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是日本脑科学研究知名专家,从事脑科学的研究已有20余年,长期致力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认识大脑、高效用脑。
2.本书中介绍的15个习惯,都是作者亲测有效,并且在国际英文杂志上发表过的研究成果,经过脑科学知识的证实,值得信赖。
3.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没有科学依据或者正在研究过程中但尚未得到证实的内容,被当成事实被广泛传播,基于此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对大脑的运转机制进行了说明,驳斥了一些毫无根据的“大脑神话”。
4. 日本“超级奶奶”,坚持书中的习惯,90岁仍然能阅读书籍和学习英语!
第二个习惯运动的时候配合节拍喊口号
从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中得到的灵感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大脑有着密切联系的疾病。电影《回到未来》的主演迈克尔·J·福克斯就患有
这种疾病。他还专门设立了基金,为患有此病的患者治疗这种疾病提供资金上的援助。
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有“手脚颤抖”“动作迟缓”“肌肉僵硬”“身体失衡”等。
这种疾病的发病期主要集中在50~65 岁,但也有40 岁左右以及70 岁以上发病的情况。40 岁以下发病
的情况被称为“年轻型帕金森病”。前面提到的迈克尔·J·福克斯患的就是这种年轻型帕金森病。
患有帕金森病的人,由于大脑深处“黑质”的功能下降,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当其到达大脑基底核的时候,大脑就可以根据目的做出相应的行动。大脑基底核具有调节运动区功能的作用,当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减少时,就会导致人体的运动功能下降。
如果对处于康复期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在走路时身体前倾,脚步拖沓、凌乱,而且经常难以迈出第一步。因此,这种疾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但是,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平地上举步维艰的患者,上下楼梯的时候却十分顺畅,而且如果让患者听着节拍器的声音走路,他们就会走得很顺利。
加强自身节奏的方法
我的专业是临床神经生理学,同时也对帕金森病进行研究。因此,我通过MRI 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过研究。
研究的结果表明,患有帕金森病的人与同龄的健康人相比,“自身节奏存在严重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都会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症的步履蹒跚现象。因为所有人(不管是否患有帕金森病)的运动回路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所以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增强大脑活
性,防止运动回路老化导致行动不便。
走路时配合“1、2”的节拍喊口号
我喜欢的运动是游泳。适当的运动非常有助于延缓大脑的老化。我基本每周游泳两次以上,每次游泳的距离是1km~1.5km。
大家在运动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呢?
“一边运动一边听喜欢的音乐”,“什么也不想、彻底放空大脑”,“让心情放松下来”……或许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吧。
虽然这些做法都不错,但我想从脑科学专家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个建议。
那就是在运动的时候,“配合节拍喊口号”。
当然即便不喊出声也可以,在心中默默地打节拍就好。
我在游泳的时候就会采用这个方法。
比如我打算游1km 的时候,需要在25m 的泳池来回游20 次。体育馆里的游泳池中都设有浮标,每当游一个来回的时候,可以在浮标上放一个圆形的标记来做记录。
但我从来不用这个浮标。我开始游的时候,会在心中反复默念0.5、0.5……,当游完25m 折返回来的时候,则反复默念1、1……,游完50m 再次折返时反复默念1.5、1.5……以此类推,当我游完500m 的时候就会默念到10。接下来的500m 我会重新从0.5开始默念。
帕金森病患者在康复期练习走路时,如果配合“1、2”“1、2”的节拍迈腿,就能走得比较顺利。
节拍的频率最好在“2Hz 左右”。
与走路相比,游泳时手臂摆动的频率只能在1Hz左右。因此,不同的运动应该采取不同的节拍。比如跑步时的节拍在2.5Hz 以上(一分钟160 步左右)比较好。
我住在博多,这里每年夏天都会举办名为“博多祇园山笠”的传统庆典活动。众多男子肩扛重达1 吨的名为“山笠”的大花车,以每小时5km 的速度跑过博多市内。
博多山笠庆典有自己独特的口号。当全力奔跑时,大家一齐喊“嘿呀、嘿呀”的口号,当小步快跑时,大家一齐喊“哦哟、哦哟”的口号,当进入狭长的小路,大家为了不碰到旁边的建筑和山坡而缓步前进时,则一齐喊“哟咿、哟咿”。
由此可见,在运动的时候配合节拍喊口号,能够对控制动作起到辅助的作用。为了延缓动作回路的老化,请养成在运动的时候配合节拍喊口号的习惯吧。
第一个习惯 用“非惯用手”操作智能手机
“惯用手”与大脑的关系/大脑使手部活动的机制/使用“非惯用手”能够激活大脑
第二个习惯 运动的时候配合节拍喊口号
从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中得到的灵感/加强自身节奏的方法/走路时配合“1、2”的节拍喊口号
第三个习惯 用拇指和食指以外的手指拿东西
用来判断婴儿大脑发育程度的部位/手指运动与大脑之间的关系/活动手指能够刺激大脑中大范围的区域/尽量多用平时不常用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第四个习惯 演奏乐器——从50 岁开始也不迟
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没有年轻人学得快/使用手指进行重复训练的功效
第五个习惯 做记录的时候尽量用手写
手写的功效/日本人和欧美人大脑的活跃区域不同/让习惯了简化的大脑提高活性的方法
第六个习惯 用俳句和川柳锻炼“联想记忆”
记忆的机制/大脑为什么会遗忘/俳句的联想游戏
第七个习惯 用手工劳动来改变大脑
“肌肉记忆”对大脑的好处/不会受痴呆影响的“程序记忆”/锻炼“工作记忆”的方法
第八个习惯 控制压力
将因刺激引发的变化恢复原状的防御反应/增加控制压力的“5- 羟色胺”的方法/另一个增加“5- 羟色胺”的方法
第九个习惯 每周做3 次有氧运动
预防痴呆最有效的方法/有氧运动能够使海马体年轻1~2 岁/“脑锻炼”没有效果/大脑喜欢的运动时间、强度与方法
第十个习惯 脑科学者也在用的“预防痴呆饮食法”
阿尔茨海默病是“大脑的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与胰岛素的关系/以“HbA1c 值低于7.0%”为目标控制血糖/获得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认可的预防痴呆食材
第十一个习惯 工作时不要拖拉
选择与集中/大脑中“注意”的两个种类/利用“每日计划”来节省大脑的能量
第十二个习惯 限制使用智能产品的时间
影像对大脑的影响/宝可梦动画事件/引发痉挛的真正原因/眼睛与大脑视觉区的关系和痉挛的发病原因
第十三个习惯 每天按时起床
大脑有“2 个时钟”/大脑能够准确地检测时间信息
第十四个习惯 大脑喜欢的迷宫游戏
为什么痴呆患者容易迷路/锻炼空间认知能力
第十五个习惯 锻炼大脑的心灵体操
大脑即便在安静状态下仍然在不停地运转/正念激活大脑的怠速状态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