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传分为三篇。第一篇的主旨是凝望——凝望三段历史剪影:故乡记忆的魂牵梦影,求学生涯的奔波身影,杏坛岁月的耕耘背影。第二篇的主旨是践行——践行科教强国心愿:半纪教材成经典,壳体设计定新规,中华智慧造新元。第三篇的主旨是品味——品味教书育人乐趣:搭台培育俊彦,师生情谊绵绵,诗意心灵家园。
第一篇
人生剪影
故乡、求学、老园丁
——
3
引 言
龙驭球院士,1926年出生于湖南安化梅城镇。安化多山,交通
闭塞,古属梅山地区。山里人祖祖辈辈在山沟里转来转去,看不到山
外的世界。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长沙被日寇占领之后,梅山地区的
闭塞被打破。1944年龙驭球在烽火中告别家乡到贵州就读唐山交通大
学,成为从梅山走出来的大学生。此后,于1978年成为清华大学土
木系教授(图0-1(a)),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图0-1(b)),
成为从梅山走出来的教授、院士。
(a)(b)
图0-1 从梅山走出来的教授、院士
(a)清华大学教授(1978年);(b)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龙驭球传
4
山区人民从小就爬山、翻山,既锻炼出了一身翻山本领,也养
成了一种翻山精神:湖南土语叫“耐烦”(有一股“不怕麻烦”的韧劲),
和“霸蛮”(有一股“永不言败”的蛮劲)。
翻山本领还可以加以引申,如写教材要能够翻出新境界,做科
研要能够翻出新蹊径和新领域。
龙驭球从梅山走出来,与山有缘。有人问他家的电话号码时,他
会把最后四个号码“4398”说成“是山就爬”。同乡老友盛禹九也亲
切地戏称他为“梅山院士”。有人诙谐地用三句话描述他的个性:爱
好是“翻山”,功夫是“耐烦”,绝招是“霸蛮”。
本书第一篇包含三章,分别给出三个时期的三段剪影。
第一章是故乡剪影“走出故乡长相忆”(图0-2)——讲述故乡
的亲人、风景和文物典故,迁居北京后的思念、萦绕心头的乡愁,以
及对中学老师的回忆和感恩。
11图 (2).PNG
(b)(a)
图0-2 故乡景色——洢水拖蓝
(a)便桥;(b)东华观(左)与风雨桥(右)
第二章是求学剪影“三校奔波求学路”——讲述在三所大学(唐
山交大、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就读时的动荡经历和对师长的怀念。
第三章是杏坛剪影“清华园里老园丁”——讲述毕业后留校执教
几十年的崎岖经历,包括青春岁月的气盛“翻山”,“文革”时期的负
重“耐烦”,耄耋老年的攀越“霸蛮”。
第一章 走出故乡长相忆
一、梅城老屋忆亲人
龙驭球的祖辈世居湖南安化梅城镇。曾祖父龙海帆在镇上经营
一个自产自销的糕点铺,店名“龙益盛”。
祖父龙知德是一位私塾教师。父亲龙云辂,母亲谭富金。父亲
从小跟随祖父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常为乡亲写对联和招牌,长期在
乡镇从事文秘工作。曾代表“龙益盛”商铺参加安化县商会,并担任
过一届商会负责人。
步入耄耋之年,龙驭球思亲情绪渐浓。经常闪现在脑海和梦乡
的是母亲慈爱的笑容,以及祖父沉醉的哦吟。有时不免发出一声无奈
的叹息:“连一张相片都没有留下,母亲的笑容也越来越模糊了。”幸
好,哥哥和两个妹妹的相片还在,其中蕴含着难忘的手足情意。
龙驭球比哥哥龙震球只小一岁半,他们从小就由祖父领着,一
起学作对联,读唐诗,临习颜鲁公字帖,兄弟俩手牵着手,形影不离。
等到哥哥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弟弟也吵着要一同去上学。结果既
有点出人意料,又着实令人皆大欢喜——父母和学校居然也都答应了。
于是,从小学入学一直到初中毕业,龙震球就身兼两任:既是
弟弟的“同班同学”,又是“贴身的保护伞”。后来兄弟俩都五十多岁了,
哥哥在成都铁路局任高级工程师。弟弟出差到哥哥家小住时,哥哥还
按照老习惯替弟弟端洗脚水,弟弟也心安理得地让哥哥履行“保护伞”
的职责,重温一段如梦如幻的幼年甜蜜生活。图1-1是哥哥龙震球和
嫂嫂谭恩菊的合影。
第一篇 人生剪影——故乡、求学、老园丁 / 1
引 言 / 3
第一章 走出故乡长相忆 / 5
一、梅城老屋忆亲人 / 5
二、久居北京起乡愁 / 8
三、忆英武中学往事(初中) / 13
四、忆国师附中往事(高中) / 17
第二章 三校奔波求学路 / 22
一、唐山交通大学学习(大一) / 22
二、西南联大学习(大二) / 25
三、清华本科学习(大三、大四) / 35
四、师从陆士嘉、张维二师(研究生) / 36
第三章 清华园里老园丁 / 41
一、初出茅庐意气高 / 41
二、“文革”焦心负重行 / 42
三、大地春回争分秒 / 44
四、院士暮年不知老 / 45
五、结语 / 47
第二篇 强国心愿——教学科研摘星辰 / 49
引 言 / 51
第四章 结构力学三提升——五获优秀教材奖,再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 / 53
一、教材成系列,境界三提升 / 53
二、教学上出精品——教材锤炼半世纪 / 56
三、科研上有原创——开拓学科新领域 / 63
四、方法上论道——提升哲理素养 / 68
五、教材获五奖,科技摘星辰 / 77
六、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 79
第五章 “壳体结构”创新法——制定薄壳设计规程,获中国工
程科技奖 / 81
一、与壳体结构结下不解之缘 / 81
二、创立壳体结构四种实用解析解法 / 83
三、应用能量法与有限元法求解复杂壳体问题 / 90
四、两次参加国家薄壳设计规程的制定 / 92
五、2000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 / 93
第六章 “有限元法”辟新境——创立5类(116个)新元,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 / 95
一、 新兴学科新景色
——创立分区能量原理与5类新元系列 / 95
二、广义协调位移元——位移元的冠冕明珠 / 97
三、分区混合有限元——断裂力学的良策奇方 / 100
四、 四边形面积坐标与自然坐标有限元
——对畸形不敏感的新元系列 / 101
五、解析试函数有限元——离散法与解析法的互补 / 103
六、样条有限元——样条函数与有限元法的融合 / 105
七、出版五书、展现中华智慧 / 106
八、突围四次、开拓学科新境 / 108
九、米寿迎来国家自然科学奖 / 110
第三篇 育人情怀——春风桃李伴龙吟 / 115
引 言 / 117
第七章 乐为俊彦搭平台——广育英才 / 119
一、四座学坛迎俊彦 / 119
二、主持“结构力学课程指导小组” / 120
三、 主办《结构工程学报》和《工程力学》
期刊 / 123
四、举办“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128
五、筹建“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 / 130
第八章 秾桃艳李伴苍松——亦师亦友 / 133
一、“名师出高徒”——成语也可倒着念 / 133
二、一片批评声,一句贴心话 / 136
三、沉则深,深则通 / 137
四、清晨敲门声,摇篮催眠信 / 138
五、治学为人,相反相成 / 140
六、深藏岁月的“毕业赠言” / 141
七、出自肺腑的“华诞贺匾” / 142
八、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闭幕式上讲故事 / 144
九、广结球缘成挚友 / 146
十、 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
的演讲 / 149
第九章 有味人生觅小诗——诗意栖居 / 153
一、平生忙力学、岁暮写秋歌 / 153
二、秋歌Ⅰ组——科教兴邦心愿 / 153
三、秋歌Ⅱ组——结构会议记趣 / 160
四、秋歌Ⅲ组——教书育人偶得 / 165
五、秋歌Ⅳ组——喜庆唱和抒怀 / 169
结 语 / 176
附录1 龙驭球年表 / 186
附录2 龙驭球著作目录(29部著作) / 196
附录3 龙驭球论文目录(260篇论文) / 199
附录4 龙驭球获奖目录(24项奖励) / 234
参考文献 / 237
温馨提示:请使用浙江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