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心镜--诗文品吟山河情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6921326
  • 作      者:
    孙云,孙可华
  • 出 版 社 :
    华龄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推崇的是对人、对事、对自然要去“品味”、要去“读吟”,要有自己的滋味感受,不能去吃别人嚼过的食物及人云亦云,我们应该享受在“品味、读吟”过程中的“甜酸苦辣”之百味。这个“品味、读吟”就是学习、认识、思考、理解的过程,所以“心镜”中的每一篇诗词、文章都是他们心灵的流淌。
展开
作者简介
孙云,北京市人,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员。从小喜爱写作、美术及音乐。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中央电视台八套《影视同期声》栏目组工作,在《中国化工报》要闻版做实期间,所采新闻稿及新闻评论经常被评为本报优秀文章,并被中央电视台的读报栏目所采纳。后在《森林与人类》杂志社做记者,采写人物专访。还曾在《环球时报》做记者。发表过若干新闻稿、散文、专访及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几年下来,风湿侵蚀着她的大小关节,慢慢地变形、红肿,最终丧失了劳动能力。原先矫健的步态变得迟缓,灵巧的双手连自己的衣服都缝不了了。病痛使她彻夜难眠,但是母亲望向我们兄妹三人的眼神,总是像春天里和煦的微风,说起话来也从没有过粗声大气。
母亲与妈妈的婆媳关系很好。在我们山东,管奶奶叫“妈妈”,而管母亲叫“娘”或“妈”。在母亲病重后,得到了妈妈很好的照顾。妈妈不再让母亲干什么活,做饭洗衣妈妈也都包了,这也引起了姑姑们的一些不满。
妈妈有七个子女,先是五个女儿,后面是两个儿子,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姑姑们都比父亲大。四姑和五姑与父亲在同一家工厂工作,所以都住在二宿舍大院,几家相隔很近。其他三个姑姑都出嫁在崂山老家,叔叔在北京大学上学。
其实,姑姑们也都很同情母亲,平时她们与母亲相处得很好。因为母亲很和善,从不与人争吵。姑姑们一个个却都是直筒子,说什么话不会拐弯,毫无顾忌,母亲听了总是微微一笑了事,所以再大的事也激不起大浪。
妈妈经常偷偷地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桃酥给母亲,让她增加点营养,而母亲却又经常偷偷地分给我和两个妹妹,而她只是痴痴地看着我们吃桃酥时那贪婪的样子。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病没有怎么治疗过,我从没有看见母亲吃过什么药,唯一的治疗就是晒太阳。1959年,母亲的病日渐严重,风湿侵袭到了心脏,几乎整晚都难以入睡,我们也就不能再与母亲睡在一个炕上了,就和爷爷、妈妈、表哥们挤在隔壁的房间,这样母亲睡觉的空间就能宽敞一点。
母亲病成这样,我也从没有听到母亲因为病痛而发出什么哀痛的声音,仍然以她那甜甜的微笑面对着我们。但是,每当只有她一个人时,关节的疼痛却扭曲了她美丽的脸庞。但母亲的不断消瘦和越来越憔悴的脸,还是让我隐隐地感觉到了什么。
那年的深冬母亲经常会喘不上来气,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那天,她躺在炕头上,我夹在一大群亲戚的中间,我们围在她的身边,呼喊着。我拼命她哭着、叫着。
母亲应该是听到了我的哭喊,她微微地睁开了眼睛,依旧年轻的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泽,在我的眼中,那夜她是如此的美丽。母亲环视着我们每个人,然后对着妈妈,轻轻地从嗓子底部发出了游丝一样微弱的声音,“娘,我饿了,想喝点粥”。妈妈流着眼泪走到炉前,捅开炉子,火苗映着她那苍老的、满是泪痕的脸,柴火噼噼啪啪地在炉膛里燃烧着,渐渐地,一股米粥的香味在屋中弥散开来,妈妈盛了小半碗,用嘴吹凉了,扶起母亲,让她靠在自己温暖的怀里,用小勺慢慢地喂到母亲嘴里,只吃了两小口,母亲就摇摇头说:“娘,饱了,不吃了”,妈妈将母亲慢慢地放平躺着。那一刻,我高兴极了,因为母亲醒了,她知道饿了,终于能吃进东西了。我“妈呀、妈呀”地叫着,睁大了眼睛看着她,好像她会跑了似的,心中的那块石头,似乎落了地,却又似乎仍在那里悬着。母亲又环视着我们每一个人,眼看着她脸上的红润慢慢地褪去,眼珠子也慢慢地失去了我记忆中的那种光彩,她就这样合上了眼,嘴角却仍然微微地向上翘着,像是在对着我们微笑。
我怔怔地定在那里不知所措……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只把那淡淡的,如和煦春风一样的微笑留给了我。
母亲就这样走了,在一大群亲戚的包围下,在我和妹妹们的号啕大哭中,她就这样走了。我和妹妹用哭声送走了她,送走了她年轻的只有29岁的生命。我记得那天屋子外面是鹅毛般的大雪纷飞,白茫茫的将天地涟成了一片。我好像光着一双脚走在雪中,冰凉刺骨的雪,已经将我麻木了,我已没有了痛的感觉。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地脱开,最后的一丝温暖从我身上游走,它似乎是追随着母亲而去了。我艰难地在皑皑的白雪中前行,母亲的影子,就在我的眼前,但她却轻得好像那些纷飞的雪片,风一吹就散了。我努力地将它们从四面八方拾起,拼凑起来,拼凑出母亲那如春风般和煦而温暖的微笑……
P22-23
展开
目录
故乡月影
诗词
七律·恋崂山
七律·回崂山
七律·离开青岛四十年有感
七律·有感于青岛八大关的历史
五绝·看相机取景框有感
七律·和山川《华山论剑弈趣浓》
七绝·雨中赏荷(二首)
五律·儿时的赶海(二首)
七律·青岛胶二设备大修的人
念奴娇·为青岛11·22油管爆燃罹难者
蝶恋花·和大道无名《游驱虎庵》(新韵)
忆江南·和大道无名《谢友人》
七绝·看网友上传游崂山图片
七律·记忆中的崂山春意
五律·春意崂山
沁园春·儿时崂山
七绝·同窗
七绝·人生
七绝·龙口避暑有感大海情结
采桑子·龙口避暑有感大海情结
七律·读大道无名《秋游明潭瀑》
鹧鸪天·纪念青岛回归
渔家傲·梦回崂山(四首)
七绝·霞映崂山
七律·端午节为诸亲人寿
丑奴儿·中秋之夜与宋文侠友海边赏月
七律·乡情
七绝·崂山春色
蝶恋花·5月15日盼青岛同学聚会
七绝·明月寄乡愁
七律·10月14日机修工友聚会的日子
沁园春·石头记
七律·小年
蝶恋花·5月1日青岛同学相约聚会
五绝·秋渔
七律·海之韵
满江红·记《智取威虎山》剧组演出
浣溪沙·乡愁
七绝·铜壶
七绝·崂山绿石
七律·开禁秋渔
七律·忆儿时崂山大雪
七古·青岛回归路艰行
蝶恋花·中文妙语“他走了”
随笔、札记
母亲
师傅
乡恋
一件棉袄的记忆
嬗变
慈父般的笑
炽热的青春
大院周边的变迁
寻找逝去的岁月
贫穷并快乐着
印象孙发成
情系自然
诗词
卜算子·一张游香山的旧照片
五律·游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七律·游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七律·7月21日京城暴雨
江城子·雨中花溪赏海棠
七绝·和大姐《白玉兰》
七绝·和大姐《紫玉兰》
七绝·和大姐《郁金香》
七绝·和大姐《迎春花》
五绝·雪中漫步元遗址公园
五绝·和霍老师的和诗《和雪中漫步元遗址公园》
五绝·3月19日元遗址公园踏雪(二首)
五律·应老友之约咏春、夏、秋、冬(四首)
水调歌头·海南岛旅游
西江月·夕阳
西江月·雾霾沉思
沁园春·三月游宝岛台湾
水调歌头·忆2012年4月游嘉兴南湖
七绝·颐和风光
赋笔情怀
往事如烟
风雨神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