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历史之谜 一个经济学的答案
0.00     定价 ¥ 4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301301012
  • 作      者:
    华说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历史之谜:一个经济学的答案》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逻辑,来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之谜,行文轻松,有可读性但也不乏深度。
展开
作者简介
  华说,本名郁忠华。经济学者,财经作家。推崇“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致力于以经济学解释世事和历史。著有《你无法旁观的中国经济》 《解惑中国经济》《乡愁的成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百姓身边的那些事》等多本著作。现居上海。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学可以解释历史么?当然可以。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现象的科学。历史是过去的人们的行为和现象,自然在其研究的范畴之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位置不同,角度各异,所见之景色有别。史学治史,洋洋大观,是一道风景,引入经济学的视角,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观,而人所罕至焉,所见新奇、有趣,乃非常之观也。
展开
精彩书摘

衣服的起源:人类为什么穿衣服?

我不养宠物。杂览各类八卦新闻得到的信息,是宠物种类繁多,千奇百怪:鳄鱼、狮子、棕熊、蟒蛇、蜥蜴、兔子、仓鼠、豚鼠、鳄龟、澳洲蓝弗虾、蜘蛛、金丝雀、百灵、鹦鹉……总而言之,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没有不可以成为宠物的。不过一般而言,常见的是猫狗,尤以狗为多。小区里养狗的不少,以空巢中老年人为主,看那宠爱的情形,大抵是当作儿女来养的,天冷的时候,往往会给小狗穿上鲜艳而花哨的服装。每每看到一只穿了衣服的狗在街头招摇过市,区区在下条件反射地会想到一个成语: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照字面直解,是穿戴衣帽的禽兽。翻开字典,释义为“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不管其涵义,从字面上看就可以知道,衣服是人禽之辨的一个具体标识。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看是否穿衣服:穿衣服的是人,不穿衣服的是禽兽。这是最简单粗暴的分辨人禽之别的办法。
虽然人类曾经一度狂妄地自认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但现代科学证明,这是一厢情愿的幻象。人,其实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如今被人类斥之为“禽兽”的动物,原本是和人类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是人类远祖在原始森林里的朋友和敌人。只不过,人类后来慢慢进化,打出了一片新天地,远离了森林,便对这些昔日的朋友和敌人施以轻蔑的目光了。这是说,曾经,人类和禽兽一样,一丝不挂地在原始森林里讨生活。只是到了后来某一时期,人类开始穿衣戴帽了。
这就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人为什么穿衣服?
人为什么穿衣服?这是问,是什么样的局限变化导致人类产生了穿衣服的需求?答案甚多。主流的意见,认为人类穿衣服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御寒保暖;二是蔽体遮羞。骤眼看来,这两种说法貌似颇为有理,但其实经不起推敲。无他,明显地,御寒保暖论和蔽体遮羞论是以今例古,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然而,古人和今人面对的局限去之天壤,其观念和行为自然也天差地别。
先说御寒保暖论。适应于丛林生活,人类早先也是毛长皮厚,浑身上下长满了毛。参看人类近亲猩猩、猴子,便可略知人类当年的体貌。既有浓密的毛发覆盖全身,则无以衣服御寒保暖的需要。御寒或者避暑另有他法,那就是变换居住的地点。即所谓“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是也。
那么,穿衣服是为了蔽体遮羞么?也不是。以裸体为羞耻,是现代人的观念,隆古时代的野蛮人并不以裸露为耻。每一个人都是赤身露体寸丝不挂,“一样一样的”,又有什么可羞耻的呢?猩猩、猴子裸露至今,也没见它们因为感到羞耻而穿衣服。不言而喻,今人以裸体为羞耻,其根源在于性。但对于性的看法,古人和今人大相径庭。现代的考古挖掘,在全球范围内发现了很多石质生殖器状的物品,这一物证,有力地证明生殖崇拜在世界各原始民族普遍存在着。生殖崇拜云云,是说远古时期的人类以为性和生殖器官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和神奇的伟力,非但不为之感到羞耻,而且对其有敬畏之心,顶礼膜拜,庄严而神圣。
既不是为了御寒保暖,也不是源于蔽体遮羞,那么,人类穿衣服所为何来?以余观之,衣服的需求,起于人类进化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对于人类进化之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较之于爬行,直立行走拥有更高、更广阔的视野,更容易发现猎物和天敌,同时也解放了双手,生存能力大幅提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远古的生存竞争中,野蛮人之爬行者被大自然所淘汰,而直立行走者生存了下来,并一直进化至今。
但对人而言,直立行走带来了一个问题:生殖器官由隐秘转为显露。爬行的时候,生殖器官隐藏于躯干、臀部以及后腿之间,后三者构成了天然的屏障,保护着生殖器官。然而,直立行走之际,生殖器官由隐而显,直接暴露于外,自身再无屏障提供保护。远古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或追逐猎物,或者逃避敌人的攻击,终日穿行于丛林之中,很显然,直接裸露于外的生殖器官容易受到伤害。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物和性,是人最基本的两大欲望。为什么?因为关乎生死。饮食以求个体的生存,男女以求种族的延续。生殖器官关乎种族的繁衍和延续,可谓“事关重大”。当直立行走使得生殖器官直接暴露于外,容易受到伤害,人类必然要想方设法保护这“命根子”的安全。自身的身体器官既不能提供天然的保障,则借用外物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对衣服的需求于是乎随之而起。远古的人类不会纺纱织布,天然的材料,取自于猎物,那便是鸟类的羽毛和禽兽的毛皮。它们是人类最初的衣服。《礼记•礼运》云:“未有麻丝,衣其羽皮。”此之谓也。
假说既成,接下来的事情,便是验证了。
这假说说得清楚:直立行走,人之生殖器官显露于外,容易受到伤害,衣服的需求随之而起,用以保护生殖器官。由这假说可以推论出,衣服必然首先出现于下体,而后及于上体;而在下体中,又必然先出现在前面,次及后部。因为既然衣服缘起于保护生殖器官,而人之生殖器官又生于前部,则按照次序,人类对衣服的采用,必然是先下后上,先前后后。如果是人类穿衣是先上体而后及于下体,下体中由后而至于前,则这假说被推翻了。
先征之于文献。东汉学者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巿部》云:“巿(音弗,又做韍),韠(音毕)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清人段玉裁引郑玄《仪礼注》:“古者田渔而食之,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再征之于事实。当今之世,在地球的某些地方依然存在着原始部落,从他们的起居和习俗中,可以一窥远古人类当年的生活情形。这些部落里人们的穿着,或者是下体蔽前而不蔽后,或者遮蔽下体而裸露上体。可见从文献到事实,都在验证衣服起于保护生殖器官之说。
是的,人类对衣服的需求,是由于直立行走而引发的。从时间序列上说,衣服的出现,必然是在直立行走之后。直立行走导致人之生殖器官显露于外,容易受到伤害,用于保护生殖器官的衣服应运而生。受制于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技术条件,“羽皮”—— 鸟类的羽毛和禽兽的毛皮成为人类最初的衣服。“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钜。”就是从这么寒碜简陋的衣服出发,发展至今,以服装为核心的时尚产业,其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美元之巨,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
当然,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人类进化到今天,身上已无毛发可以御寒,无形而无处不在的道德伦理,又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解释今天的人们为什么穿衣服,除了保护之外,自然还要加上御寒、遮羞的作用,乃至于对美的追求。局限不同,人们的行为有别也。
展开
目录
目录

自序/001
一 衣服的起源:人类为什么穿衣服? /001
二 “同姓不婚”:同姓之人为什么不能通婚?/009
 近亲结婚危害说/012
 统治联姻说/014
 防止内部争斗说/015
 维护宗法制度说/016
三 妻妾成群:古人为什么坚称“一夫一妻”制?/021
 “一夫一妻”古今内涵有别/023
 妻妾之分起于产权缺位/025
 妻妾权利落差去之天壤/029
 不得“以妾为妻”是验证/031
 中西婚姻制度演化路径不同/033
 附录 “一夫一妻”制是为了防止性病传播么?/035
四 黄道婆的恩泽:上海女人为什么家庭地位高? /041
五 «酒诰»之谜:聚众喝酒为什么要杀头? /053
六 赵娥的难题:中华文明为什么缺乏“法治”传统? /065
七 一骑红尘妃子笑:唐代驿站的辉煌为什么无从继续? /075
八 «流民图»打倒王安石:青苗法何以成为害民之法? /085
九 “外儒内法”:儒、法学说缘何成为帝王之术/095
  最高权力的竞争与维护/098
  法家之法:皇帝拥有豁免权/104
  儒家之德:服从尊卑秩序是美德/107
  诸子学说的本质是合约安排/111
十 “仁”之别解:孔子的“仁”究竟是在说什么?/117
  合约的本质/120
  字义的解析/123
  孔子的定义/124
  事例的验证/130
十一 奇怪的“定律”:“落后文明”为什么会征服“先进
文明”? /135
  大师之论下得轻率/137
  决定胜负的竞争准则/140
  经济力量不等于军事力量/142
  悲剧不会在现代上演/146
  先进文明从未被战胜/149
十二 公田与私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井田制”么? /153
  “井田制”的两种主要猜想/156
  孟子之说不符经济逻辑/158
  “公田”“私田”何解?/161
 “初税亩”:变革来了/165
  土地买卖终结“封建”制度/168
十三 君主权力更迭:“禅让制”是想象还是事实? /171
十四 “铸刑书”: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公布为哪般? /181
十五 地球人口激增:“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什么错了? /189
十六 西汉的故事:“劣币驱逐良币”是史实还是谬论? /199
十七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为什么终其一生没有称帝?/2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