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何道生集(清代诗人别集丛刊)
0.00     定价 ¥ 125.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020125753
  • 作      者:
    杜桂萍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何道生(1766—1806),字立之,号兰士。与法式善、张问陶、杨芳灿等倡和,为王昶、张问陶所称。著有《双藤书屋诗集》十二卷。这次整理的《何道生集》以何道生为主,兼及何元烺、何煕绩、何耿绳,共两代四人。内容包括何道生《双藤书屋诗集》十二卷、《双藤书屋试帖》二卷,何熙绩《月波舫遗稿》,何元烺《方雪斋试帖》,何耿绳《退学诗斋诗集》、《学治一得编》,以及族谱传记等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萬壽寺 寺有假山甚奇秀,白松七株,數百年物也。後殿佛前供一大錢,文曰“如意通寶”,遊人以錢擲孔,祈吉祥焉

萬壽佛寺長河東,門前河水磨青銅。臨流下馬步沙岸,水中倒影繚垣紅。躡屐入寺寺門啟,耳邊已覺來松風。重閈層層映紺殿,瑶階級級開琳宫。忽然到眼訝突兀,驚奇不異飛來峰。爲山平地地力窘,是誰鞭笞怪石來庭中?一邱一壑身可置,十步五步興未窮。因山架屋屋亦好,屋中供佛佛頭青翠常濛濛。更有奇樹互盤據,樹根攫石石腹疑中空。迤邐下山得古幹,參天拔地拏群龍。素鱗皚皚映積雪,青鬣颯颯旋飛蓬。撫摩恐是千載物,滄桑坐閲無春冬。僧雛倏忽成邂逅,導我瞻禮如來容。香花寶幢互輝映,大錢特鑄爲清供。或云以錢擲其孔,神機響應瓊茅同。人生墮地有定命,阿堵何與吾窮通?生老病死待時至,安能一一煩神聰?興闌大笑出門去,松濤謖謖和疎鐘。

 

久不得雪蕉消息以詩寄之四首

之子一爲别,春來狀若何?宦途憐我拙,歸夢爲君多。俗吏親塵土,神僊愛薜蘿。暮雲望不極,濁酒動高歌。

書札經時少,清暉夢裏尋。美人隔江水,千里碧雲深。君問南飛雁,應知久别心。無緣躡山屐,相訪到江潯。

黄海遲君久,歸來樂事偏。輕寒燒笋候,微雨焙茶天。白髮高堂健,青箱哲嗣傳。藏書百萬卷,一一自鑽研。

憶昔京華住,論文丙夜餘。釣臺春鬭韻,厰市晚搜書。貰酒攜瓶榼,尋花策蹇驢。都成春夢過,對影重欷歔。

 

法時帆武部以詩見懷作歌答之

塞北古寺晨鐘鳴,長和先生吟詩聲。彴西時帆書屋顔曰彴西詩舫。流水寒月落,照見先生讀書屋。書屋迢迢十里餘,使我不見心煩紆。翻思去年出塞樂,朝朝相見多歡娱。交深意氣略形迹,贈我新詩好風格。始知人貴相知心,不在區區數晨夕。先生本是蓬瀛人,偶然遊戲東華塵。傍人怪詫我竊喜,喜得衙齋爲比鄰。比鄰室邇人則遠,差便詩筒相往返。可能别置遞詩郵,竟借馬曹作詞館。

 

劉澄齋錫五編修既改官中書以雪鴻詩草見示即次其韻四首

炎炎火繖熾晴空,忽捧清詞紀雪鴻。失喜生平多眼福,得君詩卷愈頭風。不將律縛心尤細,純以神行氣自雄。最愛十篇新樂府,想應傳唱遍雲中。集中《雲中新樂府》十章最佳,蓋爲靈邱教官時作也。

蘭臺信史手親編,澄齋爲史館提調。太乙光青十一年。閲世浮名原破甑,惜君雅度稱花磚。於今畫省添詩客,自古才人號謫僊。怪底瀛洲不肯住,前身合是李青蓮。

如君風骨豈長貧,直是崟崎歷落人。鋒必善藏方可用,蠖非少屈不能伸。松筠獨耐冰霜冷,桃李從誇錦繡春。他日平泉身退後,小山通隱卜芳鄰。

即今居處有園亭,埽地焚香百不營。著句風流高格調,判花閲歷小枯榮。締交我幸逢詩伯,謝客君惟對墨卿。何日攜尊同一醉,興酣分韻鬭心兵?

 

消夏六詠限韻

冷布

疏布漚麻製,裁量稱北窗。筠簾光欲互,紗帳影疑雙。受月宵無礙,含風暑易降。幾年偕故紙,青映讀書釭。

椒珠

曾入騷人賦,芬芳佩亦佳。問名知蜀産,巧製仿珠排。薑桂生同性,芝蘭氣入懷。牟尼定何物,持爾即清齋。

   歕壺

偶作提壺唤,難爲運甓閑。跳珠分地脉,飛雨破天慳。抱甕寧同拙,羸瓶未足患。焦枯能遍澤,花木有歡顔。

響竹

尀耐營營者,趨炎黑白淆。此君能嫉惡,於我久神交。斷竹纔歸握,秋聲直到梢。埽除憑爾速,樊棘漫爲巢。

涼棚

火繖張空際,棚高接畫檐。平鋪炎暑隔,乍捲晚風添。暍感周王蔭,威驅趙盾嚴。幾番涼意思,響送雨囗囗。

蕉扇

劇愛團蕉製,拈來璧月銜。心枯緣雨滴,骨脆有風緘。圓潔欺紈素,輕盈稱葛衫。翻思窗下種,深雪未容芟。

 

聞蟬四首次劉澄齋韻

槐夏初驚報早蟬,靜推物理志蟲天。能趨高潔應成佛,若脱皮毛亦可僊。底事迎秋常嘒唳,與人終日致纏緜。料因憶得生前業,懺悔蜣丸一段緣。

一聲常在最高枝,説露談風總不疲。蔭美每防逢臂斧,身輕頗厭著冠緌。本來無口何妨默,如此長鳴亦太癡。須識世間機事巧,丈人痀僂有深思。

繁聲偏愛噪斜陽,絶類幽人晚節香。一寸光陰容住著,百年心事要商量。也知此壳終須脱,無那於情未忍忘。滿樹笙簧喧未了,梢頭又見月昏黄。

最怯當頭雨驟驚,暫時嗚咽竟消聲。不妨養晦肩聊息,况欲高飛翼既成。滿腹天漿常醖釀,千章雲樹任遊行。一生自得逍遥樂,漫道鳴秋是不平。

 

法時帆招同許香岩封君兆桂洪稚存編修亮吉張水屋運判道渥李石農比部鑾宣吴季游明經方南遊極樂寺看荷花水屋作圖紀之分韻拈得游字

西郊古寺清且幽,當門遠翠交平疇。入門花香襲衣袂,碧銅磨鏡清雙眸。種花地多佛地少,萬花供佛佛不愁。是時赤日熾空際,趙盾欲避知無由。主人命酒肆豪快,冰瓜雪李欺珍羞。芙蕖萬柄紅香柔,緑波倒影濃于油。花紅水緑兩掩映,水憐花態無湍流。清風泠泠來中洲,翩翩翠蓋翻輕漚。銜杯當風風不休,酒香花氣相沉浮。今我得此知何修,無乃夢作香嚴游。蓮花世界即此是,極樂何必西方求?座有畫師老詩伯,十指瘦勁生蛟虬。興酣落紙不肯息,但覺墨雨飛高秋。圖成相視各一笑,竹林雅集真吾儔。人生良會不易得,此詩此畫應長留。

 

展开
目录

 

錄總目錄

前言一

整理凡例一

 

雙藤書屋詩集一

雙籐書屋試帖二〇三

何道生詩文補遺二九三

 

附錄一何道生年表三四一

附錄二何元烺《方雪齋試帖》三六七

附  何元烺詩文補遺四一七

附錄三何煕績《月波舫遺稿》四三九

附錄四何耿繩《退學詩齋詩集》四六七

附  何耿繩詩文補遺五四九

附錄五何熙績何耿繩硃卷五五九

附錄六何耿繩《學治一得編》五七三

附錄七族譜傳記六二一

附錄八檔案方志六五一

附錄九唱酬題贈追悼六七五

附錄十書札雜評七五五

 

清代詩人别集叢刊總序

杜桂萍

昔人謂“文以興教,武以宅功”。古時國家以興學崇教爲首務,議禮以定制度,考文以興禮樂,乃有文治彬彬稱盛。於今文化强國,亟需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古籍整理作爲其中關鍵之一環,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近三十年來,古籍整理日趨興盛,已經成爲學術研究的時代熱點和文化傳承的日常內容。各類型的整理工作可圈可點,各維度的文獻整合則又增添了别樣的景觀。新世紀以來,明清文獻整理和研究異軍突起,引人注目,無疑是古籍整理領域的重頭戲。

清代詩文文獻的整理受到日益成爲重點,並非始於當下。相比於清代戲曲、小說文獻的整理,清代詩文獻的整理工作開始並不算晚,幾乎與清詞的整理同步啟動。可惜的是,儘管有好古敏求之士多次倡導,皆因時機不夠成熟等原因而沒有形成規模和氣候。其中主要的因素,當與清詩數量巨大直接相關。據估算,清人各種著述總約有二十萬種,其中詩文集超過七萬種,存世約四萬種,有作品傳世的詩人約十萬家,有詩文集存世的作家當在萬人以上,詩歌作品近千萬首。其收藏情況尚需進一步調查,有不少文獻散藏民間,以及相關文獻狀態駁雜不易辨析等因素,也是很多工作難以輕易展開的重要原因。總之,難以一時匯爲全璧,始終是《全清詩》文獻整理難以提上日程的最爲直接的因素。

儘管如此,相關的學術準備始終在進行著,且日見規模。譬如,上世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以别集論,前者約收一百二十種,後者約收九十種),都包含了一定數量的清代詩人别集(至二○一六年,前者共收九種,後者共收四種)。新推出者新意頗多,如陳永正《屈大均詩詞編年輯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七年版),而一些修訂重版者則顯爲精進,如俞國林《呂留良詩箋釋》(中華書局二○一五年初版,二○一八年再版),從不同維度爲清代别集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視野。其他出版機構也在留意清人别集的整理和研究,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清代家集叢刊》(徐雁平、張劍主編)、鳳凰出版社陸續推出《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張劍、徐雁平、彭國忠主編)等。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在高度關注這一重要領域,先後出版推出《明清别集叢刊》、《乾嘉詩文名家别集叢刊》等,集中力量於明清文人别集的整理和研究,實有後來居上之勢。凡此也表明,學界和出版界皆已體現出高度的學術自覺,意識到清代詩文文獻的重要性。尤其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已不僅僅著眼於名家之作,對那些於文學史、文學生態等發生重要影響的文人及其文獻遺存也予以關注,這既符合文獻整理的基本原則,又有利於彰顯文學研究的開放性視角以及多維度的路徑拓展。

正是在這樣的學術語境中,我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清代詩人别集叢刊》於二○一四年獲批,有計劃的系統性的清代詩人别集整理工作得以展開,相關成果陸續成編,彙爲《清代詩人别集叢刊》。

  我們並沒有選擇原書影印的整理方式,而是奉行了“深度整理”的基本原則。以影印方式整理,固然可以使研究者得窺作品之原貌,也有利於及時呈現和保護一些珍稀古籍版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代詩文集彙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清代詩文集珍本叢刊》等,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不過,點校、注釋、輯佚等整理方式無疑更能體現出古籍整理的學術深度。事實上,隨著文化語境的改變和學術研究的深入,文獻整理的功能也在不斷拓展,不僅應提供基礎性的文獻閱讀,還應具有學術研究的諸多要素,即在學術史的視野中呈現文獻生成的複雜過程和創作主體的生命形態,而這正是《清代詩人别集叢刊》選擇“深度整理”方式的理念和前提。

“深度整理”指向和强調“整理即研究”的古籍整理思想與學術精神。以窮盡文獻爲原則,以服務於學術研究爲目的,於整理過程中注入更明確、豐富且具有問題意識的科學研究內涵,使古籍整理進一步參與當代學術發展。也就是說,在一般性整理的基礎上,借助於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爬梳文獻,考證辨析,去僞存真,推敲叩問,完成一部既收羅完備、編排合理,又在借鑒以往研究成果基礎上推進已有研究、表達最具前沿性的科研創獲的詩人别集整理本。這既是古籍整理基本要義的延伸和拓展,也符合與時俱進的學術發展訴求,應是整理工作之旨歸所在。

如是,《清代詩人别集叢刊》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整理工作。

一、前言。“前言”的撰寫,不事泛泛介紹作者生平和創作的一般狀況,而注重於文獻、文學、文化等視角,對著者生平進行考述,對著述版本源流加以梳理,對别集的文學價值、影響進行具有文學史意義的判斷。“前言”應是一篇具有較强學理性、權威性和前沿性的導讀佳作。

二、版本。别集刊刻與存世情況往往因人而異,或版本複雜,或傳本稀少。“必先定其底本之是非,而後可斷其立說之是非。”(段玉裁《與諸同志書論校書之難》)廣備眾本,謹慎比對,選出最佳的工作底本和主要校本,讓新的整理本爲學界放心使用,成爲清詩研究的新善本和定本。

三、輯佚。清代文獻去今未遠,除大量别集、總集外,清人手稿、手札、書畫題跋等近年時有發現,散存於方志、家譜的各類佚文亦在不斷披露中。故以求全爲目的,盡力輯佚,期成完帙,並合理編纂。務使每一種整理本成爲該詩人作品的全本,這也是提升整理本學術含量的重要舉措。

四、附錄。附錄豐富與否是新整理本學術含量高低的重要標誌,實爲另一種形式的研究。如年譜簡編以及從族譜方志、碑傳志銘、評論雜記中勾稽出的相關研究資料等,對全景式展現詩人生命歷程十分必要。然有時文獻繁雜,需經過精心淘擇和判斷,强化“編纂”意識,避免文獻堆積,又能充分體現深度整理的學術含量。

古籍文本生成於歷史,負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於整理者而言,不僅應使古籍文本能夠被有效閱讀,還應借助閱讀活動等促其進入公共和現實視域,成爲當下文化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也就是說,整理活動本身應始終處於在場的文化狀態,立足於學術史,並直面其所處之研究領域的一些難點、疑點和熱點問題,進而通過整理過程中的辨析、考論解決文學演進中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問題,形成專題性研究,這是深度整理應達成的重要目的。所以,整理活動其實是一個思維創新的過程,指向的是知識和觀念整合的結果。考訂史實,發現文本之間的各種意義和多層面內涵,使之成爲當代人可閱讀的文本,並參與歷史文化建設,其實也是在回答我們進入歷史的方式。

總之,以窮盡文獻、審慎校勘爲路徑,以堅實、充分的文獻史實研究爲基礎,通過對文獻的慎用和智用,借助歷史的、邏輯的思路甚至心靈的啟迪,系統、全面地收集、篩選史料,勾連、啟動其內在聯繫,從而將古籍整理與史實研究深度結合,强化了整理性學術著作的研究內涵,是一種真正包含了主體自由性的學術實踐活動。這種由專門研究完善古籍整理、由古籍整理深化專門研究的深度整理方式,對整理者的研究意識和整理本的學術含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標示了整理觀念和方法上的更新,更是當代學術發展的必然訴求。我們願努力嘗試之,並推出一系列具有較高水準和重要學術意義的整理成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