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重会海外汉学界
0.00     定价 ¥ 36.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548614791
  • 作      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马军选订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之初,海外学术界,尤其是汉学界人士纷至沓来,与中国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这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一大新气象。本书选录的内容虽然集中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对外学术交流状况,却能见微知著,令人遥想那个年代学术界的风貌。

展开
作者简介

选订者马军,1969年11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上海史、中华民国史、中外近现代军事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史。


展开
内容介绍
《重会海外汉学界》是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内部刊物《史学情况》为基础,选编的一部文集,由社科院历史所马军研究员选订。《史学情况》是1978年历史所复所以后,在当时主持工作的副所长沈以行的领导下,由黄芷君、罗苏文、孟彭兴等人组成的学术秘书组负责编写的一份内刊。该刊物至今保存有1979至1983年前后共30期。由于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学术界,尤其是汉学界、中国学界人士纷至沓来,与社科院历史所的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一大新气象,《史学情况》中对这些情况多有记载,为学术史、历史所所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录。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复院40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所40周年之际,马军将《史学情况》中有关海外汉学界人士与历史所学者交流的记载选编成册,一则是作为对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复所40周年的献礼,二来也可以为当前学界提供改革开放初期中外学术交流的珍贵史料。
展开
精彩书摘

东西学术长交往,中法友谊花盛开

———我院与法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代表团座谈纪要

  11月9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秋天, 从上午二时开始, 茂名宾馆

203号客厅内温暖如春。我们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的

史学工作者近二十人, 与不远数万里而来的法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代表团的五位贵宾欢聚一堂, 座谈中国现代史和法国史研究上的一

些问题。在座谈会上, 双方分别介绍了本单位的历史研究现状和规

划, 就史学上的若干问题交换各自的论点和看法, 热情洋溢, 谈笑

风生, 坦率真诚, 畅所欲言。

五位法国贵宾中间,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代表团副团长———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实验院历史学家菲雷先生(F.Furet) 和巴黎

第三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白吉尔夫人(MmeMarieClaireBergère)。

首先由菲雷先生发言。他说他们到达中国已是第十天, 除游览观光

外, 还要和中国文教科研界联系, 研究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并商

谈中法双方在今后几年内如何开展文化交流的措施。

白吉尔夫人以诗的语言, 抒发她来到中国的无限喜悦的心情。

她说她这次到上海感到幸福。十五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现代上海经济

发展史的研究, 上海仿佛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接着她介绍了法国

汉学研究的概况。法国过去的汉学着重研究中国古代经典文物, 而

从事现代中国的研究, 则是近二十年来的事。这是一门新开辟的学

问。中国问题吸引了许多法国学生———多半是优秀的法国学生。在

这领域里, 法国和美国有共同之处, 那就是把汉学研究的力量集中

在中国现代史。但是研究的重点又不相同。美国的汉学着重政治制

度的研究, 而法国的汉学则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从时间

看, 美国汉学主要研究清末, 而法国则着重研究民国。从组织看,

美国汉学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各大学和各中国研究中心, 而法国汉学

则集中于巴黎一地, 分散在各机构, 这些机构又互相配合。有汉学

研究中心, 即高等社会科学实验院, 资料集中在那里。这些研究单

位, 多半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 其重要专题为中国革命运动初

期革命分子与国外的联系。他们保存着有关周恩来、邓小平等在巴

黎勤工俭学的资料, 其中1920—1924年资料齐全。当时中国留法

学生办了《少年》、《赤光》等刊物。其他专题为中国农村革命运

动、人口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农民生活水平及其演变过程、农村土

地制度与所有制的关系, 以及农作物收成中地主剥削与国家粮食税

所占比例等等。至于中国工人运动, 谢诺(JeanChesneaux) 曾经

进行研究, 早已发表他的《1920—1927 年中国工运史》, 其续编

《1927—1937年中国工运史》不久即将问世。

白吉尔夫人接着讲到她自己研究现代上海的经济发展, 特别对

民族资本家, 例如申新纱厂厂主荣家的发生发展演变, 感到有兴

趣。她到上海, 发现她的中国同行主要在经济研究所, 今天有机会

看到经济所张仲礼、史惠康等同志, 一道谈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问题, 觉得无上幸运。她向他们提出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民族资产阶级的判定根据什么标准? 官僚资本家与民族资本家有什

么关系? 有没有从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或者从民族资本家转化

为官僚资本家的实例? 资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占什么地位? 在民国

期间, 民族资本家与国民党有什么矛盾, 什么联系? 她这些问题,

36

重会海外汉学 界(1979—1983)

个个都问到点子上。双方经过交换意见, 有许多地方取得了一致的

看法。白吉尔夫人说, 她去年特别幸运地见到了荣毅仁。

这时菲雷先生建议把话题转到法国史研究的问题和情况。他谈

到, 马克思曾经说过, 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是由他的经济基础决定

的, 但是马克思并未举出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一论点。菲雷先生认

为, 一个革命阶级的人不一定是革命的, 而出身于不革命阶级的

人, 却可能是革命的。不能说, 某一阶级或集团, 由于所处的经济

地位低落, 因而一定是革命的。这一点还可以从法国大革命的角度

来谈。……

复旦大学金重远老师插话说, 很想知


展开
目录

第2期(1979年3月25日)………………………………………… 1

日本小岛晋治近著《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与思想》/ 1

第3期(1979年5月20日)………………………………………… 2

日本历史学家对汤志钧、唐振常关于评价章炳麟文章的评述/ 2

第4期(1979年5月25日)………………………………………… 3

清史档案研讨会成立/ 3

陈春生《西汉政治制度的特质》摘要/ 5

王纲领《民初(民国六年—十年)列强对华贷款之联合控制

———两次善后大借款之研究》简介/ 7

台湾近年史学新著简介:《中国历代思想家》;《中国名人年谱

集成》;《唐汉史论集》;《梁诚出使美国》;《基督教与中国近代

化论集》/ 8

第5期(1979年7月5日)………………………………………… 11

国外研究动态简况/ 11

关于一批美国朋友来沪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中所谈美国研究明、

清史的一些情况/ 14

第8期(1979年9月15日) ……………………………………… 18

日本早稻田大学依田熹家教授在上海做学术报告/ 18

木村谈日本明治维新/ 21

第9期(1979年11月15日)……………………………………… 25

与西岛定生座谈/ 25

与佐伯有一先生座谈简况/ 27

欧洲研究中国协会秘书长施舟人教授参加学术座谈/ 30

第10期(1979年12月25日) …………………………………… 32

南斯拉夫历史学家访问上海历史所,哈德利教授谈南斯拉夫的

历史科研状况/ 32

东西学术长交往,中法友谊花盛开———我院与法国社会科学

研究中心代表团座谈纪要/ 35

第11期(1980年1月25日)……………………………………… 41

美国留学生韩起澜女士来我所访问/ 41

与美国学者座谈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记一次中美

学术交流/ 43

美国学者陈学霖访沪座谈纪要/ 48

美国加斯特教授对辛亥革命研究的一些设想/ 53

加斯特教授谈美国关于辛亥革命史的研究/ 55

关于菲雷论法国大革命的补充说明/ 58

第12期(1980年3月27日)……………………………………… 59

西欧汉学界一瞥——— “欧洲研究中国协会”科研动态/ 59

编译资料简介——— 《中国季刊》(英文)/ 62

第13期(1980年4月30日)……………………………………… 6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刘子健教授在上海师范学院座谈宋史研究

情况简报/ 63

今日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动向/ 66

第14期(1980年6月12日)……………………………………… 68

英国柯文南博士来我所访问/ 68

重会海外汉学 界(1979—1983)

忠王宝剑与“前太平军上校”———柯文南博士谈太平天国研究

二三事/ 69

第15期(1980年8月31日)……………………………………… 73

美日史坛一瞥———章开沅谈出访观感/ 73

第16期(1980年9月25日)……………………………………… 80

与日中关系史访华团部分成员座谈辛亥革命史简况/ 80

接待日本日中关系史学者访华情况简报/ 84

第17期(1980年11月10日) …………………………………… 87

美国学者向江文汉先生提出共同研究中国犹太人问题/ 87

第18期(1980年12月26日) …………………………………… 88

美国历史代表团来沪记/ 88

与美国历史代表团座谈记/ 93

与美国犹太人谢克曼的一次会晤/ 96

关于荷兰的历史研究状况/ 97

与西德学者蒂策座谈记/ 100

与日本滔天会第二次友好访华团座谈会纪要/ 102

国外研究中共党史简况及其他———法籍学者胡继熙来所座谈记/ 104

第20期(1981年5月20日) …………………………………… 109

日本学者横山宏章来所讲学/ 109

第22期(1981年12月5日) …………………………………… 112

甲骨文字寄友情———记加籍华人许进雄在上海访问简况/ 112

第23期(1982年3月10日) …………………………………… 115

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情况(摘登)/ 115

目 录

第24期(1982年7月27日) …………………………………… 123

日本学者研究我国明清史之一侧面———关于接待日本北海道

大学副教授滨岛敦俊的情况汇报/ 123

第25期(1982年10月11日)…………………………………… 128

美籍学者刘广京来沪做学术报告/ 128

第26期(1982年12月31日)…………………………………… 133

接待美国学者史扶邻简况/ 133

第27期(1983年1月31日) …………………………………… 137

上海解放前纱厂女工的状况(1919—1949)/ 137

日本近藤邦康教授旅沪半年间的研修情况/ 144

接待日本研究中国近代史学者访华团的简况/ 148

第28期(1983年4月27日) …………………………………… 151

接待美国访问学者柯临清的汇报/ 151

美国韩起澜女士来信诉说觅职难/ 154

日本学者佐竹靖彦在沪学术活动简况/ 155

接待美国艾尔曼教授情况简报/ 159

第30期(1983年9月1日)……………………………………… 161

徐中约谈中国近代文化之演变/ 161

附录:《史学情况》1979—1983年各期目录……………………… 16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