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明朝中国人通过耶稣会士初识加拿大讲起,寻根溯源,给加华文学史辅以厚重的华侨史背景,而加华文学之滥觞,则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华人刻在加拿大海关羁留所墙上的诗歌,即“先侨壁诗”,以及1907年问世的《大汉公报》。
本书的主体部分,先是板块状的一一展示,解读加拿大华人*为集中的三个区域——以温哥华为中心的西中部、以多伦多为中心的东部、以蒙特利尔为中心的法语区——的华人文学(包括汉语、英语、法语和双语写作),论述了这三个区域加华文学的历史演变和重要的作家、作品和社团,勾勒出加华文学的概貌,显示出它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和世界性;再以“北美华裔女性”“族裔成长小说”“自我译写”等诸方面为话题,不仅挖掘出加华文学多元风貌的历史成因,而且深化了对一些主要加华文学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揭示出加华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以及与美国华人文学创作的异同。
作者视野开阔而悠远,思维缜密而周全,将纵向的历史梳理、板块状的扫描和个案的点式深入三者有机地结合,进行跨语种、跨国界的整合和比较,全面又不失穿透性地勾画出了加拿大华人文学的面貌。
导 言
加拿大是著名的移民国家,现有 200 多种族裔,总人口 3700 多万,华人近 180 万。华人是除了英、法两个立国民族之外最大的少数族群,汉语是加拿大除英语、法语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自 19 世纪中叶起,成千上万的华人到加拿大谋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加拿大华人在汉语、英语和法语文学的创作上硕果累累,形成了加拿大华人文学(简称“加华文学”多语种繁荣的独特景观。虽然一般中国读者对加华文学尚觉陌生,但其汉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文类作品已日渐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受到评介和研究,并荣获若干重要的文
学奖项。像叶嘉莹、洛夫、痖弦、梁锡华等大家,早已享誉海内外华人文坛。与此同时,加华文学在加拿大本土和国际上的地位亦在稳步上升,其英、法语作品得到了西方主流文坛的肯定,屡屡荣膺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Governor General’s Award)或提名,而且被译成包括汉语之类的多种文字,摘得国际文学奖项,拥有了世界范围的读者。
“文学即人学。”加华文学是加拿大一代代华人生命和智慧的结晶,见证着充满曲折的离散历史,承载着自强不息的传统,显示了在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的碰撞中,华人循着古老的文字秘径,倔强地寻找精神家园,在中国文学、加拿大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版图上留下了自己的一个个脚印。
首先,加华文学倾诉中华乡情,蕴含着强烈的故土情结,传递出对母国的刻骨思念和爱忧交加,印有中国及其文化磨灭不掉的胎记。比如,洛夫在名诗《边界望乡》中,描述自己站在中国香港和内地的边界落马洲,透过望远镜看祖国,惊叹“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 把我撞成了 // 严重的内伤”。再如,出生在菲律宾、移民到加拿大的双语作家林婷婷感慨,“一
个人可以没有身份证上的祖国,但却不可没有文化上的祖国。”有的加华作家在中国时就享有文名,移民后继续笔耕,在故国发表作品。有的加华作家虽长居海外,却仍保持中国国籍。有的取得加国国籍后,却回流国内生活和写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妨说,加华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境外延伸,衍生了多语种作品,是中华文化之根在异乡的土壤里长出的纷
繁的花果。
其次,加华文学呈现出鲜明的加拿大风貌,散发出本土自然和人文的气息。它生动描述了加国独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故事:地广人稀,景色奇美,长年白雪,漫野红枫。在落基山脉的莽莽森林里,居住着日渐凋零的原住民;在高寒的北冰洋地带,生活着善于狩猎和雕刻的因纽特人;在辽阔富饶的魁北克省,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为争夺这块土地爆发了“七年战争”……加华作家不仅创作了丰富的华人题材作品,亦描写出了非华裔移民的喜怒哀乐。而且,对于加拿大土生华裔作家而言,其母语是英语或法语,他们更多认同加拿大而非中国是自己的祖国,预设读者也是加拿大和他国的英、法语读者群,主体为非华裔。所以,从国别文学角度而言,加华文学显然亦应该是加拿大文学的重要构成。加拿大文学史大家威廉·赫·纽(William H. New)编撰的《加拿大文学史》和《加拿大文学百科全书》都收录了伊迪丝·伊顿(Edith Eaton)、弗莱德·华(Fred Wah)、余兆昌(Paul Yee)、崔维新(Wayson Choy)、李群英(SKY Lee)、应晨(Ying Chen)等多位加拿大华人英语或法语作家。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总督奖诗人爱·德·布洛杰特(E. D. Blodgett)则进一步指出,人们提到“加拿大文学”,“一般想到的是英语和法语的加拿大文学,而加拿大还有一些移民用母语——德语、冰岛语、意大利语和乌克兰语写作,还有汉语”。因此,加华文学是多族裔多语种的加拿大文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再者,加华文学是多重文化杂糅的产物,拥有开阔的胸襟,传递着世界公民意识,在跨族裔、跨文化、跨语种故事的讲述中,寄托着世界情怀。“我们分享故事,我由衷地认为,好故事是人类的故事,没有任何界限或种族壁垒。”这番表白来自加拿大勋章得主、获总督奖提名的华裔英语作家崔维新,代表着加华作家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心声。b而加拿大华人文学中关于自然的描写、身份的演变、移植的再生、文化的冲突、历史的建构、人性的探讨、梦想的追寻等等,都是世界各国文学所共有的母题,故能引起多国读者的共鸣。加华文学的汉语、英语和法语作品早已突破中国和加拿大的疆界,而和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交相辉映,竞争发展,成为世界文学星空中正在被探索的新星。
由是知,加华文学与中国文学和文化密不可分,同时是加拿大多族裔多语种文学的华彩乐章,还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拙作拟从原始资料和史实出发,围绕“金山”这一牵动无数华人的地理和心理存在,描述了加华文学坎坷而卓越的发展历程。它渊源于中国,起步于加拿大,随着华人在中加两国的双向流动而发展。由于移民的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和4G 手机的广泛运用,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创作、传播、译介、解读和研究,都呈现跨国界、跨族裔和跨媒体的趋势。
摘要 / 001
导言 / 001
第一章 金山遥梦几时圆:从中国到加拿大 / 011
第一节 中国人初识加拿大 / 013
1.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上的加拿大 / 013
2. 艾儒略《职方外纪》中的加拿大 / 017
3. 魏源《海国图志》中的加拿大 / 024
第二节 中国人进入加拿大 / 032
第三节 中国人移居加拿大的分期 / 047
1. 自由移民时期(1858—1885)/ 047
2. 征税限制时期(1885—1923)/ 051
3. 禁止移民时期(1923—1947)/ 055
4. 解禁放宽时期(1947—1967)/ 058
5. 平等时期(1967 年至今)/ 061
第二章 金山文梦生奇彩: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多元风貌 / 071
第一节 加拿大的华文文学 / 073
1. 加拿大西中部(以温哥华为中心)的华文文学 / 082
2. 加拿大东部(以多伦多为中心)的华文文学 / 176
3. 加拿大法语区(以蒙特利尔为中心)的华文文学 / 237
第二节 加拿大华人的英语文学 / 251
1. 加拿大西中部(以温哥华为中心)的华人英语文学 / 254
2. 加拿大东部(以多伦多为中心)的华人英语文学 / 308
3. 加拿大法语区(以蒙特利尔为中心)的华人英语文学 / 337
第三节 加拿大华人的法语文学 / 363
第四节 对加拿大华人文学的接受 / 381
第三章 金山梦语时唱和:加拿大华人文学的整合研究 / 404
第一节 “猪仔屋”的先侨壁诗 / 404
第二节 《大汉公报》与早期加华文学 / 423
第三节 北美华裔女性的镜像设置和视觉批判 / 454
第四节 族裔成长小说的身份认同嬗变 / 472
第五节 自我译写的本质:以加华双语作家李彦为例 / 524
余论 / 542
附录:加拿大华人文学大事记 / 547
参考书目 / 567
致谢 / 599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这是一部具有历史寻根意义的拓荒之作,是在世界华人文学原野上用心耕耘结出的硕果。书中有加拿大华人百年歌哭行吟的路线图,也有先民在大迁徙、大动荡中发出的梦想之光。作者笔力雄浑,史观远大,使人在史情与史论双重的诠释和感染中,捕捉到历史的时间和时间的历史。
——痖弦(著名诗人、学者、编辑家)
《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新课题,国内还没有相近的研究课题和成果,在中外文学比较和世界华人文学的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开创性。承担者堪称立足前沿,采用了新颖的研究方法,在纵向和横向的结合上,对加拿大华人的汉语、英语、法语和双语书写进行了具有突破性的既全面又深入的研究,显示了很高的学术水准。整体构想明晰,思路展开从容,在宏观视角下的多角度论述又不失周全细腻……《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是具有突出原创性、很高学术价值与明显现实意义的优秀成果。
——曹惠民(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
My generation of authors was very serious because of our heritage of a dark history full of racism and suffering. We had to honor and pay respect to it.
我们这代作家非常严肃,因为我们继承了充满歧视和苦难的黑暗历史。我们必须给它以光荣和尊敬。
——余兆昌(加拿大*高文学奖总督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