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丁妮
本书是国内首部采用心理学视角系统分析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影像的学术专著,从技术原理、影像艺术创作、方法论、基本心理机制等多个角度揭示了虚拟现实影像这一新兴数字媒介与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VR影像是一种新兴的交互媒介,从技术开发到内容创作,再到作品体验和用户反馈,与用户体验、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章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原理,对VR媒介的三个关键特征—沉浸感、在场感和交互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第二章以全视角媒介VR影像为核心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与总结,首先,对VR影像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其次,从叙事特征、创作特征和节奏特征等角度对VR影像的内在属性进行了分析,分析VR影像作为一种新兴数字媒介所具备的独特性。
第三章从方法论的角度概述VR媒介的用户心理研究,不仅对基本心理成分进行了简要介绍,且概要介绍了心理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量表和问卷调查、行为分析及脑功能技术等,并从行为和脑功能机制两个层面对近十年来VR心理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第四章到第六章,对VR影像用户心理的三个重要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不仅从应用层面探讨VR影像的用户体验,基于实证调查构建了VR影像用户体验的三维分析模型,而且从内在心理机制层面,探讨了VR影像的情绪加工机制和认知加工机制。在情绪加工方面,通过对情感加工、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的研究,深入探讨了VR影像对用户情感的调节和影响;在认知加工方面,通过对认知过程、注意力分配、记忆表征等心理现象的研究,探讨VR影像如何塑造用户对环境、对象和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本书从学科方法论、理论分析、实证调查研究等不同层面对VR影像用户心理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是一部融合了心理学、戏剧影视学、数字媒体技术、传播学、脑科学等跨学科视角的学术专著,不仅从理论层面对VR影像的用户心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模型的建构,而且采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探讨VR影像与用户在情绪加工、认知加工方面的交互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VR影像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们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感知、注意、记忆、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过程。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心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VR交互影像,以提供更具沉浸感和引人入胜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虚拟现实对人类认知和情感的影响。通过研究虚拟现实对注意力、学习、决策和情绪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潜力和限制,开发出更有效的教育、治疗和训练应用。
前言
第一章 虚拟现实概述
第一节 虚拟现实技术
一、虚拟现实概念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虚拟现实系统类型
一、头戴式VR
二、桌面式VR
三、模拟器VR
第三节 虚拟现实的关键特征
一、沉浸感
二、在场感
三、交互性
第二章 虚拟现实影像:全视角媒介
第一节 VR影像发展现状
一、国内VR影像发展概况
二、国际VR影像发展概况
第二节 VR影像的叙事特征
一、VR影像的空间叙事
二、VR影像的叙事信息表达
三、VR影像受众的身份认同
四、VR影像的用户蒙太奇
第三节 VR影像的创作特征
一、剧情设计简短完整
二、场景设计元素丰富
三、视觉引导
四、声音定位
五、角色互动设计
第四节 VR影像的节奏特征
一、内外节奏合二为一
二、关键场景中节奏趋缓
第三章 VR用户心理:交叉学科视角
第一节 心理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用户心理研究方法及应用
一、用户心理研究方法概述
二、问卷调查方法与用户体验
三、眼动追踪技术与视觉注意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