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百家》丛书是青年报社对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130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访谈的结项成果。丛书主编为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清川。以130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新作品为主线,在文人、文章、文脉、文鉴这一逻辑下,致力捕捉那些既可以沉淀为历史,又可以预见未来的文化视点,关注那些不是流行的、潮头的,但一定是动态的、发展的、有力量的、有灵性的,为年轻人指引正确方向的精神血脉。
001 大 解 诗歌是我的一个精神器官
015 王 干 只写人性离伟大还很远
029 叶 舟 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身上都有辉光
045 宁 肯 心中窗户越多了解世界越充分
059 龙仁青 文学一如真正的爱情
073 吉狄马加 古老文化滋养我夜以继日写下去
087 刘亮程 我相信闭住眼睛看见的光明
101 西 川 宣布诗歌死亡并不新鲜
115 何建明 希望自己讲述的故事能温暖世界
129 李元胜 奋斗之外的时光一样有价值
143 李鸣生 要站在地上仰望还要置身太空俯视
157 李修文 屈原和项羽就在身边
171 李春雷 我们肩负谱写“新史记”之重任
185 周晓枫 无论多大的旗都不是自己的虎皮
199 欧阳江河 诗歌不能忘记它的崇高
211 荣 荣 我们续上了曾有的翅膀
225 海 男 西南之隅是我的灵魂上升之地
239 商 震 我痛这是因为有爱
255 梁 鸿 生活那么美如果不写活着没意义
269 裘山山 我们一生就浓缩了几生
283 鲍尔吉·原野 不诚实是一种罪孽
297 熊育群 骨子里的文化酵母从未离开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我对青年报社编辑出版的《新青年》周刊,自觉运用大众媒体来向青年读者推介当代著名作家的工作,充满敬意。他们选择的当代著名作家艺术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自觉继承者,弘扬他们卓越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总结他们在文学上的精神血脉,扩大他们的创作影响,对于传承新文学传统的血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许他们现在做的工作,只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风车大战,但终究是“石在,火种就不会灭”,人文精神需要代代相传。现在青年报社把《新青年》周刊上的130余位中国作家的对话录编辑成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这套六卷本的书能够获得更多的青年读者的喜爱。
——著名评论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