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视觉传达理论与艺术思维研究
0.00     定价 ¥ 84.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0350771
  • 作      者:
    刘莱智
  • 出 版 社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艺术思维是一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融合了创造性、批判性和实验性。通过培养艺术思维,我们能够chao越传统的框架,挑战既有的观念,从而创作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作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传达理论与艺术思维的研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引人注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被图像、设计和视觉元素所包围,这使得人们对于视觉传达的理论和艺术思维的深度理解变得至关重要。
  《视觉传达理论与艺术思维研究》的编写旨在探索视觉传达理论与艺术思维的纷繁世界希望,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刻的视角。视觉传达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深刻的沟通方式——通过图像、色彩、排版等元素传递信息、情感和观点。在书中,作者先从视觉设计的内涵入手,之后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理、视觉传达媒介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则及表现形式,接着详细地分析了视觉设计中艺术的元素、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以及图形和色彩的创意设计表现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视觉传达理论与艺术思维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凤鸟图案变得自由、奔放,体现了一种崭新的审美意向。秦汉时期,凤开始了女性化的形象转型,因其所代表的美丽与高贵,而逐渐成为女性的代称。凤凰意象的演进与嬗变,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凤文化。收藏于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的虎座鸟架鼓,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详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秦代时期凤纹气质刚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其形象或高傲阔步、或气宇轩昂、或挺胸展翅、表现出的是一种流动的、健壮的、生机勃勃的活力。从过去以抽象线条为主逐渐发展为形象的具体刻画,所以日益趋向写实;从过去神秘色彩较浓厚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和装饰性。因此,从艺术价值来说,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汉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成时期,凤文化在这一时期获得了较大发展。在汉代各种工艺品和建筑装饰上,自然界的鸟,几乎都用作图案题材。如雁、燕、鹰、凫、鹤、鹦鹉、孔雀、锦鸡、喜鹊、乌鸦、麻雀、鹭、鹳、鸳鸯、鸱枭等。但是,最鲜明而富有时代特征的是凤凰一类神化的瑞鸟纹样。这些能给人们带来祥瑞和兆庆的神鸟,在装饰物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些凤鸟形体大方,挺胸展翅,高视阔步,气宇轩昂。汉代的凤鸟图案,充分流露出形象的动态与气势,处处表现出整体的容量感、线形的速度,以及变化的力量。
  大概由于“五彩大鸟”的高度理想化,汉代的凤鸟纹样雄伟而不强悍。汉代凤纹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按不同的装饰物应用而采用适合的造型,如汉代漆器上的凤纹样、汉代瓦当、画像石上的凤鸟纹样、与汉代青铜器上的凤纹样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即使是一方小小的“肖形印”凤纹图案也别具风韵,其简洁、拙朴、浑厚的形式美至今仍为人们赞赏和乐道。
  汉代的凤纹大都按不同的装饰物应用而采用适合的造型,从风格特征上看,汉代玉凤纹既稳定了战国时期玉凤纹的典型特征,又在造型、纹饰上打破陈规,巧妙地将汉代的艺术风格渗透其中。具象凤纹稳中有变,多元并存;抽象凤纹大胆创新,更加写意。二者之间虚实相应、相辅相成。汉代玉凤纹的三期发展,反映了典型汉代风格的玉凤纹是形成于西汉中后期的。
  从文化上看,独尊儒术和道家思想的弥漫,使汉代的精神文化中带有贵玉、崇凤的文化基因,这成为汉代玉凤纹流行的动因。“引魂升天之使者”“有德君子之指代”“辟邪压胜之灵物”,“权力威仪之象征”“灵与美之化身”这五大文化内涵反映了玉凤纹的使用功能、社会意义及审美情趣,体现了现实主义与宗教情结的契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凤纹的形式特征在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由于当时佛教的盛行而使凤鸟形象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装饰题材扩大了,花卉缠枝纹样广泛应用,凤凰多采取在清新的花卉图案之中展翅飞翔之形象,显得格外的潇洒自如,轻盈妙曼。
  唐代凤凰文化非常发达,作为国家象征的大唐皇宫更是如此,大明官正南门即名为:丹风门。唐代的“凤凰热”,主要表现在以凤喻人,以凤作装饰,以凤美称事物,以凤喻示婚姻情爱。关于唐代的“凤凰热”,《全唐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在《全唐诗》中;凤字出现了2978次,凰字282次,鸾字1080次,凤凰的这三种最有代表性的称谓出现的总数约占《全唐诗》总目数的十分之一,平均约每十首唐诗就有一个“凤”字或“凰”字或“鸾”字。
  唐以前,人们不轻易以凤喻人,偶尔能够被美喻为凤凰的仅为君王、圣贤或是超群拔俗之人,被喻为凤凰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然而到了唐代,凤凰喻人被人们使用得自由而随意。
  唐代时期凤纹华美丰满,气韵生动,姿态多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灿烂一时,装饰艺术的形式感也更加强烈。人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为实用美术常见的题材,在内容上更加富于生活的情趣。自秦汉以后,凤鸟的瑞祥观念稍见淡薄,各种新的形式便自然地脱颖而出,或清健,或壮美,或淡雅,或华丽。凤纹表现的各种形式,对唐代开拓的装饰艺术的一代新凤,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唐代凤纹的造型更加“鸟体”化,许多铜镜上的凤纹都轻歌曼舞、生意盎然,充满快乐情趣。成双成对带有本土神仙意味的“鸾凤”,嘴上衔着一条打有“同心结”的飘带或瑞草,和鸣祝颂,象征着美满幸福,这自然和辉煌的盛唐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出歌舞升平的气象。另外,从唐代头饰及敦煌佛窟中出现的凤鸟图案上可看到唐代凤纹进一步与人们的生活情趣相和合的现象。如女性头部装饰的金钗花冠上,凤纹以特有的丰腴的容姿,反映出时代的品位。
  宋元以来,凤文化的内涵与影响逐步拓展延伸,开始渗透到文学、绘画、工艺装饰等诸多领域。明清时期,凤鸟图案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陶瓷、金属工艺品、家具等艺术设计领域。不同时期的凤鸟造型也不尽相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例如,明代的凤鸟造型富有装饰特色:云纹冠,细长的凤眼,蔓藤式的头颈,锯齿形不带眼翎的长羽尾。清代的凤鸟造型具有写实特色:公鸡的头,雉鸡的身躯,鹤的颈和腿,鸳鸯的翼羽,孔雀的尾屏。
  作为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元素,凤和龙的形象经常是配合着、对应着出现的。龙的形象多取材于“水兽”,是主宰雨水的神物,故而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的;凤的形象多取材于鸟禽,具有喜火、向阳等神性,故而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阳”的。龙和风的配合与对应,亦就是“阴”和“阳”的结合,是古人阴阳和谐观念的一种反映。应当指出的是,尽管“凤”本是“阳鸟”,凤凰也有雄雌之分,但是在与龙相配、对应时,凤凰被整体地“雌”化了。特别是随着宫廷龙凤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帝后们则以凤相比;皇帝所用之物冠以“龙”字(如龙袍),帝后所用之物则冠以“凤”字(如凤冠);加之,龙的威严形象与男性的阳刚之气相吻合,凤的美丽外形则与女性的气质特征相接近,所以凤在与龙同时出现的场合被彻底“雌”化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商业价值

第二章 视觉传达设计的原理
第一节 信息传达
第二节 视觉原理
第三节 色彩传达

第三章 视觉传达媒介
第一节 印刷媒介
第二节 影像媒介
第三节 时空媒介
第四节 数字化媒介

第四章 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则及表现形式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

第五章 视觉设计中艺术的元素
第一节 视觉设计中常见的汉字符号
第二节 神异动物类符号
第三节 常见动物类符号
第四节 常见植物类符号

第六章 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含义及特点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意需要视觉思维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第四节 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设计语言的关系
第五节 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第七章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第一节 人类思维形式概述
第二节 创意思维的特征
第三节 创意思维与设计
第四节 创意思维的培养训练

第八章 图形的创意设计表现
第一节 图形设计释义
第二节 图形创意思维
第三节 图形创意组织方法
第四节 图形创意设计的运用表现

第九章 色彩的创意设计表现
第一节 色彩的原理与感知
第二节 色彩设计原则
第三节 色彩设计创意表现
第四节 色彩创意设计的运用表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