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产生
2.研究综述
3.研究框架
模式借鉴篇
第一章 理论基础
1.外部性理论
2.公共物品理论
3.土地增值理论
4.溢价回收理论
5.《阿斯瓦特报告》
第二章 基于税费的溢价回收模式
1.特别受益税
2.税收增额融资
第三章 基于产权的溢价回收模式
1.开发权转移
2.地铁+物业
实证研究篇
第四章 轨道交通领域中的溢价回收——特别受益税
1.开发利益及其主体分析
2.特别受益范围的界定
3.税制改革设想与展望
第五章 轨道交通领域中的溢价回收——地铁+物业
1.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2.上海地铁物业联合开发的工作进展
3.上海地铁物业联合开发存在的问题
4.总结与思考
第六章 土地开发领域中的溢价回收——土地整治
1.相关背景
2.基本原理
3.土地整治的利益主体分析
4.案例剖析:上海土地整治PPP
5.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6.总结与思考
第七章 生态治理领域中的溢价回收——生态补偿
1.生态补偿的基本原理
2.生态补偿的理念演进
3.上海生态补偿的工作进展与面临问题
4.国内生态补偿案例
5.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策略
6.总结与思考
理论反思篇
第八章 溢价回收的逻辑起点——受益者付费
1.使用者付费
2.受益者付费
3.付费思路的转换
4.总结与思考
第九章 溢价回收的机制保障——区域协作
1.概念内涵
2.区域协作的理论支撑
3.案例剖析:区域性公共物品的空间组织
4.区域性公共物品面临的制度困境
5.总结与思考
第十章 溢价回收的策略选择——模式比较
1.理论依据
2.受益对象
3.时间进度
4.空间尺度
5.适用领域
6.总结与思考
结语
1.本书的研究思路
2.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3.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
4.建议设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