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夫人的皮箱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藏文物中,有一个长51厘米、宽31厘米、高15厘米的小皮箱。1933年,吉鸿昌的夫人胡红霞曾用这个小皮箱给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运送过武器,小皮箱见证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历程,也见证了吉鸿昌夫妻间的深厚感情。1986年9月24日,吉鸿昌的女儿、天津市政协委员吉瑞芝把小皮箱捐赠给筹建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吉鸿昌(1895—1934年),原名吉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吉鸿昌家境贫寒,青少年时期曾在一家杂货行做过学徒,饱受欺压,深悉民间疾苦,很早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决心。1913年人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军中逐步由士兵升到师长。西北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任第21军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30年4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急调吉鸿昌率部进入潼关,参加讨蒋战争。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不久,他被蒋介石派往潢川、光山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1931年,因反对国民党“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吉鸿昌被蒋介石革除军职,强令出国“考察实业”。他与夫人胡红霞准备启程之际,突然接到九一八事变的消息,顿时怒火中烧,致电蒋介石,要求留在国内率军抗日,但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吉鸿昌于9月23日携夫人一起离开祖国。临行前,他眼含热泪对送行的部下说:“我是个军人,国难当头,不能打日本,却要远走高飞,心里非常难过。”
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吉鸿昌闻讯,立即结束5个月的欧美“考察”,回到祖国,积极参与冯玉祥等组织的抗日活动,准备收复失地。经过精心筹划,1933年5月26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冯玉祥任总司令。抗日同盟军于6月中旬在张家口召开军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同盟军的纲领等决议案。会后,冯玉祥任命方振武为抗日同盟军北路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北上迎击日、伪军。
抗日同盟军成立初期,为了解决人多枪少、武器弹药缺乏的问题,吉鸿昌变卖天津的家产,买到200多支枪。这些枪支怎样才能运到张家口呢?他同旧部多方联络,用“满洲铁路汽车公司”的汽车将枪支运到张家口。长枪运到了,还有几支短枪藏在家中,吉鸿昌联络在天津的夫人,让她想尽一切办法将这几支短枪亲自送到张家口。
胡红霞把几支短枪装进小皮箱,上面盖上吉鸿昌经常用的毛毯。为保证安全,胡红霞便请妹夫当保护人,她还随身带了些金条,以防不测。
一路还算顺利,但到河北宣化一个关卡时,检查人员提了提箱子发现很重,要求开箱检查。胡红霞推说箱子里全是书籍,开箱之后怕搞乱了。关卡人员见他们迟迟不肯开箱,试图用刺刀撬开皮箱的盖子,胡红霞立刻把早已准备好的金条塞了过去。关卡检查人员看到金条,立刻放行。箱子被敌人用刺刀撬过的痕迹至今犹在。胡红霞过关后,吉鸿昌派人接应,顺利抵达张家口。
抗日同盟军得到共产党人的大力帮助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发展很快,一度发展到10万人,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地,在长城抗战中立下不朽功勋,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赢得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誉。但是,国民党政府对抗日同盟军采取软硬兼施的破坏政策,军事上调集大量兵力进行“围剿”,政治上对冯玉祥部下拉拢和分化。冯玉祥在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被迫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离开部队。方振武、吉鸿昌率领受中共影响的一部分部队继续斗争,在北平近郊遭到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因众寡悬殊、伤亡惨重、弹尽粮绝而失败。
P2-3
前言
第一部分
吉鸿昌夫人的皮箱
档案记录的民先队西山培训
宋时轮率部挺进平西用过的手枪
挎包见证宋邓支队跃马平西
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印章
房涞涿联合县委书记读过的毛泽东著作
小铝碗见证八路军战士击落日机
晋察冀兵工厂的石碾子
晋察冀军工部的几件家什
萧克在马栏村用过的木箱
记录冀热察挺进军历程的报告手稿
笔记本记录的一段抗战史实
神枪手团长白乙化的手枪
白乙化的《备忘录》
平北昌延联合县县长的墨盒
八路军攻打平谷城的真实报道
粮袋主人的抗日故事
一封信见党政干部品格
文件袋见证平北骑兵大队发展
一封信见政工干部的胸怀
晋察冀军区的一张委任令
李中权的马褡子
刘道生的望远镜
小箱子诉说军民鱼水情
一枚印章的传奇
崔月犁使用过的自行车
战利品日军毛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手稿
一个硝烟浸染的皮夹
地雷见证人民战争
老照片里的人物故事
书札里的烽火岁月
第二部分
宋哲元的指挥刀
石砚尽显佟麟阁“儒将”风采
通俗说唱《赵登禹南苑殉国》
抗战名将冯治安的遗物
卢沟桥抗战中的连长
《大刀进行曲》中描写的大刀
南苑战役中的无言见证
被子弹洞穿的钢盔
南苑保卫战中的军训团
宛平县县长王冷斋的诗集
纪念册记录北平突围
第三部分
北大学生函请一律参加学生军
昌平南口学生的抗日疾呼
《反日专刊》与北平中学生抗日主张
东北中学流亡学生的不屈抗争
北大学生南下示威专刊
反帝大同盟的传单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救国旬刊》
北平学联的抗日救亡宣言
一二·九运动与《告全国民众书》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宣言
北平学生抗日救国示威团传单
清华大学与湖南合作办学始末
《良友》画报记录的卢沟桥事变
《伦敦新闻画报》与北平抗战
永恒的图文和失踪的作者
记载谢振平殉国的一组档案
国民抗日军的红蓝袖标
捣毁北平河北第二监狱的档案记载
漆园村村民保存的刺刀
白塔寺《感文》控诉日军暴行
北平学生移动剧团的两本日记
清华学生杨式德《湘黔滇旅行日记》
为抗战牺牲的清华校工阎裕昌
抗日模范村——房山马安村
马栏村抗日第零零壹号“光荣纪念证”
英雄母亲邓玉芬的劳动生活用品
枪击日本天皇特使事件档案
毕业证书见证家国情怀
人民第一堡垒焦庄户的地道战
焦庄户民兵的牛腿炮
一双军鞋见证兵民是胜利之本
平谷民众的红色账簿
飞机残片见证中美合作抗日
齐白石的《七鸡图》和民族气节
《四世同堂》手稿见证老舍“玩命”
西南联大学子卢少忱的报国志
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