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做中国人——楼宇烈清华《君子》演讲实录
0.00     定价 ¥ 5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20732529
  • 作      者:
    楼宇烈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楼宇烈先生与梁启超先生之间一场跨越百年的君子对话。2023年2月23日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

★楼宇烈先生是一位受到官方和民间欢迎的北大教授,不仅多次给省部级领导干部做讲座,而且被北大学生称为“最受欢迎的国学讲座教授”。

★近年来市面虽不断有楼先生的新书问世,但基本都属于编者对旧文进行整理,内容重复性很大,本书所收内容则包罗了自2014年到2022年12月的讲座。

★楼宇烈先生现已88岁高龄,2022年12月线上讲座之后,基本已谢绝公开活动,本书的结集极为难得。


展开
作者简介

楼宇烈,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祖籍浙江嵊县。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教授、博导,清华园里读经典主题文化活动总顾问,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学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虔诚守护者。主要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宗教研究方法讲记》《中国的品格》《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2016年底出版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获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十佳图书(2017年)。


展开
精彩书摘

做中国人(代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又逢清华“君子的节日”活动,邀请我来做一个演讲,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做中国人”。其实这个题目对我来讲,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今年徐林旗老师跟我商量,说要把我多年在清华君子论坛的讲话,整理出版,书名定成什么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定为《做中国人》,徐老师也很赞成。后来我把这个想法跟很多朋友交流,大家都很赞成。那么,为什么我说这个题目沉重呢?在座的可能会想:做中国人?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生长在中国,为什么还提出“做中国人”这样一个题目来呢?我们近百年来,一直向西方学习,可以说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推动了我们国家多方面的文化发展;但是,我们很多人也丢失了中国心,我们有一点开始不像中国人。所以,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非常严重的问题。文化的自信、文化的主体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显著标志,文化首先体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里面。

我们现在是怎么穿衣服的呢?你穿的衣服,我穿的衣服,还是中国的衣服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啊。我们现在的婚丧嫁娶,都以西方为典范,慢慢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丢失自己民族的礼仪、服装和风俗特色,其实是一件很令人难过的事。比如说我们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礼服问题,我记得清华的彭林教授曾经提出来,需要改革我们现在所穿的毕业礼服,认为这样的服饰的样式是完全西方的,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的服饰。多年来,也有人尝试过设计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位服,但至今我们仍然穿的是西式的。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有源远流长的服饰传统,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为什么不选择我们中华民族的服饰,或者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设计,从而形成有我们中国特色的学位服呢?中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对照现在的现实状况,我们心里不由得不难受。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婚礼。中国传统上是以红色为喜庆,所以过去的婚服以红色为主色调,而白色用作丧事。我们现在的婚礼,特别是女性,穿的多是白色的衣裙、婚纱,与传统的理念风俗正相反,还有中国的特色吗?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其实,我们要走向世界,就要拿出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我一直讲,这句话很重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要误以为走向世界,就是和世界一模一样,就是迎合现代潮流;相反,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意义。我们要好好地思考,因为我们有自成一体的优质特色,才能参与和全世界的交流互鉴,在差异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彼此丰富。别人看到你,才可能来尊重你;你把自己的特色都弄没了,根本就不会被别人看到,尊重又从何而来呢?

…………


展开
目录

做中国人(代序)

 

上编  清华《君子》年度纪念讲座

君子之风

读书与做人

“三不”“四留”中的安身立命之道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顺自然,致中和——从《道德经》谈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

君子修养之“四不可”

格致与科学

 

下编  清华新民主题文化论坛

中国文化的根源性典籍

敬天法祖 尊师重道

大学之道

君子的新民情怀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禅与生命体悟

乡贤文化

 

附录 梁启超《君子》演讲原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