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真实性——纪录片和人类学共同面临的百年难题
一、纪录片难以界定的本质属性:飘忽的真实性
二、共同难题——真实性
第二节 “真实性”论述
一、“真实性”的研究
第三节 纪录片、真实性与人类学:已有研究综述
一、纪录片发展
二、多学科视角下的真实话语
三、影视人类学
第二章 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
第一节 客观真实——“真实”命题的诞生
第二节 感知真实——现实与虚假之争
第三节 创造真实——搬演与重构的现实戏剧
第四节 尊重与参与:交互关系的呈现
一、尊重真实——让镜头说话
二、参与真实——让·鲁什的共享模式
第五节 标准化真实——旁观的逻辑
第六节 后现代真实观——虚构的策略
第七节 小结:真实性母体下的纪录片历史
第三章 他山之石——人类学与民族志影像
第一节 真实素材的来源一田野工作与影像捕捉
第二节 人类学与民族志影像叙事
一、整体论和纪录片的拍摄
二、参与观察与参与电影
三、主位、客位视角和纪录片创作
第三节 “旁观式观察”与“无镜头意识”
第四节 类比:民族志文本和民族志影像
第五节 小结:民族志影像表达的贡献
第四章 真实性困境:来自后现代主义的质疑
第一节 写文化与表述危机
第二节 民族志撰写在后现代主义中的遭遇
第三节 影视人类学中的“表述危机”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对影视人类学选题的批判
第五节 剖析与反思:中国纪录片人的实践
一、“让画面自己表述”——《平衡》
二、深描下的真实——《背篓电影院》《徽州》
第六节 小结:困境与出路
第五章 一场关于“真实性何为”的审判
第一节 无法预测的困境:关于复杂实践的论述
第二节 技术与方法论:“再现”与“搬演”
第三节 多重主体的声音一观众、拍摄者与镜头
第四节 实践中的真实性感悟一《高山人家》《茶叶之路》
第五节 非真实性的必然存在
第六节 小结:我们从未真实过
第六章 迈向未来:影视人类学的诗意与应用
第一节 诗意与美学的理念
第二节 多重可能性:纪录片与影视人类学的魅力
第三节 变革:应用与市场的介入
第四节 “观众导向”的变迁:社会技术发展下的观众视野
第五节 传统遗产的再发现:影视人类学的社会责任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真实性”命题会终结吗?
第二节 双保险机制:文本与影像
第三节 人类学的关怀与公共责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