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研究·第五辑》:
他13岁时,就真诚热情地投入反抗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参加了学生军,打着绑腿准备去参战北伐。他15岁创作了《新教子》,以表达他为国家民族尽力的志向。在日本的时候,他博览群书,以至诚之心,立志追求社会进步和一个新生、强大、民主、自由的“少年中国”。他曾发自肺腑地说:“我最爱的是真挚的人。我深信‘一诚可以救万恶’……”他写的“梅雨”一诗,真切地剖析自我,面对“浮嚣者多,真挚者少”的世况,人格公开,把自己无遮拦地示与他人。他对真善美的“忏悔”,给了他一个无悔的人生。
他至诚于艺术,在很早就认清自己的初衷之后,就无限热爱、忠诚、执着于他为之献身的戏剧事业。他当初自署为“中国的易卜生”,选择以艺术为民族国家服务,最后成为中国的“戏剧魂”。他至诚于祖国和人民,讲真话,实事求是,敢于向党和国家反映真实情况。他创作的《谢瑶环》《关汉卿》等剧作,都反映了他的家国情怀和赤诚之心。在他生命的任何一个阶段,不论在艺术和政治上有着什么样的变化与选择,他都至诚对待,全力以赴,践行理想。
在积贫积弱的中国,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艰苦生活的锤炼使他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与老百姓心心相印。在意志坚强、胸怀博大的母亲和为爱国和革命而牺牲的舅父培养下,他把“国气与民心融人了自己的灵魂之中”。早在1919年,他在日本时就积极参与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而后相继撰写了《平民诗人惠特曼百年祭》《诗人与劳动问题》等宣扬自由、独立、民主和民族精神的论文,歌颂劳动,呼吁创立无产阶级文化,“团结万国共患难同辛苦的劳动者”为他们的利益而战,因此他是我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毅然转向左翼文化阵线,全身心地投人为了劳苦大众的戏剧、戏曲、音乐和电影运动,以强烈的责任感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的心声。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他发出“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工作者都愿把他的艺术、甚至他的生命,贡献给抗战”,把戏剧当武器,把剧场当战场,让每一位观众举起救亡刀枪的呼吁。他为电影《风云儿女》所写的主题歌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音乐家聂耳谱曲在全国传唱,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斗的时代号角。后来,《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专门颁布了《国歌法》并在新《宪法》中再次确认,这是对田汉写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精神、忧患意识和英雄气概不朽作品的最高肯定。
他崇尚“命为生民立”,崇尚学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气节;他爱家人,爱朋友,把所有戏剧人都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对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有天然深切的同情。他倾尽行囊,接济朋友,大爱无我,为民呐喊请命。
老母亲易克勤含辛茹苦供田汉读了几年私塾,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国学功夫扎实。后来在长沙上师范时学了新学,特别是在日本的学习,使他打下了贯通国学西学的基础。早年,他热心做文艺批评家,剧作家,画家、诗人,但第一热心做的就是戏剧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