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
0.00     定价 ¥ 60.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59626912
  • 作      者:
    [美]本·布拉特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产品特色
作者简介

本·布拉特(Ben Blatt)

曾任《石板》、《哈佛讽刺家》等杂志撰稿作家,文章散见于《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

曾将本书这种有趣的大数据分析、论证方法应用于广泛的艺术题材,包括音乐、影视剧、综艺节目,以及文学创作。

著有《再也回不来,我也不在乎》(I Don’t Care if We Never Get Back),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计算”了他与合著者埃里克·布鲁斯特一起经历的一段疯狂棒球公路之旅——不搭乘飞机,在30天内造访30座棒球场,观赏30场比赛,全程2万英里。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没有标准答案,数据可以帮我们寻找答案。

伟大作家有什么样的创作偏好?

统计学视角下的经典作品有何规律?

用大数据分析文学,探究黄金写作法则。

1.从大数据的独特视角分析文学的写作指导书、文学评论集;

2.作者文笔流畅,讲述风趣,同时有大数据作为理论支撑,图文并茂,干货满满。

3.分析伟大作家的经典、畅销作品,对这些作家的读者来说是一次特别的阅读体验,对想成为作家的读者来说更是一部得以窥见大家写作法则的作品。

4.装帧精美,极具文学风味,护封的热熔工艺极具质感。



将文学大数据视为文学标准,探究出隐藏在世界上伟大作家作品里的有趣之处。作者收集了数千本书籍的数据库,和数百万个单词,并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来启发爱书人和怀有好奇心的人:我们喜欢的作家喜欢用的是什么词?男性与女性的写作会有不同吗?畅销书会变不畅销吗?当代哪位作家喜欢用“陈词滥调”?优美开篇的句子有何特征?如何从封面判断一本书?哪些写作建议值得遵守,哪些可以一笑置之

作者运用现有的统计技巧,加上自己设计的适用方法,所有调查与实验都原创亲自执行,读者不需特殊数学知识也可以轻松理解得出的结果。作者将发现以清晰幽默的语言、充满说服力的视觉呈现,提供了一个认识经典作家作品——不论是其中隐含的模式结构,或者令人难以忘怀的词藻——的全新观点,对写作者而言也能有所启发。


展开
精彩书评
  极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阅读体验……是一部基于数据的文学评论。
  ——《科克斯书评》

  太有趣了!本·布拉特这本书充满魅力,利用数学技巧解答文学风格的问题,梳理了诸如悬念、副词、美国人比英国人“写作嗓门”更大等观点。(没错!我们就是嗓门大!)
  ——《数学教你不犯错》作者乔丹·埃伦贝格

  与其说是文学史研究,不如说是统计学著作。这本书只用了点儿纸和笔,便揭开了困扰世人几个世纪的《联邦党人文集》谜案。本·布拉特以专注的调查精神、令人意想不到的揭示能力和洞察力探索了文学的标准,最终出版了这样一本书:有节奏感的、发人深省的、有趣的文学侦探故事。
  ——《生存算法》(Algorithms to Live by)合著者布莱恩·克里斯蒂安

  本·布拉特这本可爱的书给了我们一个研究伟大作家作品的新颖视角——大数据。它的幽默、洞见和对数据的应用十分迷人,甚至能够鼓励我们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
  ——哈佛大学统计学系荣誉教授卡尔·N. 莫里斯
展开
精彩书摘
  简洁“地”用词
  在有关文学的传说中,史上最好的故事之一只有区区六个单词:Forsale:babyshoes,neverworn(出售:婴儿鞋,未穿过)。这是“少即是多”的最佳范例,人们经常将其归功于海明威。
  这几个单词是否真为海明威所写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个故事写于1991年。作家和读者都愿意相信它是海明威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写的。这也正常,因为海明威一直以文辞简洁而闻名,最起码这部最短的短篇小说与他的风格很像。
  简洁风格是海明威有意的选择。他曾在给编辑的一封信中写道:
  “葛底斯堡演说①如此之短,实非偶然。写作的法则和飞行、数学、物理学一样,是有章可循的。”海明威坚信,作品应尽可能精简,只留最核心的部分,多余的文辞只会损害作品。
  持此信念的并非只有海明威一人。高中课堂上、各种各样的写作指南里都能接触到同样的观点。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英语老师要求严格)都知道副词是违反简洁原则的罪魁祸首。
  听多了相关专家和爱好者的说法,我们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海明威是简洁的典范。但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别人的作品免不了冗余,只有海明威能抵制这种惯性?还是海明威当真极其简洁?我们不如做个调查,在副词的使用频率上,海明威和其他作家比起来能排多少名呢?
  真实的海明威是否真的与那些广为流传的说法一致呢?我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如果不一致,副词谁用得最少?谁用得最多?此外,最终我们是否会发现,伟大的作品确实符合那些高效的“写作法则”?最好的作品中,副词真的都用得比较少吗?我做了些简单的调查,发现没有人搜寻和确认过这些问题的相关数字。于是我从海明威着手,分析了他的十部长篇小说,近一百万字,找到了一些答案。既然海明威相信“写作的法则和飞行、数学、物理学一样,是有章可循的”,我想他也会觉得用数学来分析他的文学是一件既怪异,又有启发性的事情。
  当年初高中和大学的英语课上,我们都花过不少时间分解和剖析海明威小说中的动人片段。如果你想研究伟大作家的某部作品,从最令人难忘的段落开始往往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这种文学研究方式看起来有些奇怪。不过,如果你想知道海明威这样的作家如何创作小说,一个列出副词使用频率的表格应该无法提供太多有用信息。
  男女作家
  假设有两条Facebook状态,一条是女生发的,另一条是男生发的。如果能正确猜出性别,你将赢得五美元,但你只能通过每条状态中的几个词来判断。在下面的例子中,你能赢这五美元吗?
  第一组:shit(屎,胡说八道,经常是表示恼怒和厌恶等含义的语气词)
  league(运动联盟)
  shave(刮脸)
  第二组:shopping(购物)
  boyfriend(男朋友)
  <3
  能猜中吧?再接着看下面两组词:
  第三组:actually(实际上)
  everything(每一件事)
  their(他们的,她们的)
  第四组:above(以上)
  something(某事)
  the(定冠词)
  第三四组提供的线索似乎比第一二组少得多。但如果我告诉你,我有办法能相当准确地猜出第三四组的性别,你信吗?
  一代代研究人员一直在分析男女写作的区别,却难以找到坚实的证据来表现这种区别。但近年来,计算机科学家有条件梳理大量社交媒体数据,精确找出男女间的细微区别。这不只是学术研究,也不仅仅是五美元奖金,其事关目标市场的广告投放,所涉金额高达几十亿美元。一些研究结果已是老生常谈,比如谈“购物”的女性居多,聊“体育联盟”的则多是男性。但有些结果让人疑惑,例如上面第三四组中那些平淡无奇的词语,在不同性别中的使用情况确实不同,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利用它们来进行准确得惊人的预测。
  我想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文学,而不是Twitter和Facebook。在踏入文学世界之前,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如何在上述Facebook的例子中区分男女。
  前两组中的词,shit,league,shave,shopping,boyfriend,<3,都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他们爬梳了数百万条Facebook状态,挑选出最能显示性别的一些词。可能你已经猜到,前面三个词是最为“男性”的词,后面三个则最为“女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男性在发Facebook状态时都会爆粗口用到shit,或所有女性都在谈论shopping。实际上,shopping这个词男女都不常用。所谓“最能显示性别”,是指某些词,男性用得比女性多得多,或女性用得比男性多得多,呈现的是两性间使用这些词的区别。shopping属于“最能显示性别”的词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是在说明一个事实:男性不像女性那样喜欢谈论购物。这种区分性别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寻找男女发言时最为明显的区别。上面所说的以及下图所显示的,都是能体现男女差别和性别模式的一些词。
  下图包含了Facebook状态中最能显示男女性别的词,以及从其他社交媒体中得到的类似分析结果。
  英国与美国
  一个关于“巫师”“家伙”和“短裤”的故事
  对许多年轻的美国读者来说,哈利·波特把他们带进了一个新世界。我说的不只是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还包括英式英语的美妙世界。美国的孩子们每读到一个Muggle(麻瓜,没有魔法能力的普通人)这样的虚构词,都能学到一个类似bloke(家伙)这样的英式英语词;每读到一句wingardiumleviosa(音译:羽加迪姆勒维奥萨,使东西飞起来)这样的魔法咒语,都能学到一个类似blimey(啊呀)的英式感叹词。书里到处都是角色们在学校交谊厅的壁炉边snog(亲热拥吻,英式英语词)的描写。吸引美国读者的并不光是魔法,还有生动多彩的英国语言。
  分析数据后我们看到,和英国读者相比,美国读者将英式英语与对《哈利·波特》的记忆纠缠在一起,甚至对作品人物的看法也不一样。
  我们来看一下英式英语中三个B打头的词:bloke(家伙),blimey(啊呀),brilliant(杰出的)。说这些都是英国词可能过于轻率,但很多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bloke和blimey都在《美式英式英语区别词典》(AtoZed,AtoZee)中出现过,这本书实际上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相互翻译词典。在《被通用语言一分为二》(DividedbyaCommonLanguage)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brilliant这个词——“不要在美国说这个词”,因为它“在美国意思可能大不一样”。
  针对这几个词,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比如blimey是英国大多数人不会说的伦敦东区土话;bloke也用于其他英语国家,例如澳大利亚;“Brilliant!”作为感叹词“太好了!”的意思在其他国家并不常见,其本身有一个通用的含义。
  但这些词至少不是典型的美式英语。如果你听到有人这样描述另一个人:“Poorbloke.Brilliantmind.”(可怜的家伙,他很聪明)你会猜说话的是个英国人,而非美国人。实际上,这句话是《哈利·波特》第一部中,海格描述奇洛教授的原话。
  如果查看具体数据,英国作家真的更喜欢用这些词吗?大西洋同一侧的所有作者都有共同的用词风格吗?不看数据,我们很难判断有多少短语和单词是美国或英国作品所特有的,又有哪些其实是夸大的刻板印象。
  就统计而言,检验数据后我们发现,人们对这几个B打头词的刻板印象没有错。查一下英国国家语料库(1980—1993)和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CA,CorpusofContemporaryAmericanEnglish,1990—2015)你就能看到差异。两个语料库都收集了数以亿计的词语,是英美两国实际运用语言的基准。在这些样本中,英国使用bloke的次数是美国的27倍,blimey为30倍,brilliant为45倍。
  但我想更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是如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先看bloke,虽然英国用得更多,但它并不是英国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的语料库里,每10万词中block平均只出现1.2次,在美国语料库中更少,只有0.045次,因为如此之少,人们听到或读到时也许会格外注意。在《哈利·波特》的七本书里,罗琳在这个词的使用上比普通英国人更为频繁,每10万词中将近3次,也因此给美国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感受其引人注意的效果有多显著,我决定比较一下英美两国作者试图模仿罗琳时,使用bloke的情况。我从FanFiction.net上下载了所有将背景设定在“霍格沃茨”的6万字以上的《哈利·波特》同人小说,这差不多是长篇小说的篇幅。其中有144位作者将自己的所在地标为英国,555位为美国。
  这些都不是一般写手或一般的《哈利·波特》迷。他们至少写了6万个字,相较《哈利·波特》第一册,这个分量只少了20%,书中的人物和背景都与罗琳的作品相同。换句话说,他们是“铁粉”中的“铁粉”。
  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样的:如果美国人不会在日常会话中使用这些词,那么美国的同人小说作者也不会在其作品中使用这些词。但事实恰恰相反,相比英国的同人小说作者,美国作者更多地使用了bloke这个词。英国作者的同人作品中,每10万词中使用block超过3次的作品只有10%,而美国则有近25%。
  其中还有一个美国作者,每10万词中出现的block超过了60次,是罗琳的20倍。所以,尽管bloke在美国更少见,但痴迷于用这个词的美国人比英国人要多。
  blimey的情况也一样,用得多的也是美国人。有一个美国同人作者(不是上面那个爱用bloke的人),每10万词中也用了超过60次的blimey。平均来看,美国同人小说中的blimey用得仍比罗琳多,是英国同人小说的2倍。就连brilliant,美国人用得都比英国人多,尽管程度不同。(但如果只看“Brilliant!”,即只把它当感叹词使用,美英差别在1%以内。)
  我们也再次看到,使用brilliant最多的是一个美国人。
  ……
展开
目录
序言: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麦迪逊(James Madison),还是杰伊(John Jay)?
第一章 简洁“地”用词
第二章 男女作家
第三章 搜寻指纹
第四章 向榜样学习
第五章 罪疚的快感
第六章 英国与美国
第七章 陈词滥调,重复以及偏好
第八章 如何通过封面判断一本书
第九章 开头与结尾
结语
致谢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