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秋水幽兰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6053888
  • 作      者:
    柳秀文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以积累学术、传承文艺史料、帮助老文艺家解决出版学术著作难为宗旨而设立的中国文联“晚霞文库”自1995年启动以来,已为周巍峙、钟敬文、李瑛、陶钝、贺敬之、李焕之、马烽、魏巍、骆玉笙、苏叔阳等65位著名老文艺家出版了著作,引起了文艺界的极大关注。本书是中国文联晚霞文库之一,是作者柳秀文的一部与电影结缘的个人随笔集。
展开
作者简介
  柳秀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国艺术报》《人物》《大众电影》等报刊发表文章,结集出版《菊花飘香》《梅红傲雪》,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她是蔡畅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企业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团委书记。后任北京文联党组秘书,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文艺活动处副处长、地方文联工作处处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展开
精彩书摘
田方,电影相伴一生
今年是著名电影事业家、电影表演艺术家田方老师100周年诞辰。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和他的夫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联系好了见面时间。因为工作关系,我和于蓝老师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多年前曾采访过她。因此一到她家,于蓝老师就说在这里吃晚饭吧。我说,吃过一些了。她说再吃点饺子,都准备了。望着于蓝老师一脸的真诚和不容拒绝的母亲般的关切,我坐到了饭桌旁。吃好饭后,于蓝老师就忙着为我找资料,向我介绍情况,谈到了自己的家庭,谈起了自己的亲人……
初登银幕显露才华
田方1911年1月3日出生在天津一个旧军人家庭,少年丧父。家中的顶梁柱塌了,母亲艰难地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幸有父亲的朋友帮助筹集了一笔救济金存入银行,每月可以领取利息作为生活费。这样他考取了北平辅仁大学。但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学生已无法安心读书,田方不顾因打球而受伤的腿,积极报名参加了南下请愿团,抗议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但北平政府阻止火车南下,学生们便以卧轨的方式进行斗争。后来请愿失败,懂事的田方便决定辍学找工作减轻母亲的负担。
因为田方在中学时代就喜欢文艺,所以他先参加了上海联华电影公司五厂所办的“表演养成所”,并于1932年8月考取了上海天一公司做场记与语音教员,从此踏入电影圈。他的表演才华是从当群众演员开始显露的。《小女伶》是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又陆续参演了《飞絮》《挣扎》《黄海大盗》《方云英》《红羊豪侠传》等。《壮志凌云》是他那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
《壮志凌云》讲述的是人民要求抗战的故事。片中的三个农村青年分别由金焰、田方、章志直扮演。对于田方的演技,许多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看看他的战友、电影导演干学伟的评价。他说:“金焰是受广大观众欢迎的电影皇帝,个子高高的,宽宽的肩膀,两道剑眉。章志直也很壮实,浓眉大眼,演劳动人民在当时电影界是很难得的,可是田方一出现就把我吸引住了,他不仅外貌、体型很挺拔,而且一进门解下扎腰带,往自己身上、肩上、裤腿上劈劈啪啪一阵抽打。我立刻感到这是在北方农村,我当时还没到过北方,可我相信他……我第一次注意到这是个好演员,他的表演很‘脆’!彪悍、刚毅,像一条北方的汉子!”
田方不仅喜欢文艺,他更是一个正直、有一腔报国志的热血青年。因此当“八一三”日本轰炸上海后,他积极参加上海演剧救亡救国会和上海救亡演剧队二队。这支队伍今天看来全部是重量级人物,队长:洪深;副队长:金山、田方;秘书:颜一烟;队员:洗星海、王莹、张季纯、白鲁等。津浦、陇海、平汉铁路沿线都留下了他们演出《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剧目和宣传抗战的足迹。 但是田方再也不满足这样的“后方”生活,他要上前线杀鬼子。因此当演剧队到达武汉后,他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遇见了陈毅,陈毅介绍他去报考空军,并嘱咐如果有“尾巴”跟踪就马上回来。田方果真发现了一个人在尾随他,后经调查此人不是特务,但组织上还是决定他到延安学习。
延安的峥嵘岁月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啊,革命圣地延安。你像灯塔一样吸引着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你是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着全国人民战斗到胜利的一天……”
这段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朗诵词是当年延安的真实写照。大量的进步青年慕名来到延安参加革命。
P3-4
展开
目录
雕刻光影
田方,电影相伴一生
满目青山夕照明
影坛“战马”静静离去
谢铁骊导演的故事
李行,两岸电影交流第一人
欧阳山尊寄语中国电影新百年
党的女儿田华
东方美人秦怡
电影世家的苦乐年华——于洋一家的故事
地震中的电影人
美丽依然王晓棠
潇洒依旧王心刚…
“二妹子”陶玉玲
一颗晶莹透明的星——访演员张金玲…
桃花依旧笑春风——张金玲的故事
“天下第一嫂”王馥荔…
李幼斌俄罗斯遭遇中国“粉丝”
张静初,静静绽放的玫瑰
从鸭绿江畔走出的“毛岸英”
从“毛岸英”到“吴运铎”——青年演员于晓光
魏德夫人和女儿伊莎贝拉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访问李扬…
怀念蓝为洁大姐
各美其美
从艺八十载梨园薪火传——记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
做平常人演不平常的戏——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
春晚小品《吃鸡》的冰火两重天——王景愚春晚故事
王斑,《雷雨》中走出的第三代周萍
陶少鸿印象
一片冰心在玉壶——记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高占祥
我所知道的杨沫大姐
长歌当舞
她为银幕把歌唱――访著名歌唱家李谷―
傅庚辰与歌曲《雷锋,我们的战友》
《长征组歌》歌不尽
——访肖华将军夫人、长征红军宣传员王新兰
李娜和《青藏高原》
郑绪岚春晚的意外收获
玉树临风清新洒脱——记男高音歌唱家耿为华
美美与共
怀念徐肖冰老师
把爱留给人间——著名摄影师侯波眼中的宋庆龄
罗工柳和他的油画
慈云广复,爱洒人间——怀念刘炳森老师
刘兰芳的春晚故事
感谢时代,感恩祖国
——访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杨玉栋与脸谱艺术
姜昆的“儿子”学杂技
散文杂谈
“我是潜江人”——曹禺故乡行
赵丹“荣归故里”
龙江黑水唱百年…
从井冈出发——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的日子
八一军旗红——我和南昌的三次约会
放歌鸭绿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有源头活水来——忆延安采风
中国舌尖的魅力
你好,鹰潭!
老少咸宜的《李小龙传奇》
《暗算》,静水流深
看王斑的《哈姆雷特》
王斑倾情演《情人》
对红色影片的几点思考
《金陵十三钗》,想说爱你不容易
不能忘却的思念——记贵州采风
那些年我们一同走过——在沙滩北街2号的日子里
突破性的创举
缅甸记忆
俄罗斯访问记
欣喜与遗憾——参观托尔斯泰故居
中国电影在瑞典
莎士比亚故居掠影
无言的诉说——证件带来的回忆
书墨留香
艺术家书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