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驅逐胡元,混一寰宇,東至遼海,西盡酒泉,延袤萬里。中間漁陽、上谷、雲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靈武、皋蘭、河西,山川聯絡,列鎮屯兵,帶甲六十萬,據大險以制諸夷,全盛極矣。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專命文武大臣鎮守提督之,又以山西鎮巡統馭偏頭三關,陝西鎮巡統馭固原,亦稱二鎮,遂爲九邊。弘治間,設總制於固原,聯屬陝西諸鎮;嘉靖初,設總督於偏、同,聯屬山西諸鎮,又設總督於薊州,聯屬遼東鎮戍,益嚴密焉。
然自大寧未棄,遼東、宣府、大同勢相連屬,自偏頭關逾河,跨西北,大虜之警,守在東勝,河套之南,又有榆林,實相犄角。後棄大寧,移置都司於保定,而宣府、遼東勢始分矣。正統以來,有司又失守東勝,大虜仍得逾河,而偏頭關迤西遂有河套之虞。因循既久,有司又不肯以時巡套,東勝之鎮併近内地,形勢愈弱。於是所賴以衛京師、防邊虜者,不過遼東、宣府、大同、榆林四鎮而已。
夫四鎮所領各堡,亦有精壯,苟足其糧餉,守備等官勤加巡哨,爲之牽連援救,自足以各守地方、督率耕牧,從古備邊之道也。今則撫臣假調操以自固,將帥假按伏以爲奸,攻守無策,而偷惰相襲,文法太密,而巧避益多,斥堠不立,而勇敢未倡,功賞不明,而激勸每爽。地方屢失,糧餉屢乏,實此之故矣。今惟痛革其弊,堅壁固守,勤加巡哨,爲耕牧長計,而無狃近利,乃可爲也。其治蠻夷之道,則在率土著良民,得以自相守望,一或不支,爲之連屬附近地方策應之。如湖廣之永靖、廣西之狼兵,置之不復徵調。民足相死,兵不毒民,無貪功之文臣,無貪利之武將,則邊鄙晏然矣。
导读:艺术视野中的《九边图》
九边总论
九边全图
壹·辽东镇图
贰·宣府镇图
叁·大同镇图之一
肆·大同镇图之二
伍·山西镇图
陆·榆林镇图
柒·宁夏镇图
捌·固原镇图
玖·甘肃镇图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