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吉林振兴丛书:东北振兴与吉林民生建设
0.00     定价 ¥ 13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7296639
  • 作      者:
    周含,韩佳均,陈姝宏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吉林振兴丛书》系列的民生卷,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二十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本书系统梳理了吉林省在2002—2023年间的民生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展现了东北振兴二十年来,吉林省民生领域风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本书从“民生”这一概念的提出背景、内涵、发展出发,全面介绍了吉林省居民生活水平、就业与收入、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在这二十年中施行的重大政策措施与主要建设成果,梳理了一批专项行动与典型经验。指出各领域仍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政府规划提出了建议与展望。本书反映了吉林省民生在东北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历程,力图为关注东北振兴与民生建设的有关部门与社会各界提供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东北振兴与吉林民生建设》:
  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
  (一)培育优秀教学成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了实现教育领域的振兴,吉林省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高校引进和稳定一流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外,吉林省也组织开展省级教学名师奖遴选工作,着力提升优秀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这些措施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吉林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了吉林省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加强师资统筹规划
  坚持尊重和使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建名师队伍。加快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加快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和年度考评,建立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到2015年,高校专任教师数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师比标准。到2020年,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
  2.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
  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制定“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对培养对象给予重点扶持,对引进人才和团队给予特殊待遇。设立了“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旨在吸引国内外优秀中青年学科领军人才、杰出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该省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实施了“长白山技能名师”计划,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经费资助和待遇支持。这些措施的制定,参照了国家拔尖创新人才津贴待遇和经费资助政策,并面向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中青年学科领军人才、杰出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以3年为周期,给予专项资助或补贴,实行动态管理。“十三五”期间,聘任“长白山学者”236名、“长白山技能名师”176名。实施学科领军后备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同时,做好其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3.强化教师培训
  建立省、校两级教师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和省高师培训中心的作用。以50岁以下教师为重点,开展脱产全员校级培训,实行培训学分累计制。以骨干教师为重点,开展集中脱产省级培训,实行培训证书管理。对转岗教师实施嫁接培养培训,以适应新岗位要求。采用国内外、中短期、课堂和网络相结合等多样化、多渠道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省级培训经费纳入省财政预算,校级培训经费在财政拨付的事业费中列支,为大学生创造研究出更多科研成果的机会。同时,吉林省也不断加强高校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实施“长白山学者”和“长白山技能名师”计划与国家级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众多高水平学者和技能人才前来投身吉林省高等教育工作。
  (二)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科学规划发展
  围绕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民营经济,我们需要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和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应逐年递减的适龄人口趋势,在适度增加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扩大研究生教育、调整本科教育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调整成人高校和自学考试规模,加快发展以开放大学为依托的远程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
  2.合理调整结构
  以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为导向,调整高校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为了更好地促进吉林省产业的发展,需要扩大与产业紧密相关的高校类型,同时减少那些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且就业率低的高校类型。一般普通本科院校需要向应用型转型。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以及创意、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学科专业调整与建设。增设了一些新兴的、急需的学科专业。例如,在民营经济创业和管理、小城镇特色经济和管理等领域,学校相继开设了相关专业,以满足社会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并鼓励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
  3.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构建“一带两翼全覆盖”的高等教育布局。着力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优质高等教育集成服务带。以部属高校和省属优质特色高校为主体,建设若干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联盟,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形成促进长吉图乃至全省开发开放和创新创业的动力源。发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高专院校带动作用,建设一批优质高职高专院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大学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快长吉图南北两翼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在每个区域中心城市,至少办好一所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高校,大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开放高等教育资源,继续办好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加强开放大学建设,在每个乡镇(社区)建设远程教育学习站,面向全社会提供学历教育和培训服务。实施全民技能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全民就业创业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
  新建、迁建高校,优质高校建立分校,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相衔接,支持到县城以及小城镇办学,带动城镇化发展。批准建设的高校通常会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政府会优先划拨教育用地,并减免相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免征高校置换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以协助解决校园置换的问题。规范建设项目审批程序,防范债务风险。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民生范畴诠释
第二节 民生建设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各国民生保障经验启示

第二章 东北振兴战略下的吉林民生建设
第一节 东北振兴战略下吉林民生建设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吉林民生建设成效
第三节 吉林民生实事建设实践

第三章 民生建设与生活水平提升
第一节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第二节 发展不均衡与美好生活向往的差距
第三节 向共同富裕的理想迈进

第四章 民生建设与就业优先战略
第一节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二节 就业水平与质量有效改善
第三节 就业领域面临的新形势
第四节 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第五章 民生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
第一节 基础教育发展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节 高等教育水平程度大幅提升
第三节 新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节 新时代吉林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第六章 民生建设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
第二节 持续做好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第三节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第七章 民生建设与住房保障
第一节 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续推进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拓展

第八章 东北全方位振兴背景下吉林民生建设展望
第一节 新时代吉林民生建设的方向
第二节 新时代吉林民生建设的要求
第三节 国内民生建设典型经验
第四节 新时代吉林民生建设的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