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运输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当运价与边际成本相等,且乘客的支付意愿总和大于或等于所用资源的机会成本,那么运输资源的配置称其为有效率的。从规制公平的角度看,不同运输方式身处运输市场其运价规制应当是平等的;从结果公平的角度看,使处境较差的人的状况得以改善,应当是其追求的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交通运输领域的公平和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交通运输领域的效率一直被社会所重视,而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城市交通问题不容忽视,交通公平性问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为了使城市交通公平得到维护,为了解决城市拥堵,城市管理者必须考虑交通公平性,同时,大城市深层次交通问题,其根源也离不开交通公平性。
下文将主要对列车时刻表研究中涉及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文献,以及高速铁路运价中涉及公平与效率的文献进行综述。
1.列车时刻表效率方面的研究
对于列车时刻表效率方面的研究,多聚集在使列车的总旅行时间或者旅客等车时间最小上。李望等基于不同运行规则,对区间列车运行安全性和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将开放区间接收新列车时刻和闭塞列车组织时刻的均值当作评价列车运行效率的指标。江峰协同考虑了高速列车接续以及列车时刻表,对列车运行线占用运输资源和反馈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各子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界定,将列车运行线效率定义为反馈技术指标以及占用运输资源的赋权比。基于DEA-CCR模型,江峰等对全图列车运行线效率计算模型进行构建,并以旅行速度、平均旅行速度和有效停站时间作为反馈指标,得出影响列车运行线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列车运行线铺画顺序和始发时刻可调整度。
2.列车时刻表公平性方面的研究
大多数考虑公平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政策的一些制定、项目评价和对通信行业的线路进行资源分配上。Rune Elvik对效率与公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将其作为道路安全政策研究的方向。效率即有效利用了安全策略,公平性即不同道路使用群体之间风险分配的公平性。文章认为,在制定道路安全政策时,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冲突,过分强调公平的代价是牺牲效率。Andres Monzon对高速铁路迅猛发展对城市效率和空间公平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兼具公平与效率的高速铁路项目评价准则。通过对周边城市高速铁路项目的改善来获得效率,通过可达性价值在城市群中的分布来推导空间公平。
3.交通领域的公平性研究
交通领域的公平性研究主要应用于客运网络的换乘平衡和宏观群体的出行公平。Wu研究了旅客中转等候时间的均衡性。陆丹丹等对交通公平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认为判断快速公交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公平的标准在于它对大多数人的出行有益,可以使弱势群体的出行要求得到满足。吴茂林对交通公平性的测度运用了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石京等对交通公平性问题之理论本质以及表现形式进行探讨,并建立了用于阐述上述公平性问题的数学模型,对交通公平性定义和交通公平性评价指标选取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界定。王正武等指出在高速公路的匝道中,存在只追求效率而对交通公平性视而不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匝道控制方法,将总旅行时间设定为效率目标,将公平基尼系数作为反映公平目标的指标,进行总体优化。张树鹏对我国城市交通公平性的内涵和表现进行研究,对影响交通公平性的评价标准进行总结。
4.高速铁路运价形成机制效率与公平研究
强丽霞等研究了高速铁路客运的票价制度,并提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运价体系,实行政府指导的“底价”,允许高速铁路公司在底价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浮动幅度。张计划研究了高速铁路的定价创新,认为高速铁路车票的定价应对铁路部门的定位予以考虑,高速铁路的成本结构,客运市场的竞争等因素亦应在其考虑范围内,并建议依据运营情况提升价格的灵活性。崔萌萌研究了中国高速铁路的运价形成机制,并建议在中国高速铁路中实行政府指导的定价。邱梦真研究了中国高速铁路政府设定指导价格的实现形式,提出了政府设定指导价格的形式:中国的高速铁路应实行定价上限的规定。王凤丽等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定价机制,对分线差异化票价与折扣票价进行了论述。李亚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运价机制的不足和其影响因素,认为我国高速铁路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应授予高速铁路企业部分定价权、给高速铁路票价更大的浮动空间、高速铁路票价应呈现多样化,对社会公平以及高速铁路经营企业经济效益统筹考虑,使高速铁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吴昊等持有这样的观点,即为了达到实现提升效率和体现公平的运价目标,高速铁路的一等座与二等座应实施差异化上限模式的政府指导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