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水系连通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系连通的内涵
1.2.2 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
第2章 洞庭湖区水系变迁与驱动
2.1 洞庭湖区域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特征
2.1.3 水文特性
2.1.4 湖区湿地资源
2.2 洞庭湖区水系历史变迁与现状
2.2.1 洞庭湖区水系历史变迁
2.2.2 洞庭湖区水系现状
2.3 洞庭湖区水系演变与驱动要素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洞庭湖区自然水系连通度分析
3.1 水系格局与连通性评价方法的建立
3.1.1 自然水系数据获取
3.1.2 水系格局评价方法
3.1.3 水系连通性评价方法
3.2 水系连通度表征与应用
3.2.1 洞庭湖区自然水系格局与连通性分析
3.2.2 洞庭湖区水系分区连通性评价
3.2.3 规划工程对水系格局及连通性的影响
3.3 水系格局及结构连通性优化
3.4 典型分区水系功能连通性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洞庭湖区“三口”水系河道演变过程与分水量规律
4.1 藕池河形态变化与冲淤过程
4.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2 水沙数据分析
4.1.3 藕池河平面形态变化
4.1.4 藕池河河道冲淤变化
4.2 松滋河形态变化与冲淤过程
4.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2.2 水文数据分析
4.2.3 松滋河平面形态变化
4.2.4 松滋河河道冲淤变化
4.3 虎渡河形态变化与冲淤过程
4.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3.2 水文数据分析
4.3.3 虎渡河河道冲淤变化
4.4 “三口”水系分水量变化规律
4.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4.2 “三口”水系水文数据分析
4.4.3 藕池河经验公式
4.4.4 虎渡河经验公式
4.4.5 松滋河经验公式
4.4.6 荆江干流枝城经验公式建立
4.5 “三口”水系生态基流及其水文连通性
4.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5.2 “三口”水系生态基流的确定
4.5.3 生态基流保证率分析
4.5.4 水文连通性定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洞庭湖区蓄洪垸内水系连通度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1.1 研究区域概况
5.1.2 数据来源
5.1.3 农田渠系连通性评价方法与指标
5.1.4 蓄洪垸内水系连通性优化策略
5.2 洞庭湖区蓄洪垸内水系连通性评价及优化
……
第6章 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规划与可行性方案
第7章 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与水资源-社会经济的关联性与适配性
第8章 洞庭湖区典型水系连通工程水量-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与预测
第9章 洞庭湖区典型水系连通工程的综合评价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