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技术》:
海洋里有两种动物很特别,一种喜欢抓东西,抓住就不放,另一种喜欢吸附在别人身上,当免费的旅行家。前一种动物是章鱼,后一种叫鲫鱼。
章鱼长有八只脚,很长,好像八条带子,所以渔民们都叫它“八爪鱼”。别看章鱼叫鱼,其实和鱼不相干,它是一种贝类。它们喜欢器皿,平时喜欢藏在其中,吸附不出。人们经常利用它的这种怪癖,让它帮忙于活。
希腊的克里特岛,由于煤船经常在这儿装卸,海底堆积了厚厚一层煤。渔民们常常捉来章鱼,用长绳子拴住它们,丢到海里去。过一会儿,再把章鱼拉上来,这时每个章鱼都抱着煤块呢。
还有一则利用章鱼干活的故事。据说上世纪时,日本皇室一艘满载朝鲜贵重瓷器的货轮在日本海沉没。尽管知道沉船的确切地点,但潜水员没法下潜那么深,于是人们想到请章鱼来帮忙。他们把章鱼系上细绳投人大海,沉到海底。章鱼下到海底后,找到罐子,就抱住不放。随后,人们拉起绳子,瓷器就随着章鱼浮出来了。
章鱼的脚为什么如此有“力”呢?其实并不是章鱼的脚有力,而是它脚上的吸盘有力。在章鱼的脚上,长有强有力的吸盘,它靠吸盘来摄取食物。看过拔火罐吗?在火罐瓶里烧一点蘸油的纸或其他易燃物,然后盖在人体的背部或其他位置,当火罐内的燃烧物消耗了罐中的氧气时,罐内外会产生压力差,火罐就牢牢地吸在人体上了。章鱼的吸盘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章鱼是利用肌肉收缩排出吸盘内的水,造成吸盘的压力差而产生吸力的。章鱼吸盘的吸附能力很强,有时甚至能吸住比自己体重大20倍的煤块。
科研人员根据章鱼吸附东西的原理,制成了真空起重机。这种起重机用的是吸盘而不是吊钩。工作时像章鱼一样,把装有吸盘的吊臂对准起吊物的光滑部位,就能牢牢地“吸”住物体。用这种起重机,可以吊起重30吨的水泥预制板。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也经常看到利用章鱼吸盘原理制作的小玩意或小把戏。比如“真空吸盘式”塑料挂衣钩,只要把它往玻璃或平整的木板上一按,挤出盘内的空气,就能牢牢地吸在上面。小小的挂衣钩可以挂住一件大衣呢。
鲫鱼身体较长,头部宽而扁,“后脑勺”长着一个椭圆形的吸盘,盘边有锯齿状的褶皱,像一枚图章一样,因此人们叫它鲫鱼,它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南海和非洲的沿海一带。
鲫鱼最喜欢用头上的这处吸盘把自己“印”在鲨鱼、鲸、海豚、海龟甚至轮船的底部,免费畅游海洋世界。鲫鱼尤其爱鲨鱼这个特殊“旅游包车”,因为不但可以白坐,还可以狐假虎威,免遭大鱼的袭击,而且还可以分得鲨鱼吃剩下的残汤剩水。对于鲨鱼这个庞然大物来说,鲫鱼这个小东西吸附在它身上,既没好处,也没坏处,也就懒得理它。
章鱼的爱好是抱器皿,鲫鱼的爱好是“攀附权贵”。人们利用章鱼打捞东西,利用鲫鱼可以“钓鱼”,因为鲫鱼吸附在附着物上很牢固,不容易“撕”下来。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现古巴的当地人就用鲫鱼来捕获大鱼。他们在鲫鱼的尾巴上系上一根长绳子,当鲨鱼或金枪鱼出现时,就把鲫鱼放人海中。鲫鱼一下海,就找到了“攀附”对象,于是渔民们把绳子拖回,就“钓”住了鱼。这种捕鱼方法,现在在我国的南海沿海、加勒比海等地仍为渔民所采用。
鲫鱼的吸盘为什么会牢牢地吸附在附着物上呢?
鲫鱼的吸盘中间有一根纵条,将吸盘分隔成两块,每块都有规则地排列着22对—24对软质骨板,这些骨板可以随意竖起或倒下,它的周围是一圈富有弹性的皮膜。贴着附着物时,软质骨板就马上竖直,挤出吸盘中的海水,使整个吸盘形成许多的真空小室。借助外部大气和水的巨大压力,鲫鱼就牢牢地“印”在附着物上了。
看来,章鱼和鲫鱼的吸盘虽然长的部位不同,结构不太一样,但吸附的道理都差不多。
根据鲫鱼的吸盘原理,荷兰科学家发明了“吸锚”这种工具。一艘大型海轮只需要十几个吸锚,就能安全地锚定在大海上。利用这一原理仿制的人造吸盘可以用于打捞海底沉船或其他大物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