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铁路与中国转型
0.00     定价 ¥ 8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214277930
  • 作      者:
    [德]柯丽莎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柯丽莎(Elisabeth Köll) 美国圣母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在德国波恩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接受本科教育;罗德学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科大卫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商业史、社会经济史,尤其关注各式机构在中国近代国家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著有《从纱厂到商业帝国:近代中国区域企业的兴起》(From Cotton Mill to Business Empire: The Emergence of Regional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3)和《铁路与中国转型》(Railroa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9)。


译者简介

金毅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亚洲都市主义研究组博士后研究员。城市研究者、铁路旅行爱好者、铁道翻译员。译作有《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横跨欧洲的快车》等。


展开
目录

目录

导论

铁路作为机构

对中国铁路史的研究

各章概要

第一部分竞争性利益与铁路建设

第一章技术与半殖民合资企业

铁路知识与知识转移

津浦线

绘制空间地图

征地

铺轨

总结

第二章民国早期的管理转变

创建国家管理框架

权威与语言

账目和轨道上的混乱

线路管理

铁路大院与工作场所

总结

第二部分市场与社会空间中的铁路

第三章在市场中运送货物

货物运输与农业商品

连接:物流公司

商业规章和征税

商业枢纽与全球联系

总结

第四章运送旅客,传播观念

旅客运输

铁路时间与纪律

连接:旅行服务

铁路旅行纪实与虚构

总结

第三部分国家的制造与破坏

第五章铁路的专业化与政治化

技术教育与科层生涯

工程职业化

劳工组织和关系

铁路愿景

总结

第六章危机管理

战争与战略破坏

日本占领下的工作场所

铁路作为经济生命线

战时流动:难民与返乡者

总结

第四部分走上社会主义的轨道

第七章战后的重组与扩展

管理巩固和党的整合

经济恢复和技术援助

军事队伍

能干的引擎:铁路作为社会主义隐喻

总结

第八章不断革命与持续改革

人口流动与“大跃进”

服务“文化大革命”

铁路局堡垒

铁路改革和高速铁路

总结

结论:中国铁路系统的遗产

附录A:津浦铁路组织图,约1929年

附录B:中国主要国有铁路收入(千元每英里各线),1915—1935年

附录C:中国主要国有铁路运输的货物(元每吨),1915—1935年

附录D: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数量,1918—1935年

附录E:中国主要国有铁路分票等和类别的旅客平均旅行距离(公里),1918—1935年

附录F:1937年10月18日—12月31日由汉口经火车运往广州并继续运往香港用于出口的货物(吨)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