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体系完整的摄影专业教材,用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教学。
全书系统严谨,配以700余幅摄影案例图片,清晰直观、深入浅出地讲解摄影基础和造型艺术知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适用于摄影和电影创作等专业学生学习,及各领域的影像创作者、从业者自学提高。
与其他艺术院校的摄影专业所不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以下简称:摄影系)的学生在完成图片摄影创作的专业学习后,还要继续学习电影摄影、导演、数字电影技术等其他方面的专业课程。因此,图片摄影创作在摄影系既是创作课,同时也是专业基础课。学生们要在图片摄影创作的学习中,体会影像如何创作,完成从一名业余爱好者到专业影像创作人的转变,并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专业基础。
一、高效实用的知识体系
摄影系的每一门课,在课程体系中承担的任务、主要的知识结构以及所需要的课时长度,都在系里反复研讨和论证后才确定下来。原则是用最短的课程时间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摄影系的图片摄影创作教学是由两门课组成:初级阶段是摄影基础课,高级阶段是造型艺术构思课。
目前这个教学体系是比较成熟的,经过了长时间教学实践的检验,在摄影系已经实行了十多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的创作得到学院以及社会的高度评价。每年学生们在完成“造型艺术构思”课程的创作学习后,都要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展厅举办创作汇报展,面对全院以及社会公众开放。
《影像的创造》包括了这两门课程的内容,第二章至第八章是关于摄影基础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至第十四章是关于造型艺术构思课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本书的内容,凝聚了整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智慧,所有的知识点、知识结构都经系里多次研讨和论证。《影像的创造》的内容扎实、精练,无论对摄影学习还是教学都极为实用。
本教学体系力求用最少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启动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影像创造能力的精简、实用教学体系,而不是庞大、全面的体系。所有实践教学的安排设计也是紧密围绕着这些重点知识,都是针对性的,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大幅度提高的实际效果。大多数摄影系同学系统学习完后,都有一种影像创作能力升华的体验。
第一章 概述 / 001
一、高效实用的知识体系 / 002
二、通用性,适用于与影像创作相关的不同专业学习 / 008
三、摄影基础课程 :全面扎实的学习从零基础开始 / 014
四、造型艺术构思课程 :观念先于技巧 / 014
五、主要技术要求 / 015
六、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 020
第二章 摄影基础知识 / 033
一、照相机的分类 / 034
二、快门速度 / 034
三、光圈 / 039
四、光圈与快门的组合 / 042
五、感光度(胶片速度) / 043
六、照相机的拍摄模式 / 044
七、认识数码图片 / 045
八、构图基础 / 047
第三章 光学镜头对造型的影响 / 053
一、镜头 / 054
二、镜头的焦距 / 054
三、标准镜头 / 054
四、长焦镜头 / 055
五、广角镜头 / 058
六、不同焦段的镜头成像效果对比 / 060
七、微距镜头 / 065
八、景深与焦点 / 065
九、滤镜 / 074
第四章 用光基础 / 077
一、光是摄影创作中最重要的造型元素 / 078
二、硬光和柔光 / 080
三、光的方向 / 083
四、光的强度 / 092
五、光的色温 / 093
六、用光设计的原理 / 096
七、摄影师的用光意识 / 099
八、摄影照明器材及其使用方式简要介绍 / 105
第五章 曝光控制 / 107
一、“18% 灰”的概念 / 108
二、测光 / 109
三、曝光控制的原理 / 111
四、曝光控制是创作的手段 / 116
第六章 构图技巧 / 121
一、景别 / 122
二、画面的边界 / 127
三、画面的中央与边缘地带 / 129
四、群组关系 / 131
五、机位高低的不同效果 / 132
六、前景和后景的重要作用 / 135
七、建立联系与对比,激发想象的空间 / 137
第七章 认识色彩 / 139
一、色彩的表现力 / 140
二、色彩基础知识 / 141
三、色彩的冷暖关系 / 145
四、色彩的互补关系 / 151
五、如何在摄影创作中运用色彩 / 154
第八章 抓拍和摆拍 / 159
一、抓拍 :影像的捕捉 / 160
二、摆拍 :影像的设计 / 168
第九章 影像的内部结构 / 177
一、“平面”上的层次 / 178
二、视觉“力” / 178
三、视觉重力 / 180
四、方向 / 182
五、表现的基础是“结构” / 183
六、如何认识和把握隐藏在画面内部的“结构” / 185
七、倾斜 / 188
八、透视关系与画面结构 / 189
九、几种常用的构图结构 / 191
第十章 用光绘画 / 201
一、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家对艺术用光的研究 / 202
二、现代摄影艺术的新探索 / 204
三、画面影调的控制 / 207
四、暗部的控制 / 216
五、多样化的摄影用光设计手段 / 218
六、光线层次关系的“立”与“破” / 229
七、光的“灵性” / 230
第十一章 色彩表现 / 233
一、几种主要色彩的表现性 / 234
二、色彩的结构 / 240
三、色彩观念的历史与发展 / 245
四、在摄影创作中影响色彩的基本手段 / 251
第十二章 影像的深层控制 / 257
一、视角 / 258
二、视觉元素的分离与组合 / 264
三、影像的造型“特征” / 266
四、张力 / 270
五、艺术创作“表现”什么? / 273
六、理解“造型” / 277
第十三章 创作故事 / 281
创作故事之一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 282
创作故事之二 :“搏击俱乐部” / 287
创作故事之三 :“城市表情” / 293
创作故事之四 :“X” / 297
第十四章 学期创作的指导方法 / 303
一、原则 :具备自己的创作思路 / 304
二、第一阶段 :创作选题与拍摄计划 / 304
三、第二阶段 :测试拍摄的指导和点评 / 304
四、第三阶段 :指导正式拍摄 / 305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