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真实的好莱坞
Ⅰ 电影圈里的掌权者
也许,尝试分析电影行当中到底谁来掌权这事根本就毫无意义。明星、电影公司高管、导演以及制片人,他们都围绕着同一个轨道运行,服从于同样的引力定律。
尽管如此,我还是把这些掌权者进行了分类,以求化繁为简,更清晰明确地阐述电影制作的整个过程。需要记住的是,他们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种不甚稳固的同盟关系,有时——但绝不总是——向着迷雾深锁的相同目标摸索前行,而这个目标就是:大卖。
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多深,或时时刻刻完全信任彼此……
明? 星
就电影制作而言,如非例外(当然真要出现了那就要特殊对待),明星基本上毫无价值,但又绝对必不可少。
明星和电影公司共存于编剧很难一睹其貌的竞技场。当上帝选择向他们微笑时,那大家都能赚到钱。尽管我们知道,钱带不来幸福。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两个电影圈里最强力的元素彼此捆绑,宛若连体婴的话,那肯定不会错得离谱。要理解为什么现状如此,知道一些相
关历史会有所裨益。
我们先说说电影公司。开始的时候,电影公司对明星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们厌恶明星。很重要的一点是,电影最初只是风靡一时之物,就像当今的雅达利公司出品的游戏一样。没有人知道其未来会如何——或者说,是否真的会有未来。但就眼前情况来说,就算最贪婪的电影公司高管也会认为电影是极其有利可图的。
1896年4月23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而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产业的开端。这一天标志着第一家通过电影这种娱乐方式从公众那里赢利的电影院在纽约开张营业。到了1910年,全国共有超过9000家电影院在运营。
当然,当时的电影很短,大卫·格里菲斯(D. W. Griffith)在五年内执导了超过五百部“电影”。当时的电影不仅比现在的短,而且也比我们现今了解的电影要更简化。某一部早期的电影,其整个内容就是一匹马正在吃干草。拍这部有关马的影片的电影制作人接着又拍了另一部非常流行的影片——他的两个女儿用枕头打架的一些镜头。
观众们对此是无所谓的,他们喜欢去电影院。很明显,这些电影不是针对知识分子或上流社会的。当时的电影是给移民以及穷人看的,这些人希望去花费便宜的地方消遣娱乐。
而在电影早期蓬勃发展的十年时间里,没有出现明星。
演员们,通常是“正规”的演员们,羞于与这种新的媒介为伍。他们偷偷跑去新泽西工作,但仅仅是为了生计,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名字与所做的事沾边。此外,这不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工作:演员们还会被安排做其他的杂务事,比如清扫、做木工等。早期某位受女观众喜爱的男演员曾说过让他的雇主很惊讶的话,他在汇报工作时宣称:“我是一名演员,我要演戏,但我不想去搭布景、画背景。”而且,公众们很难在海量的短片里打捞他们喜爱的演员:在那个“投机无章”的时期,电影院每天都会更换放映的片子,哪怕是不多见的60分钟故事短片。
大量影片的产出最终导致了好莱坞的出现。所有大电影公司都向托马斯·爱迪生支付一笔费用以获得拍摄电影的权利:因为电影是他的发明,所以他应该从每一部电影获得报酬。
然而,对电影的大量需求导致了盗版公司的兴起,它们不支付上述费用。大的电影公司雇侦探来制止这种行为,将许多盗版公司驱赶到了尽可能远离纽约的地方。当然,好莱坞有利于拍摄电影的好天气。但是,除此之外,它位于纽约以西近5000公里的位置更便于开展盗版行为。总之物换星移,世事已变,诸如此类。
尽管非电影公司所愿,某些演员开始受到观众青睐。当然他们的名字还不为人们所知。如果你要写信给他们,你只能把你的影迷信寄给“那位有胡子的男管家”,或者“那位有着金色鬈发的女孩”。
即使一家电影公司有一位经常使用的演员,他们仍然不会把其姓名告诉观众。在那样的情况下,1910年在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影演员可能就是被称为“比沃格拉夫女孩”的那位,比沃格拉夫是签下她的电影公司的名字。
但当她的合同到期后,另一家电影公司将她签了过去。当然凭借着常见的优厚条件——更高的薪水,以及她的丈夫与她一起过来并且获得了一份属于他自己的导演工作合同——这些都是合乎当时标准的条件。而不那么合乎当时标准且改变了电影未来的条件是:这家新的电影公司同意推广她的名字。就这样,在1910年,一位有着弗洛伦丝·劳伦斯(Florence?Lawrence)这样动听名字的漂亮年轻女孩开创了美国明星体系的先河。
卡尔·莱姆勒(Carl?Laemmle,那个“拐走”劳伦斯小姐的高管)的同僚们当然对此不太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怕一旦观众真的开始认可演员,他们可能被迫要付给演员更多的钱。你可以批评早期大公司的做法不道德,你可以鄙视他们这种如同皮货商一样的行为。但是,他们可不笨。下面是就薪水问题发生的情况:
1912年:劳伦斯小姐成为当时薪水最高的电影从业者,其薪水在当年年底时达到了每周250美元。
1913年:玛丽·璧克馥(Mary Pickford)签下了周薪500美元的合同。
1914年:璧克馥小姐再签了一份上述周薪两倍的新合同。
1915年:璧克馥小姐再一次签了一份合同,这次的合同周薪为2000美元。
1916年:1 万美元周薪是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的薪水标准。此外另有15万美元的签约奖金。
1919年:大胖阿巴克尔(Fatty Arbuckle)成为史上第一位拿到100万美元年薪的明星,而且100万美元是底薪。
电影公司从那时起就喊出了同样的宣战口号:每次电影产业走向不景气时,他们就指出原因所在——明星的贪婪。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迄今为止最近的一次危机爆发要归咎于伯顿一家,他们二人分别为联合主演诸如《孽海游龙》(The Comedians,1967)和《涛海春晓》(Boom!,1968,即使片名加了感叹号也对提高票房于事无补)这样的片子而要了100万美元的酬劳。
序 幕
第一幕 真实的好莱坞
电影圈里的掌权者
在好莱坞做编剧
第二幕 我的职业生涯历险记
引言
《查利》和《化装舞会》
《地狱先锋》
《重点是……》
《复制娇妻》
《鹫与鹰》
《总统班底》
《霹雳钻》
《太空先锋》
《大饭店》
《遥远的桥》
第三幕 《虎豹小霸王》
布 奇
剧本里的“镜头废话”
一部西部片
剧本的弱点
剧本的长处
第四幕 《达·芬奇》
引 言
短篇小说
动笔之前
剧 本
创作交流会
接力赛
谢 幕
作品年表
出版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