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0.00     定价 ¥ 6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0454897
  • 作      者:
    廖长峰,刘志慧,沈超群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廖长峰: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现就职于宜宾三江新区管委会。曾在宜宾市委党校工作,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对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有较深入研究。刘志慧:宜宾市委党校讲师,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能力和素质提升研究》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沈超群:四川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生部副主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1二、农村金融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2三、融资难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3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第二节  国内外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研究/ 4一、国外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研究/ 4二、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研究/ 6三、简要述评/ 9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9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0二、农村金融/ 15三、金融支持体系/ 16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 18  第四节  理论基础/ 18一、农业规模经济理论/ 18二、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0三、农业金融支持理论/ 23四、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 26  本章小结/ 27第二章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 28  第一节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现状/ 28一、农村金融供给体系逐步建立/ 28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二、金融供给总量逐步上升/ 30三、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31  第二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 31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 32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融资成本高/ 37三、非正规金融信贷的重要地位与信贷风险并存/ 39  第三节  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金融需求/ 42一、金融需求多样化与金融供给单一之间的矛盾/ 42二、信贷规模和期限利率与金融需求不匹配/ 45三、信贷服务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 47  第四节  金融机构金融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缺失/ 47一、农业保险供给现状/ 47二、农业保险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 49三、新的信贷风险防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50  第五节  基于DEMATEL 模型的金融供给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一、影响因素分类与选择/ 51二、DEMATEL 模型的构建/ 52三、综合相关关系分析/ 59四、导致金融供需矛盾的影响因素分析/ 60  本章小结/ 62第三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的总体框架/ 63  第一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的原则/ 63一、聚焦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 63二、问题导向与产品创新相结合原则/ 64三、主体因素与客观因素统筹结合原则/ 64四、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协调配合原则/ 65  第二节  金融支持体系三大主体目标定位/ 66一、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6二、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66三、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66  第三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构成/ 67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供给组织体系/ 68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69目   录    3??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风险补偿体系/ 70  第四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内部关系/ 71一、金融供给组织体系是基础/ 71二、创新金融支持产品和服务是重要内容/ 71三、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是保障/ 71  本章小结/ 72第四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组织体系/ 73  第一节  金融支持组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73一、主导性原则/ 74二、差异性原则/ 74三、完整性原则/ 74四、协同性原则/ 75  第二节  金融支持组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76一、政府引导是构建体系的前提/ 76二、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共同目标/ 77三、差异化发展是内在要求/ 77  第三节  各类金融组织支持的实施重点/ 78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实施重点/ 78二、商业性金融组织的实施重点/ 80三、合作性金融组织的实施重点/ 82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实施重点/ 83五、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实施重点/ 84  第四节  不同地区金融供给政策的侧重点分析/ 86一、发达地区的重点是构建更具竞争性的金融供给体系/ 86二、中等发达地区的重点是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发挥合力/ 86三、欠发达地区的重点是加大政府扶持和培育力度/ 87  本章小结/ 88第五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产品和服务体系研究/ 89  第一节  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开发/ 89一、结合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提供信贷产品/ 89二、贷款利率合理定价模型分析/ 90三、合理设置信贷规模和期限/ 95  第二节  农村土地金融模式创新/ 95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一、农村土地银行融资模式/ 96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 98三、土地证券化融资模式/ 100  第三节  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分析/ 102一、农业供应链金融概念及优势/ 102二、构建更加稳定的农业价值链/ 104三、创新多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105四、加强农业供应链风险防范/ 107  第四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体系/ 109一、股票基金市场金融支持/ 110二、期货市场金融支持/ 110三、债券市场金融支持/ 111  第五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互联网融资体系创新/ 111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P2P 信贷融资模式/ 112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众筹模式/ 113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 113四、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114五、加强互联网金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115  第六节  农业融资租赁金融业务的发展思路/ 116一、加强融资租赁业务的应用推广/ 116二、创新融资租赁模式/ 117三、政府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 118  本章小结/ 119第六章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120  第一节  构建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0一、防范农业生产经营高风险的必然要求/ 120二、适应新型主体生产经营特点的必然要求/ 122三、完善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体系的必然要求/ 122  第二节  构建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123一、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123二、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124三、加大农业保险扶持力度/ 125四、加强农业保险运行监管/ 128目   录    5??  第三节  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129一、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的担保体系/ 130二、建立农业信贷担保风险防范机制/ 131  第四节  创新完善“保险+期货” 等风险分担模式/ 131一、完善财政参与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132二、创新发展农业风险补偿产品/ 132三、健全期货风险防控机制/ 133  本章小结/ 133第七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配套政策支撑体系/ 134  第一节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和金融监管力度/ 134一、健全金融支农领导组织/ 135二、加强货币政策支持/ 136三、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137四、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138五、全面加强金融运行监管/ 139  第二节  强化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协同配合/ 142一、引入新型金融工具/ 142二、深化多元合作模式/ 142三、加快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展/ 143  第三节  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143一、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抵押/ 143二、扩大住房财产权抵押质押融资范围/ 145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46一、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 147二、提供多样化的供给服务/ 148三、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 150  第五节  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151一、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51二、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153三、加强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引导/ 153  第六节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统计制度/ 155一、合理确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 156二、合理构建统计指标体系/ 156   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研究??三、建立统计数据报送体系/ 157  本章小结/ 158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59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59  第二节  展望/ 160参考文献/ 16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