《红枪会》等文艺节目,还经过无人区到山西敌后炮楼下的农村去演出,历经炮火的锤炼。1943年,敌人的扫荡更加残酷,演出队大多数人去了延安,只有我和另外两名同志留下,我们急得直哭,一心想跟随大部队到毛主席身边去,但是根据任务需要,我们再着急也要做到“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16岁那年,我入了党。在面向党旗宣誓时就决心一生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对党忠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部队打到哪里,我就跟随着抗敌剧社演到哪里。从保定、石家庄到天津,再到张家口、宣化到北京,为部队官兵演,为驻地群众演,还曾在张家口为苏联红军演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要筹拍电影《白毛女》,将当时的歌剧《白毛女》搬上电影屏幕,以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看到“土地还家”的故事,感受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道理。其实当时有很多人都演过喜儿,演得也比我好,但最后为什么是选中我饰演喜儿呢?这得感谢王滨导演。《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河北平山,导演要找一位北方人来演,而我就是北方人。导演说我长得一看就是个“土包子”。我才上了3年小学,到部队后又住在农村,一身的“土气”。当时很多人说我脸长得比较平,不上镜。但导演力排众议,说什么好看不好看,像喜儿就行。我自幼丧母,跟着父亲生活,家境贫寒,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年关要账的来了,父亲就出去躲债。这与喜儿的经历有些相似。再加上陈强、张守维等老演员的帮助,最终我饰演的喜儿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导论1
一、关于红色经典电影的定位1
二、开设“红色经典电影与近现代中国”课程目的6
三、开设“红色经典电影与近现代中国”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3
第二讲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与电影事业16
一、中国电影诞生与萌芽时期特点16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27
三、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电影的兴起38
第三讲 20世纪50年代红色经典电影及其特征46
一、红色经典电影初创时期及其特征46
二、红色经典电影探索时期(1953—1957 年)72
三、红色经典电影高潮时期(1958—1959年) 95
第四讲 20世纪60—70年代红色经典电影发展与特征120
一、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红色经典电影发展与特征120
二、1949—1966年红色经典电影总体分析159
第五讲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经典电影及其特征166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红色经典电影及其特征166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电影及其特征196
三、21世纪初与新时代红色经典电影特点215
第六讲 军事题材红色经典电影特点226
一、1949—1966年的军事题材电影226
二、改革开放以来军事题材的电影239
第七讲 红色经典电影中的反特片248
一、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红色经典反特片248
二、改革开放以来拍摄的公安片与反特片267
第八讲 农村题材的红色经典电影269
一、1949—1966年农村题材的红色经典电影269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红色经典电影288
第九讲 工业题材红色经典电影298
一、1949—1966年工业题材红色经典电影298
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题材红色经典电影307
第十讲 红色经典电影中的少数民族和儿童电影317
一、红色经典电影中的少数民族电影317
二、红色经典电影中的儿童电影335
后 记3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