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一)新时代法治题材剧的多姿景观与“法律人”形象的“窗口” 功能
法治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在当代中国,作为取材于中国现实法律案件的法治题材剧,对时代社会各层面的涉猎广泛,对受众的影响力、渗透力不容忽视。国产法治题材剧创作中的刑侦题材剧、反腐题材剧曾经一度火爆,产生了一批质量较好的作品。但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通知,规定“涉案反腐题材的作品都不建议在黄金时段播出”“对于涉案剧中展示血腥、暴力、凶杀、恐怖的场景和画面,要大幅度删减、弱化和调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后,该类型创作基本退出了黄金档。2010年后,随着法治环境的优化、创作环境的宽松、电视剧市场的时代需求以及创作者的不懈探索,包括刑侦题材剧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这些剧目内容涉及公安、检察、法院、律政、司法、海关等多个领域,显现出强势回归的繁盛发展面貌。一方面,子类型不断扩充,刑侦题材剧、法庭题材剧、检察题材剧、律政题材剧呈现多点开花、多维创新的格局。它们虽然形态各异,故事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大都坚守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彰显了时代法治精神,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了英雄主义与浩然正气。另一方面,一批优质的网络罪案题材剧在媒介融合业态下也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作为法治题材剧的有效补充,这些诞生于互联网语境的网络罪案题材剧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凭借较为成熟的网络IP故事架构、独具特色的推理体语言以及较高的影像品质,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和网生代粉丝。
作为法治题材剧的表现主体,“法律人”镜像更像是透视中国法治文化建设、法律行业发展的一个窗口,它折射出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情感,能够引导人们理解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了解不同角度的事实争议、警惕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并思考善恶观、是非观,以及应该如何身体力行助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的合理与公平正义。“法律人”在中国法治文明和法律职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推动中国法治事业的全面进步,是流动的行业文化发展史,也是能够展示中国法律行业景观和法律知识的百科全书。法治题材剧通过塑造法律职业共同体彰显法律至上、尊重程序、团结合作、为民服务的现代法治精神和职业伦理,不仅能让观众体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抵牾等深刻主题,还能将其引向更深层、更细微化地对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荣辱观、情感观等多维度的思考,进而引领观众重新体认更高层次的生命承担、职业理想与精神信仰。
(二)“法律人”形象艺术呈现的喜与忧
毋庸置疑,新时代的法治题材作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叙事手段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法律人”形象,他们身上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现代职业伦理和时代法治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作品在表现这些“法律人”群体时运用了丰富的画面构图(动、静)和景别、景深、时空切换、音乐、影调、灯光、节奏、色彩等视听手段,并由此构成了法治题材剧多姿多彩的影像风格表征。可以说,新时代法治题材剧对“法律人”形象的塑造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
当然,客观来讲,法治题材剧中的“法律人”形象塑造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专业“硬伤”,并为内行和细心的观众所诟病,比如专业性不足、思想不深刻、娱乐性过强、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承载不够等。真正的“法律人”形象塑造,不应该包裹着爱恨情仇、钩心斗角、插科打诨的娱乐外衣,而应该是立体勾勒警察、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行业风貌和呈现法治精神、法律常识、职业伦理、行业规则的理想审美载体。回归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情、理、法的冲突所造成的人性困顿、人心挣扎及人情考验,必然是人物内心最深层的构成。因此,法治题材剧如何更好地通过“法律人”形象的艺术化呈现,深入表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内涵、精神价值与核心追求,进而实现对受众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式教化,是值得学界和业界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新时代环境中“华丽归来”的法治题材剧的“类型大家庭”不断扩充,律政题材剧、法庭题材剧、检察题材剧、网络罪案题材剧等多元化发展。与以前的法治题材剧相比,这些作品在人物形塑、叙事手段、视听影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创新和改观,也由此构成了本书研究的“大范围”。电视剧艺术是塑造人、表现人的艺术。法治题材剧以“法律人”职业共同体为载体,展示着中国波澜壮阔的法治建设进程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传递着法律行业最本质的精神信仰与职业理想,书写着现代“法律人”在多元矛盾冲突中面临的艰难选择与内心撕扯……“法律人”形象在艺术化呈现上既存在着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高品质形塑,也存在着泛情化、脸谱化、“审丑”等突出创作症结。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讨,笔者在法治题材剧大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锁定“法律人”形象为本书的核心研究对象,力图以以点代面的研究思路和小角度切入,来把脉和梳理新时代法治题材作品的创作全貌。
......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三、2010年以来法治题材剧发展概况
四、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第一章 “法律人”形象类型谱系及其审美表现
第一节 社会职能视域下的“法律人”形象构成
一、警察/法官/检察官系列:融媒体环境中的多元艺术呈现
二、律师/法学学者/法律顾问系列:市场化时代的多维人格想象
第二节 承担不同角色功能的“法律人”形象类型
一、运筹帷幄的指挥者
二、大智大勇的执行者
三、职责明确的助手
四、堕落迷失的阻挠者
第三节 艺术审美形态中的“法律人”形象类型
一、鲜明突出的扁形
二、纵向渐变的层递型
三、多维立体的圆形
第二章 “法律人”形象的建构策略
第一节 对比共构的群像特色
一、一超多强:“卡里斯马”的“光环”凸显
二、双雄联盟:双主角人物的互相衬托
三、多点交织:“犯中求避”的群像塑造
第二节 双线并行中的人物关系呈现
一、职业线中的深厚情谊与微妙关系
二、非职业线中的家庭危机与突围
第三节 渐变式/突变式的戏剧冲突营造
一、“高潮前置”+“戏核”事件展开突变风云
二、“串珠式”/“散点式”事件勾连渐变式小冲突
第三章 “法律人”形象的精神内蕴
第一节 正邪对峙中的正向价值彰显
一、现代法治精神及其启蒙价值
二、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追求
第二节 情、理、法、权冲突及其人文内涵
一、情、理、法博弈凸显精神格局
二、程序正义彰显现代法治精神
第三节 罪与罚的警示和教化作用
一、彰显“积恶余殃”警示意义
二、“悬崖勒马”的教化意义
三、勿行“法外正义”的深刻寓意
第四章 塑造“法律人”形象的影像风格及其审美追求
第一节 主旋律法治题材剧的“中正平和”美学风格
一、恢宏大气的庄严/崇高之美
二、内敛克制的惊险/悬疑之美
三、含蓄蕴藉的朴实/恬淡之美
第二节 律政题材剧的时尚化审美
一、都市空间镜像与人物造型“神话”
二、“都市梦”描绘与“治愈系”特色
第三节 网络罪案题材剧的奇观化审美
一、暗、黑、惊、奇的视觉风格
二、“社会派推理体”的人物语言风格
第五章 “法律人”形象塑造的缺失与反思
第一节 “法律人”形象塑造的缺失
一、“法律人”形象塑造的脸谱化
二、现实主义的偏离与真实性呈现的悖论
第二节 对“法律人”形象的文化反思
一、畸形消费与法治题材剧的“审丑”误区
二、原欲释放与“法律人”的情感泛化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1979—2009年法治题材剧中“法律人”形象塑造的发展流变
附录 2:论文的研究样本:2010年以来法治题材剧中“法律人”代表形象名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