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
0.00     定价 ¥ 10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4054498
  • 作      者:
    陈继华
  • 出 版 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继华,1977年生,安徽太湖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教育学部办公室主任,副教授,戏剧与影视学和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戏曲史、戏曲文物和教育管理,兼及学校美育等,在《中华戏曲》《国学学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省哲社规划项目1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项。主讲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黄梅戏经典剧目赏析》,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以一个剧种透视戏曲传播的历史,乃至当代戏曲,黄梅戏无疑可成为剧种发展历程的典范。在戏曲发展史上,本书阐论较为全面、到位、准确、精辟,总结了地方戏曲剧种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供戏曲史界、戏曲传播界借鉴,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传播学的理论与视角,全面而细致地诠释了黄梅戏的发展与演变。资料详实而宏富,总结出黄梅戏的传播历程。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阐释地方戏发展变异的,该篇当属上乘之作。
展开
目录
地方性·戏曲艺术的显性特征——序陈继华《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
绪论
一、黄梅戏发展概况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综述
第一章 黄梅戏早期名称演变与水路传播
第一节 “一戏多称”:黄梅戏的名称演变与区域传播
一、黄梅戏名称的纵向考察
二、黄梅戏早期名称与传播形态
三、黄梅戏早期名称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早期黄梅戏的水路传播路线与花鼓采茶剧种的生成
一、“西向传播”与湖北打锣腔的生成
二、“南向传播”与赣北采茶戏的出现
三、“东向传播”与黄梅戏剧种的形成
第二章 从灯会传播到节庆展演:黄梅戏舞台传播主体的嬗变和发展
第一节 戏曲舞台传播的两点认识
一、戏曲舞台传播的基本特征
二、戏曲舞台传播主体的界定
第二节 黄梅戏舞台传播主体的主要类型
一、灯会传播与乡村草台
二、宗族传播与祠堂戏台
三、职业班社与商业戏园
四、时政助推与节庆展演
第三章 坚守与突破:两种黄梅戏电影形态的同质异构
第一节 大陆黄梅戏电影与港台黄梅调电影
一、大陆黄梅戏电影的兴起与发展
二、港台黄梅调电影的兴衰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坚守:黄梅戏电影传播的同质化现象
一、民间故事与女性主题的融合
二、经典剧目的改编与叠合
三、黄梅戏经典唱段的“翻译”与扩散
第三节 “戏”与“影”的各自诠释
一、“以戏观影”:“影戏”传统与大陆半纪录片式黄梅戏电影
二、“以戏就影”:“港式好莱坞”与港台黄梅调电影类型
第四章 “声屏移植”与黄梅戏的广播电视形态
第一节 黄梅戏与广播电视
一、黄梅戏广播的兴起与发展
二、黄梅戏电视形态的类型
第二节 黄梅戏的音响化、音像化与歌曲化
一、黄梅戏的音响化
二、黄梅戏的音像化
三、黄梅戏的歌曲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梗概
附录二 黄梅戏电视剧统计表(不含黄梅戏舞台纪录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