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元大都的社会生活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9665843
  • 作      者:
    张双智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史料丰富确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课题通俗化成果,既言之有据,又归纳总结使之通俗易懂。
2. 元代珍稀图片:元帝后半身像,元代狩猎、货郎图及其他各类元代生活图片。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双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边疆民族史,在《清史研究》、《中国藏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出版《清代朝觐制度研究》专著,编辑整理《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等大型史料汇编。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举行朝会大典的金銮殿安设皇宫和百官坐床与大酒瓮,这是我们在现存的明清宫殿(例如故宫的太和殿和沈阳故宫的崇政殿)是见不到的,一般人也是很难想象的。因为汉族文化传统里,女人是不能参政的(武则天称帝是例外),后妃都是住在后宫,不能在金銮殿有坐床,不能与百官共同参加典礼。即使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专政,也只能是“垂帘听政”。凡遇朝会典礼,听百官奏事,坐在皇位宝座上的仍然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只能坐在悬挂的珠帘后面指手划脚,通过太监传话,而不能直接面对群臣,更何况在大殿中与文武百官同设坐床呢?而文武百官面见皇帝只能下跪叩头,奏事时要低头面地,不能直视皇帝,怎能想象在皇帝宝座附近设座床呢?在朝政大殿放置大酒瓮,在汉族传统文化中,在一般人想象中,更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实,这在元代很正常,是保持蒙古传统习俗。在蒙古创业初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不仅和男人一样放牧牛羊,也和男人一样骑马打仗。建立元朝前后,皇帝的正妻(皇后)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成吉思汗与共创大业的弘吉刺部约定,皇后必为该部之女,意为共同创业,共享天下。所以正妻政治地位很高,对朝政有重要发言权,在各种重要的朝会典礼,都要与皇帝共同出席。所以朝政大殿的皇帝宝座旁,一定要安设 皇后宝座。另外,从成吉思汗开始,以争夺天下为家族大业,重大事务都要召开宗王会议(实质是家族会议)。每次大战胜利之后,都要举行盛大宴会,召集诸王、大臣欢饮庆祝。而且是按蒙古包习俗,坐在坐床,欢宴很长时间。大都官殿建成,也明确了君臣名分,但这种习俗仍旧保留。因此,在朝会大殿安置皇后和诸王、大臣坐床。忽必烈时期到过大都皇宫的欧洲人马可波罗,也曾经特别注意了这个习俗,并把它记录下来,在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第87章写道:“大汗开任何大朝会之时,其列席之法如下:大汗之席位置最高,坐于殿北,面南向。其第一妻坐其左。右方较低之处,诸皇子侄及亲属之座在焉。皇族等座更低,其坐处头与大汗之足平,其下诸大臣列坐于他席。妇女座位亦同,盖皇子侄及其他亲属之诸妻,坐于左方较低之处,诸大臣、骑尉之妻坐处更低。各人席次皆由君主指定,务使诸席布置,大汗皆得见之,人数虽众,布置亦如此也。殿外往来者四万余人,缘有不少人贡献方物于君主,而此种人盖为贡献异物之外国人也。”
对于大明殿放置大酒瓮,马可波罗也注意到了,同样记录在他的书中(同前),而且很具体:“大汗所坐殿内,有一处置一精金大瓮,内足容酒一桶。大瓮之四角,各列一小瓮,满盛精贵之香料。注大瓮之酒于小瓮,然后用精金大勺取酒。其勺之大,盛酒足供十人之饮。取酒后,以此大勺连同带柄之金盏二。置于两人间,使各人得用盏于勺中取酒。妇女取酒之法亦同。应知此种勺盏价值甚巨,大汗所藏勺盏及其他金银器皿数量之多,非亲见者未能信也。”
同时,他还记录了在大明殿亲眼见到的趣事:“每殿门,尤其大汗所在处之殿门,有大汉二人持杖列于左右,勿使入者足触其阈。设有触者,立剥其衣,必纳金以赎。若不剥衣,则杖其人。顾外国人得不明此禁,如是命臣下数人介之人,预警告之,盖视触阈为凶兆,故设此禁也。但出殿时,会食之人容有醉者,罚之则不如入门之严。”
此事在元代文献也有记载,不过大汉所执并非长杖,而是“劈正斧”(可能是因形似而误,或是翻译之误)。这值殿大汉是特选的,《辍耕录》卷一:“国朝镇殿将军募选身躯长大异常者充。凡有所请给名曰‘大汉衣粮’。年过五十方许出宫。”长柄安玉斧头的“劈正斧”是当时的重要仪仗之一,《辍耕录》卷五:“劈正斧以苍水玉碾造,高二尺有奇,广半之,遍地文藻灿然,或曰自殷时流传至今者。如天子登极、正旦、天寿节,御大明殿朝会时,则一人执之立于阶下,酒海(即前文所说大酒瓮)之前,盖所以正人不正之意。”(即纠正违
反朝正制度的行为)这里说的比较简略,《元史·礼乐志》对每种朝会劈正斧应处位置,有详细,具体规定,很繁琐,此处从略。
按照元朝制度,各种朝会结束之后,必于大殿举行宗亲、大臣宴会。所以大酒瓮装满酒供痛饮。“黄金酒海赢千石,龙杓梯声给大筵。殿上千官多取醉,君臣胥乐太平年。”——张昱《辇下曲》的这首诗,生动记述了当时情景。盖因元朝各种朝会均按历代王朝仪制,而“朝会燕乡之礼,多从(蒙古)本俗。”(《元史·礼乐志一》)大明殿这些设置,正是根据蒙古旧俗而形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皇宫生活面面观 多民族文化融为一炉的皇宫——以神奇的大明殿为例
崇奉喇嘛教(藏传佛教) 朝会与燕飨 出巡上都
游皇城 狩猎与演武 占卜与消灾祈福习俗 帝后葬礼与祭祖 鲁班天子与十六天魔舞 揭开后宫帷幕 刀光血影的政权角斗场 第二章 大都芸芸众生相 一官二吏 三僧四道 五医六工 七猎八民 九儒十丐
十种人之外的其他人户 第三章 严重对立、难以共存的两个社会
民族歧视,吏治腐败,造成严重对立的两个社会
元大都两大社会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阿合马被杀事件
元大都在激烈的社会矛盾中变成瓦砾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