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村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节农村财务管理的地位和意义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概念
农村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种资产所发生的一切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
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政策与法令;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管好用活集体资金,保证集体财产不受损失;积极筹集资金,增加生产经营资金的投入,扩大集体收入和积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搞好经济核算工作,改善经营管理,努力增加收入,不断降低费用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搞好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和兑现工作;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和农村集体内部各行业、各经营层次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搞好收益分配工作;管理和监督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二、农村财务管理的地位
农村经营管理范围较广,财务管理已渗透到各个方面,并位于中心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集体经营目标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突出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遵循“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和宗旨,其经营的目标都是获取最大的收益,使投入的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因此,必须合理地筹集和运用资金,在维持必要的偿债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组织的盈利能力。同时,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集体经济组织的生死存亡。要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生存和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把财务管理工作当做管理的中心来抓。
2财务管理具有价值管理和综合管理的特征,为其居于中心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
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成的管理,实现对实物的管理,又具有综合管理的特征,从而使生产经营活动的质与量在价值运动中得到综合反映。它所提供的综合价值指标,不仅是农村集体经营活动业绩的评价依据,也是经营决策的依据。财务管理的价值管理和综合管理特征,为其居中心地位创造了必要条件。
3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外部不同利益主体的共同要求
中国目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有农村合作特征,又有企业特点。其利益主体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管理人员、社会公众以及成员,他们以不同的利益要求,关心着集体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他们的利益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财务管理将面临着如何正确使不同利益主体同时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利益目标。
4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社区成员在基本生产资料公有的基础上,按照合作社原则自愿组成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实行自我管理、民主决策、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其经营范围涉及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方面,有明显的社区性和综合性。由于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其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利益分配,主要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其必然涉及供、产、销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因此,要使财务机制快速形成,并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制度约束和规范,为财务管理在村经济组织中发挥其中心地位的作用提供制度保证,并使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都能实行科学管理。
三、农村财务管理的意义
1做好财务管理是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职能的需要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可以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巩固与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积极帮助和指导下属企事业单位和农户搞好生产经营,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正确处理好同他们的经济利益关系,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统一职能切实履行,并在履行职能的同时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
2做好财务管理是发展各业生产,切实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发展各业生产,开发各种经济资源,迫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管好用活集体资金,开拓生产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增加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收入,努力降低各项费用开支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做好财务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来开展的。财务管理搞好了,就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在农村的顺利贯彻落实。当前农村正在开展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因此,开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还有利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促进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密切干群关系,严明纪律,带领广大村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二节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