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隋朝四十年:一个比肩大秦帝国的伟大王朝》: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得势之后的宇文护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天王宇文觉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宇文护废杀,宇文护又拥立了宇文毓为帝,这就是北周明帝。同样不过三年时间,宇文护又废杀了北周明帝宇文毓,拥立了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
在这几年时间里,西魏、北周政坛上风云变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宇文护的权势极大。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宇文护向杨家伸出了橄榄枝,试图拉拢杨坚成为自己的羽翼,封其为右小宫伯,这也是杨坚人生中的第一个被朝廷任命的官职。
宇文护要拉拢杨坚的意图十分明显,这让杨坚极难决断,因为宇文护的拉拢相当于是让自己在皇帝和宇文护之间做出选择。也正因如此,这份右小宫伯的职务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职务的主要工作就是宫廷宿卫,换句话说,如果杨坚选择了站在宇文护这边,就要负责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并汇报给宇文护。
杨坚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无论站在哪边,他都觉得不合适。于是,杨坚向自己的父亲杨忠请教该如何决断。杨忠只是冷静地对杨坚说:“夹在两个婆婆之间,是很难做媳妇儿的,你不要去!”
杨坚听完茅塞顿开,现在局势未明就轻易站队,说不好会为以后留下祸患。现在是宇文护的天下,但他多行不义,不得人心,如果跟着宇文护,那就是同流合污。当然,也不能站在皇帝这边,那样只会招来宇文护的打击报复,可能立刻就会大祸临头。于是,杨坚选择了揣着明白装糊涂,两边都不帮,两边都不站队,同两边都保持若即若离,说白了就是和稀泥。
就这样,杨坚接受了朝廷授予的右小宫伯的职位,但是他却拒绝接受宇文护所安排的监视任务。杨坚这样的态度,宇文护当然很不满意:我给你安排职务,就是要你追随我,替我完成任务,你可倒好,接受了我的好处,却不帮我办事。
宇文护怎么想怎么不乐意,但是发出去的任命书就像泼出去的水,收是收不回来的,而且其父杨忠毕竟也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位高权重,这个面子不能不给。于是,宇文护只能忍着这口气,没地方出气,他就处处给杨坚穿小鞋,并且不再升迁杨坚的职务。就这样,杨坚在皇宫宿卫的职务上一干就是八年,从公元557年到公元565年,从17岁到25岁,杨坚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在了这个职务上,其间只是从右小宫伯改任为左小宫伯,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动。
在担任皇宫宿卫的八年,杨坚被当时的皇帝,同时和自己还是连襟(都是独孤信的女婿)的北周明帝宇文毓注意到了。宇文毓比杨坚大七岁,宇文毓发现杨坚气度不凡,于是就找来一个叫赵昭的相面术士,让他去给杨坚相面。
有趣的是,赵昭给杨坚相完面之后,对宇文毓说:“杨坚最多只能做个柱国。”但是,在私底下,赵昭却对杨坚说:“你日后会成为天下之主,但是必须要杀很多人,你一定要记住我今天的话。”
《周书》和《隋书》中,记录着很多关于杨坚奇异面相的文字,尤其是先后有多位相面的术士给杨坚相过面。这其中,赵昭给杨坚的这次相面,是第一次指出杨坚日后会称帝,这对杨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暗示,这次相面对杨坚日后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就在杨坚郁闷的时候,一个新的任命下来了,杨坚被晋升为大将军,出任随州刺史。毕竟北周是一个恩荫社会,杨坚作为十二大将军的儿子,一直担任一份皇宫宿卫的工作,怎么着也不合适。
在随州,杨坚又遇到了一个对他心路历程造成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个人叫庞晃。
杨坚所赴任的随州,属于襄州的治下,当时的襄州总管是宇文直,杨坚在赴任的路上,照例要登门拜访宇文直。宇文直是宇文泰的小儿子,是宇文邕的胞弟,按理说他应该站在皇帝这一边,但他却成了宇文护的铁杆亲信,也成了宇文护身边的大红人。可想而知,宇文直根本不把名不见经传的杨坚放在眼里,甚至懒得搭理杨坚,直接给杨坚吃了闭门羹。
然而,杨坚的到访却让一个人注意到了他,那个人就是庞晃。庞晃以回访的名义亲自拜访了杨坚,二人相谈甚欢。庞晃对杨坚说道:“杨公相貌非常,未来定是九五之尊,发达之后,可千万不要忘记兄弟我啊。”杨坚连忙回笑道:“兄弟你怎么能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
就在此刻,屋外一只雄鸡突然高声呜叫。见此情景,杨坚对庞晃说:“兄弟你听,外面有鸡叫,你来射射看,如果一箭射中,我就信你的话,他日我富贵之时,你就以此为凭证来找我。”庞晃听后,自是高兴,弯弓搭箭,“嗖”的一声,冷箭射了出去,直直射中屋外的那只雄鸡。杨坚见此,哈哈大笑起来:“看来真是天意如此啊!”二人又是一番把酒言欢。临别之际,杨坚还特别赠送了两个丫鬟给庞晃,两人的交情自此也更加亲密了。
随州的这次“奇遇”,再一次给了杨坚强烈的心理暗示。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杨坚对这种“大逆不道”之语,是欣然接受的态度,说明他从这个时候起,就有了觊觎大位的野心。
很快,杨坚就被调回了长安。回到长安,正值母亲吕苦桃病重,他索性辞去了所有职务,专心守护在母亲身边。杨坚这么做,一是为了给母亲尽孝,二是避免宇文护的猜忌。
出人意料的是,杨坚的孝行却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他成了京城长安尽人皆知的大孝子,成为当时的道德模范。如此一来,杨坚再次成为宇文护的眼中钉。
宇文护咽不下这口气,便想尽一切办法去加害杨坚。这时有一名叫侯伏侯寿(鲜卑复姓侯伏侯)的将军突然站了出来,极力劝阻了宇文护,宇文护这才罢休。
回到长安三年之后,父亲杨忠病逝,杨坚便承袭了杨忠随国公的爵位。多年的宦海沉浮,已经让杨坚对北周王朝的政治动荡有了深刻体会,对权力的欲求也愈加强烈。这个时候,他开始主动寻求术士给他相面,一个叫来和的术士再次指出杨坚有称帝之相。这一举动也说明,杨坚已经开始为自己夺取天下谋划、造势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