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百家》丛书是青年报社对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130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访谈的结项成果。丛书主编为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清川。以130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新作品为主线,在文人、文章、文脉、文鉴这一逻辑下,致力捕捉那些既可以沉淀为历史,又可以预见未来的文化视点,关注那些不是流行的、潮头的,但一定是动态的、发展的、有力量的、有灵性的,为年轻人指引正确方向的精神血脉。
001 宗 璞 我像小蚂蚁在努力搬沙
015 周大新 社会不靠作家的批判来推动
029 周梅森 好作品应该影响世道人心
043 范小青 内心有个小妖精多么美好
057 范 稳 可以没有大学文凭但要拥抱生活
071 金仁顺 别把自己变成树懒而是做棵树
085 柳建伟 为不让人绝望我从未写十恶不赦的人
099 残 雪 自由的行为艺术是生活本身
113 胡学文 女性是敏感的世界探测器
127 赵本夫 数千年文化积累是本源和血脉
141 赵 玫 如今没有深爱也没有深痛
155 海 飞 祖国是会生长会疼痛的生命体
171 莫 言 我总铆足劲想写真正的世界经典
185 贾平凹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199 陶 纯 迷恋收割机不如磨好镰刀
213 盛可以 我更喜欢明天的自己
227 笛 安 幸福体会如风的自由
239 葛水平 上苍只救那些可以自救的人
253 蒋 韵 用浅薄知识装点人生很可怕
267 韩少功 文学的门道是回应人类精神难题
281 熊召政 不平凡的人既仰望星空也俯瞰大地
295 魏 微 属于“人”的东西都很动人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我对青年报社编辑出版的《新青年》周刊,自觉运用大众媒体来向青年读者推介当代著名作家的工作,充满敬意。他们选择的当代著名作家艺术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自觉继承者,弘扬他们卓越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总结他们在文学上的精神血脉,扩大他们的创作影响,对于传承新文学传统的血脉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许他们现在做的工作,只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风车大战,但终究是“石在,火种就不会灭”,人文精神需要代代相传。现在青年报社把《新青年》周刊上的130余位中国作家的对话录编辑成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这套六卷本的书能够获得更多的青年读者的喜爱。
——著名评论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