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米评论桑贝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我非常喜欢。”
2)整本书采用全彩印刷
作为一个英语只会两三个单词的法国人,桑贝喜欢纽约的一切。喜欢那些无忧无虑的猫,喜欢多才多艺的爵士乐手,喜欢被人遗忘的花园……这座特别的城市中生活着一群特别的人,有喜有悲,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年少的桑贝曾梦想为杂志《纽约客》供稿,这个愿望终于在1978年实现了。他成了《纽约客》大家庭一员,迄今未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这在《纽约客》也是空前的。本书收录了桑贝为《纽约客》创作的所有插图以及他在纽约的生活照,并附有一篇长达3万字的访谈稿。画家首次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自己的绘画事业,还有为《纽约客》工作的八卦趣事。
提问:《纽约客》主编会经常让你返工修改吗?……
桑贝答:会的!有一次我要画一幅封面……那是一幅水彩画。画里有一只猫,尾巴翘得高高的,旁边有个小女孩用它的尾巴当小胡子。美术主编拿着那张画来找我,说:“肖恩先生很喜欢,但是你得把这个小女孩删了。”你要知道,把一个小女孩从水彩画上面抹掉可是一项大工程。我心里想:“要是把这个小女孩删掉,这幅画就没意思了啊!”——至少没一开始那么有意思……但是我知道,肖恩先生一定知道他在干什么。然后我就跟个神经病似的,一点一点地删,非常仔细地把小女孩从那副画里给抹掉了,用水抹的。肖恩先生对改完的效果特别满意。事实证明他确实是对的,那是一张非常漂亮的封面画。所以你看,我对他完全信任。他说:“改这个!”我就改,不废话!
提问:如果有人评论说你的绘画洞察力既细致入微又宏大无边,你认同这说法吗?
桑贝答:每天早上,我都坚信,如果让我、达芬奇和一个绘画新手坐在一起画画,我们都会尽力地去画。唯一的区别也就是,相较于新手,达芬奇毫无疑问能一下笔就画出精髓,他也并不会为此自鸣得意……而我呢,为了画出一幅成功的作品,付出的努力和另外两人相当。说不定有那么一刻还会觉得自己画的东西傻透了,我搞砸了。有一点我十分确定,那就是:无论我怎么努力,我也画不出《蒙娜丽莎》!
.……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几米
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
四年前在巴黎,为了躲避骤降的春雨,无意间在咖啡馆中看到桑贝画展的海报,一路上比手画脚地问路,找到位于拉丁区小巷中不起眼的小画廊时,已近黄昏,只见昏暗的玻璃门中隐隐浮现出桑贝熟练典雅的线条,但却不得其门而入,怅然而返。第二天兴致勃勃地又去了一趟,门仍锁着,直到第三天与略懂法文的朋友一同前往,才发现门边有个小小的电铃,旁边写着:“如要入内参观请按此铃。”哑然失笑之余,不禁感到这段漫画式的寻觅过程,可真像是桑贝笔下那些看似平淡而又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作品。
我所见到的桑贝原作在小巧古意的画廊中显得宁静而自然,尺寸比想象大了许多,线条简洁灵巧,大部分是单色表现,画坏的几笔,还用修正液涂盖,满有趣的。大概没有人会不喜欢桑贝的漫画吧!至少要去讨厌桑贝的作品是很困难的,我想。以前喜欢桑贝,只能想办法搜购昂贵的原文版,往往也只能欣赏图画部分,对于大段的法文一筹莫展。直到最近几年陆续出版了中文版作品,才稍稍弥补些许遗憾。
玉山社最近所出版的两本桑贝作品《玛赛林为什会脸红?》与《哈吾尔塔布尔——不会骑自行车的自行车师传》在编排与印刷方面都十分用心,并没有一般中文版作品粗糙失真的问题。《玛塞林》一书,以一个脸突然会红的小孩作色彩设计,故事有趣且感人,画面营造幽默而流畅。图与文结合生动自然,也非常适合当成故事书一页一页说给小朋友听。《哈吾尔塔布尔》美丽彩绘画页中,透出一股春天法国小城的温暖清香。而这两本书中两组人物的典型与组合,有着明显相似之处。他们同样都是因无法克服的缺憾而身受其苦的小人物。《玛塞林》中的两个小朋友主角,一个容易脸红、一个一直打喷嚏,《哈吾尔塔布尔》的两个大主角心中藏着无法向人告白的深沉秘密(不敢骑车却是超级修车好手,与永远抓不对镜头的摄影师)。两组原本因缺憾而自卑退缩的人,因为有着相似缺憾的“朋友”,而互相重燃生活的希望与乐趣,并找到了与这个世界沟通与互动的勇气和自信。清新风趣的友情故事点出生命中淡淡的无奈、淡淡的感伤、淡淡的温暖……
桑贝的作品,精采的不单只是他所刻意创造出的戏剧效果,更值得慢慢品味的是,透过他或简或繁的画里所捕捉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人性的戏谑、对老时光的怀念与关爱。许许多多费时费力的背景、看似不必要的细节,都是在说故事。这两本书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我非常喜欢。
——几米
他对心理分析的研究在漫画家中出类拔萃。
——阿特柯伦,美国著名漫画家
我忘了那时候自己知不知道他是法国人,反正就认定了他的那个调调,那种绘画手法,简单线条勾勒的黑白画。那时候,还不知道桑贝先生还有用淡彩的。他的漫画从内容到形式,在述说表现的当然也就是我们小时候还未能真正体会和理解的法国中产阶级或小资分子的那种情调。里面不晓得有点什么就扣住了我那个时候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幻想、向往……
——欧阳应霁
他独特的风格无法复制,他的作品观察到了这个世界的细微矛盾。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看到了自我,感受到幸福和希望。
——2011年桑贝作品巴黎市政府特展主办方
他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学。
——法国《20世纪大事百科大全》
桑贝每天都画,而且用极其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都寻找新想法其实是一种折磨。如果发现了一个好的方案,比如一幅画或者一个幽默,那是一种安慰,因为你战胜了暴君一样的白纸。
——《喜剧记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