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于是,她迟疑的脚步变得坚定,坚定地往公园湖畔走。
公园里,角角落落都有彩灯,梦幻一般。通往湖畔的路蜿蜒着,路旁是密集的植物,绿光下,这些植物没有了岁月的沧桑,没有了时光的年轮,就那么碧绿着,水嫩着……如处子的皮肤,又如浸着水的梦。
这样的景致一下子征服了侯冀,她忘了自己要去的地方,伏下身,目光亲吻着每一片绿叶,不自觉地吟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她背诵过《山居秋暝》,但从没有过这样真切的感受。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抚摸着,她仿佛抚摸着诗、抚摸着一幅画,甚至抚摸到诗的虚实结合之美:灯光如水,泼洒在绿植上,像清泉流过岩石,有淙淙的声音响在耳畔……哦,诗的意境原来在这里!她展开双臂拥抱,眼里溢出泪来。
忽而,彩灯由绿变为黄,侯冀眼前一片枯寂,她的第一反应;秋季。季节也跳级?“跳级”一词让侯冀很快又想到了爸爸。
爸爸是侯冀的偶像,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凭着自己的毅力和专心,小学连跳两级,一路超过他人,考取名牌大学,继而被保送出国,回国后,成了信息系统的领军人物…。
侯冀环顾四周,一盏盏太阳能灯发出幽暗的光,像忧伤的眼。一股凉气从不远处袭来,包裹着她的全身。她蜷缩着,像一只蚕,任由心中惭愧的丝缠裹,缠裹,裹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咬着嘴唇,不让泪水流出,心里默默地说:侯冀,你不配做爸爸的女儿。
她黯然神伤地来到了湖边。
湖岸躲进了夜里,灯光把岸边的垂柳装点得格外靓丽,成团、成堆、成片地将湖环抱着。
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往往能将人记忆的死角瞬间复活。眼前的湖与柳,让侯冀想起了朱自清的《春晖的一月》,想起了她最喜爱的句子“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心湖漾起一层温暖的涟漪。自然与文学在这里合而为一了,这是语文老师无论用怎样的语言也描绘不出的境界:相依,相拥,相亲…她甚至想,字典上应该有“唇趾相依”这个词吧。侯冀的感受除了美,还有一种力。她的思绪返回到操场,返回到高低杠上……这样的思绪跳跃让她浑身松弛下来……她太累了,她想休息片刻。
侯冀依着柳树坐下,爸爸陪她赏喷泉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她上初中的第一个国庆节。爸爸从外地回来了,仅有的三天假都给了她:第一天陪她逛书店,第二天陪她攻克难题,第三天陪她来到公园,来到这个湖畔。
湖中心的喷泉开了,白练当空,如纱,如瀑,飞溅的水滴被阳光染成了彩色。侯冀兴奋极了,抱着爸爸的胳膊、合着喷泉的音乐跳着。爸爸为女儿的兴奋而兴奋,饶有兴趣地给女儿讲起喷泉的形成过程…。
七年级的侯冀,脑海里第一次装进了“溶解度”“压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尽管这些名词是那么陌生,可是,她心里已产生了对物理、化学的兴趣。爸爸从喷泉原理讲到射程,进而讲到湖面积的求解……侯冀听得如痴如醉。爸爸暗自庆幸一个清华生在自己的手中有了雏形。
爸爸现场讲学在女儿心里播下了爱科学的种子,女儿一直用努力浇灌着这粒种子。今天,这粒种子缺水了,干瘪了,侯冀的心苦涩着、羞愧着……
彩灯灭了,眼前一片黑暗。她抱紧书包,一种生死离别的恐惧胁迫着她,勒索她,她喘息加速,嗓子干得冒烟,她想咽一口唾沫,口腔却干干的,她感到死在向自己一步步逼近,她全身发抖,发抖,闭上了眼睛……
“啪!”重物落水的声音钻入她的耳朵。“我解脱了。”她告诉自己。睁开眼,想最后看一看这个世界,却看见一条一尺来长的鲤鱼在湖面跳跃……她确定落水的是鱼,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幸运,耻辱?
远处的小船向她靠近,船上的渔夫正用手捋着什么。渐渐地近了,近了,连接渔夫手与湖面的是网。网越收越紧,她看清网中的鱼恐惧得东撞西撞……其中的一条好像是刚才跳水的鲤鱼。她的心又一次变得灰冷:得水的鱼也逃脱不了被网住的命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