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弥纶群言识鉴奥/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
0.00     定价 ¥ 98.00
浙江图书馆
  • ISBN:
    9787100154932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弥纶群言识鉴奥/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系为庆祝“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所策划的丛书《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一套反映复旦中文百年学术传统、源流,旨在突出复旦中文学科特色、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编选集。由于所收文章时间跨度大,所涉学科门类众多,作者语言表述、行文习惯亦各不相同,因此本馆在编辑过程中,除进行基本的文字和体例校订外,原则上不作改动,以保持文稿原貌。部分文章则经作者本人修订后收入。特此说明。
展开
精彩书摘
  《弥纶群言识鉴奥/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
  我国对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是随着“五四”新文学的产生而展开的。当时的新思潮多为开放型,在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潮的激荡下,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理论家,如王国维、梁启超、鲁迅、陈中凡、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等,投身于古文论研究的拓荒工作,取得了辉煌业绩,促进了学术的繁荣与发展。1949年后,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十几年来,数以千百的学术论文与刊物专著,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高潮。与1949年前相比,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一部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出现,都各具理论特色与贡献,这是不容抹杀的事实。但是,如果把已取得的成绩,放置于当前改革开放的世界文化大环境中,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就不难发现它与迅猛发展的时代需求尚有较大的距离。究其原因,在于普遍缺乏(不是绝对没有)现代意识,跳不出旧的治学框框,仍然在定向轨道和封闭模式中彷徨转圈。譬如受传统历史传记学派的影响,古文论研究多是作家论和作品论,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缺乏宏观的理论规律和发展趋向的总结,所见多是一个个似曾相识的面孔,人或讥之为“录鬼簿”。研究方法不是生搬硬套“苏式”或“西式”的洋理论洋框框,就是受旧传统方法的禁锢,反映了研究者缺乏现代的主体意识,受制于古人和洋人,理论观念落后于时代。近些年,由于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宏观研究在古文论界也得以提倡,但一般来说,生吞活剥的多,消化吸收的少,满纸唬人的洋概念,虽然声势很大,却因脱离国情而有隔靴搔痒之感,这是“宏而不观”;而从微观研究方面看,考证人微,但烦琐板重而多老生常谈,令人费心劳神却难觅理论光彩,这是“微而不察”。这种研究现状,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脱离了现代社会的需要。这一状况如果再不改变,再不像“五四”学者那样给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意识的新鲜血液,我们的学术界将会故步自封而落伍,甚至遭淘汰。
  在古文论研究中,如何把历史研究与现代意识辩证地统一起来?所谓现代意识,并非现代人所专有。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指研究对象——中国古文论思想资料所反映出来的古文论家的现代意识,一指研究主体——今天的研究者的现代意识。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今古发展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我们所指的重点,当然是当代研究主体的现代意识。因为揭示古文论中客观存在的现代意识,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现代文论家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但是现代意识无论古今都不仅是认识方法的改变,而且通过方法论的开拓与变革,标志着理论观念的更新。只有观念更新,开拓新的思维空间,我们的古文论研究才能与时代合拍.更上一层楼,产生新面貌。归根结底,我们所说的现代意识,核心思想是古文论研究的现代视角和立脚点。所以,“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问题就成了关键。
  世界上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用”,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性更强烈。就算你钻进故纸堆中,象牙塔里,似乎纯粹超功利无目的,其实,这对世俗社会就是一种特殊的态度与认识,合乎老庄的“无用之用”。一部《庄子》,如果真是所谓超功利无目的,一无用处,那么如鲁迅先生所说,只要写下“今天天气哈哈哈”几个大字即可,何必消耗心血,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呢?具有现代意识的学者,不必讳言古文论研究的“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
  ……
展开
目录
方法论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问题
两封讨论文学的家信
谈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
编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程与体会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刍议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现代意识
关于魏晋哲学与文论关系的一些思考
——读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志疑

通论
文学观念与其含义之变迁
关于“原人”的命题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统序特征
“文”学的声音:古代文章与文章学中声音问题略说
“散文”概念源流论:从词体、语体到文体

专论
先秦文学批评
《乐记》与先秦儒家心性论
扬雄文学思想对东汉文论的影响
刘勰卒年考
《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
“兴象”释义
韩愈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改革
——兼论韩愈政治思想的进步因素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
文话: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
北宋”险怪“文风:古文运动的另一翼
元好问诗论新探
杨维桢的文学观
屠隆与明代复古派后期诗学观念
论诗为”活物“说
性灵学说与地域文化
明代《楚辞》评点形态及其研究价值
明代戏曲批评中的悲剧意识
增补本《曲品》的发现
金圣叹的文学批评
论评点重构叙事
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几个问题
古文四象论述评
黄人的文学观念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
“文笔论”之重释与近现代纯杂文学论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