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地灵人杰都江堰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218166896
  • 作      者:
    缪英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缪英,四川阆中人。生长于山野,始终有颗向往自由的心。曾任《拉萨晚报》记者、编
辑,作品散见于《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人民代表报》等。现供职于都江堰市融媒体中
心,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家协会理事。
展开
精彩书摘
  《地灵人杰都江堰》:
  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故土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注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一个优秀的作家还应该时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求知欲……这些,从作家黎民泰身上可窥一斑。
  黎民泰,都江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当过教师、报社记者,现任者B江堰市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锦绣》《温柔陷阱》,中篇小说《妖绿》《l945年的湖》《无处潜伏》《川流不息》等。其中,《妖绿》获成都市第六届“金芙蓉”文学奖,《锦绣》获成都市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巴金文学院第十三届“诺迪康杯”文学奖。《川流不息》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
  著名作家阿来这样点评他:“文学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作家的‘文学故乡’从历史和生活中抠出来,以一种立体的形象和突显的高度展现在读者面前。黎民泰通过《川流不息》的创作,做到了这一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那时我们井福街有不少店铺,酱油铺、小食铺、茶叶庄、裁缝店,形形色色不下20家,可每天早晨,都是李家卖水人的吆喝声在长长的街巷和长长的寂静中第一个响起。他的声音又响又亮,就像雄鸡报晓似的唤醒了井福街上所有的人。”《无处潜伏》中,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旧时井福街的画面,读来生动而美好,特别是卖水人卖的泉水清冽甘甜,让人不禁想掬一捧饮。当读到孩子们模仿卖水人的喊声时,“我们就全都停住了游戏,猛吸一口气憋在胸腔里,定定地看着他的嘴巴。待他刚一张嘴喊出一声‘卖水喽——’,我们就将憋在胸腔里的气息喷吐而出,紧跟着他吼一声,他再喊,我们再吼。”这段描述,让孩子们的顽皮形象跃然纸上,也不知道唤醒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其实,作者的童年充满坎坷。
  1962年出生于崇义乡下的黎民泰,1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外婆、妹妹4人相依为命。1976年,14岁的他初中毕业,可当时初中升高中需要推荐、政审,因为父亲当过几天国民党兵,黎民泰与高中无缘。只能回家务农的他,从年初的正月初三一直干活要干到年尾的腊月二十九。艰辛的土地劳作,让年少的黎民泰心中有了隐秘的渴望:“农活太重压得我长不高,以后老婆都讨不到咋办?要摆脱这种命运!”
  拼命读书成为他唯一的爱好和渴望。当时的农村想要看书却很难找,有一次黎民泰发现邻居家曾经有人教过私塾,家里竟然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甚至还有《春秋列国》等藏书。这发现让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点煤油灯又太贵,家里昏黄的电灯瓦数小,他就索性搬张凳子坐到饭桌上凑近电灯看书。后来,跟着师傅学泥瓦匠,发现工地上的水泥瓦片上竟然粘着报纸,他就将水泥瓦上的报纸揭下来,放在床边,就这样,他读到了很多有趣、有意义的文章。“我的眼睛就是在那时整近视的,现在,开车戴副眼镜,看书戴副眼镜。”虽然,曾经的夜读经历导致黎民泰眼镜近视,但也正是那段阅读时光,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78年恢复高考时,黎民泰与母亲定下君子协定:“只给我两个月时间,我考不上就安心当农民。”当中等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地头的时候,他正在田里打谷子,“我扔掉谷子,一趟子就跑回家了,把脚洗得干干净净,换上母亲给我做的新布鞋。心想,老子从此不得当农民了,心里不知道有多得意、骄傲和自豪。我心里有了另一个愿望——当作家。”回忆到这里,黎民泰笑了,笑那个小小少年曾经的“宏愿”终于实现了。
  记者生涯成就了他
  作为前辈,黎民泰曾经在都江堰报社工作过4年,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至今,他仍感念《都江堰报》这个平台,曾经和马及时、王国平、宋刚在一起工作的经历念念难忘,诸多趣事,记忆犹新。
  中师毕业后的黎民泰被分配到蒲阳某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当朝九晚五的工作满足不了他的好奇心的时候,1993年,他和当今许多年轻人一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一趟西藏。20世纪90年代的西藏还保留了最初的纯粹和原始,面对雪域高原的一块石头、一株草,他都带着深深的敬畏。“藏文化是在天空飞翔的文化”,他这样评价,所以现在他经常跑阿坝、康定,期望通过这样的一种亲近方式来探索更多民族的文化奥秘。后来他还停薪留职当过商人,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对人性、对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所以,当他2000年进入都江堰报社时,正是年富力强,文学创作井喷的时候。
  进入报社后,黎民泰如鱼得水,创作了大量关于都江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作品‘。其中比较满意的作品有《都江堰“二五叛乱”纪实》,当时他收集整理了大量史料,以纪实的手法创作了10篇报道,为大家还原了历史真相,也探究了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当记者问曾经和黎民泰一起共事的同事对他是何印象时,同事脱口而出:“很好耍,幽默。”回忆起曾经在报社的经历,黎民泰用了“拼命”一词:“该写稿的时候拼命写稿,每逢五一、十一长假,就要增加版面,要加班写稿、改稿,我们绝不含糊。但是,该休闲的时候我们也拼命玩耍,喝茶、聊天、唱歌等。”当时《都江堰报》受众很广,机关干部、教师职工,就连景区的工作人员都喜爱阅读。“当时,我去景区都‘刷脸’,我说我是都江堰报社的黎民泰,立马通行无阻。”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