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0.00     定价 ¥ 49.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19604837
  • 作      者:
    陈超凡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在生态保护的政治前提下,中国工业应该怎么发展、怎样才能实现绿色增长,数据分析、案例分析,最终给出解答、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经济学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项目)。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能源与环境经济。曾在Sustainability、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等SSCI国际期刊以及《统计研究》《财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科学学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CSSCI国内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学术课题,累积参著、参编著作5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新时代背景,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增长问题进行全局探讨,以期为厘清工业绿色增长的内涵与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评判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成就与不足、挖掘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新动力、展望中国工业绿色增长前景提供经验支撑;为培育中国工业增长新动能、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参考。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工业绿色增长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三章,工业绿色增长的理论与模型。第四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测度与评价。第五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动力因素研究。第六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模拟预测。第七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机制设计与战略对策。
展开
精彩书摘
  本章为全书的开篇章节,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五大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并于
  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近40年的高速增长中,作为改革力度最大和外向型程度最高的产业部门,工业一直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37%~4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毫无疑问,我国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图
  1.1显示,自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增长大体可分为四个波动周期,这四个周期与经济波动周期基本保持一致,且在每一个周期中,工业整体增长幅度强于宏观经济。当前,中国工业正处在始于2007年的第四个周期中,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平均增速虽然实现了8%的预期目标,但增
  图1.1国内生产总值与工业增加值增速
  2
  第一章绪论
  速在整个期间内逐年下滑,2015年,工业增速跌至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6%,连续5年放缓。这意味着当经济完成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转换后,中国工业也进入了增速换挡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工业呈现出增速企稳、结构趋优、技术提升、节能减排初见成效等积极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工业多年粗放型和外延式的增长道路积累了许多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在国内、国际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期,工业发展仍将面临重重考验。
  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先污染、后治理”是中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主要模式,这不仅使工业自身面临结构失衡、质量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也造成了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即“大而不强”是中国工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当前,中国工业经济主要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约束和挑战:从内部来看,一方面,随着要素和投资的边际报酬递减,中国工业迫切需要从依赖劳动力、投资、资源等的“要素驱动”模式向依靠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的“创新驱动”模式转型,如果继续以粗放扩张模式维系发展,经济增长的源泉将会逐步枯竭。另一方面,尽管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的节能减排强制约束下,工业能耗及污染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现阶段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逼近极限,如果继续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面临重大挑战。例如,作为能源消费主体产业,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7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80%以上,能源消费造成的环境压力不容小觑。在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中,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0%~65%等自主贡献目标,这不仅是一份庄严承诺,更需要为此付出艰苦努力。从外部来看,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复苏,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推出了“工业4.0”“再工业化”等一系列工业发展战略,并通过实施“绿色新政”挖掘新的增长点,可以说,一场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中国工业还将面对来自全球产业的新竞争和新挑战。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方式。因此,自经济新常态被正式提出后,生态共融、低碳循环、节能环保等“绿色”理念频繁出现在中央各类重要会议和文件中。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十八大“新四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绿色化”。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期的指导方针纳入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绿色发展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行业层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提供了新方向和新动力。2016年7月,我国发布首个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综合规划《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成为系统指导新常态下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纲领性文件。由此可见,绿色发展是新常态的题中之意,而工业绿色增长则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工业只有通过绿色增长才能在与自然系统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竞争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工业绿色增长是对体制机制、组织管理、技术创新、生产方式、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改善工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2016)。同时,工业绿色增长顺应了新工业革命下重振实体经济的世界潮流和全球低碳竞争,对于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促进工业增长迈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均衡,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经济的产业主体,工业部门率先实现绿色增长不仅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能通过示范效应促进其他行业绿色增长、引导社会消费模式变革。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书力图对中国工业绿色增长进行全局描绘:通过理论分析解释工业绿色增长内涵和本质,探讨工业绿色增长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通过经验分析测度及评价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状况,挖掘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动力;通过模拟预测展望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前景;通过机制设计与战略对策为新时期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景………………………………………………………2
第二节研究意义………………………………………………………5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5
第四节研究的主要方法………………………………………………8
第五节研究可能的创新点………………………………………10
第二章工业绿色增长:国内外文献综述………………………………13
第一节工业绿色增长的缘起及内涵………………………………14
第二节工业绿色增长的评价与测度研究…………………………17
第三节工业绿色增长的动力因素研究……………………………21
第四节工业绿色增长的路径、机制及战略对策研究……………25
第五节文献评述……………………………………………………30
第三章工业绿色增长的理论与模型……………………………………33
第一节工业绿色增长的内涵及本质………………………………34
一、工业绿色增长的内涵………………………………………34
二、工业绿色增长的本质………………………………………39
第二节工业绿色增长的理论模型…………………………………42
一、模型的理论溯源……………………………………………42
二、基础模型及生产技术………………………………………48
三、环境质量与不可再生资源…………………………………49
四、物质资本与社会福利………………………………………50
五、工业绿色增长的优化路径…………………………………51
六、工业绿色增长的必要条件及比较静态分析………………56
第三节本章小结…………………………………………………59
第四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测度与评价………………………………
61第一节全要素生产率及主流测度方法的演进…………………62
第二节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68
一、绿色生产函数……………………………………………68
二、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70
第三节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73
一、指标与数据…………………………………………………74
二、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及分析……………78
三、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析…………………
94第四节本章小结…………………………………………………98
第五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动力因素研究……………………………101第一节制度创新与工业绿色增长:环境规制体系构建………102
一、关于环境规制不同效应的讨论……………………………103
二、中国工业环境规制体系构建及测度………………………104
三、中国工业环境规制与绿色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109第二节技术创新与工业绿色增长: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112一、技术创新理论及影响机制…………………………………112
二、中国工业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水平测度…………………114
三、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117第三节结构优化与工业绿色增长………………………………119一、结构优化与工业绿色增长: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120
二、结构优化与绿色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123
第四节工业绿色增长的动力因素研究:动态面板及面板门槛模型125
一、GMM动态面板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的估计方法…………126二、模型、变量与数据…………………………………………130
三、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132
四、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结果与分析…………………………142第五节本章小结…………………………………………………149
第六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模拟预测:2015—2050年……………151第一节节能减排的现实困境与两难抉择………………………152
第二节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行为分析模型……………………155
第三节中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情景分析与路径设计………………158
一、节能情景设计及其依据……………………………………158
二、二氧化碳减排路径设计及其依据………………………159第四节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模拟预测与最优节能减排路径……161第五节最优节能减排路径下中国工业双赢发展的前景………165一、最优节能减排路径下分行业层面的绿色增长前景………165
二、最优节能减排路径下不同类别行业的绿色增长前景……170第六节本章小结…………………………………………………180
第七章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机制设计与战略对策…………………183第一节基于合作博弈的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机制分析…………184
一、多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机制………………………………185
二、多参与主体合作博弈的充要条件………………………187第二节多方博弈及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机制设计………………191一、工业绿色增长中的多方博弈………………………………191
二、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机制设计………………………………197第三节中国工业绿色增长的战略对策…………………………202一、推进制度改革与建设………………………………………203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6
三、优化工业内部结构…………………………………………208四、培育绿色发展理念…………………………………………211
五、深化全球合作………………………………………………212第四节本章小结…………………………………………………214
研究结论及展望……………………………………………………………217
参考文献……………………………………………………………………225
致谢………………………………………………………………………24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